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跨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关系到能否完成历史重托,能否在21世纪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应有贡献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跨世纪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一、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实观照大学生处在青年期,心理素质在不断发展变化。从整体上看,其心理素质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的必然性要求方向基本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自信心提高,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能力的增长,逐渐形成了自信心较高的积极心理品质,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择业主要有自卑、从众、依赖、急躁、恐慌等心理障碍.他们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自我意识,树立应有的自信心,正确把握好职业期望值,努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合提升贫困大学生自信心的团体辅导方案.方法:根据团体辅导的理念,结合社会工作的历奇教育,为贫困生设计相应的团体辅导方案,设置成长性、结构化、封闭式的贫困生同质团体活动5次.采取SES、CSES、SCCS、SCS四个量表对30名大学生进行前测、后测,通过培训效果来验证方案的可靠性与有效性.结果:贫困生在培训后,自尊、核心自我评价及自我意识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测试结果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1),在自我和谐上变化不明显.结论:该团体辅导方案因自身的特点和设置,在提高贫困大学生自信心与自我意识上有显著效果,可以进一步完善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平  杨慧 《教育探索》2012,(7):145-146
女大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一是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二是从众心理突出,三是自信心不足.为此,一要以课程为依托,教育女大学生牢固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二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增强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三要以典型为榜样,增强女大学生的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塑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 ,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 ,它表现为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自信犹如混凝土建筑中的钢筋 ,是人们自身行事的脊粱。未来的社会是充满着机遇和发展的社会 ,也是机遇和发展稍纵即逝的社会 ,只有充分自信的大学生 ,才能正确把握自我 ,及时抓住机遇 ,使自己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一、大学生自信心缺失的原因1.生理的缺陷及不良的生活境域有的大学生因为自己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自信心不足 ,如有的男同学因为自己身材矮小、身体不够强壮、长相不够英…  相似文献   

6.
罗惜春 《职教通讯》2012,(29):25-2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合格的高职毕业生。而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成才,造成高职院校学生自信心不足,主要是由于社会片面的价值导向和高职生自我认识的偏差引起的。因此,采取正确的方法对高职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应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并积极化解不利的社会评价,以培养激发高职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健美操运动不仅有利于女大学生的生理健康,而且也有利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体地讲,健美操运动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自信心,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她们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治疗和预防不良的心理疾病;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有助于培养审美意识;有助于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最后,文章提出了在女大学生中推广健美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不成熟的部分,即存在着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方面具体表现出来。应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其改变不正确的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客观地评价自己,具备良好的自信心;在自我控制方面增加理性,增强自制力。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偏离、耐挫力较弱和自我意识薄弱。文章提出通过加强价值观教育、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和完善评价体系等人文素养教育途径有利于学生健全完善人格、增强耐挫能力、提高自我意识,从而整体提升学生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是相信自己的思想、道德、能力的心理状态,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刘凤芹  刘凤娟 《教师》2012,(3):11-11
什么叫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信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成熟的一种表现,是激励个体自强不息实现理想的内在动力。自信心的强弱与环境和教育有关,它在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相互作用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是相信自己的思想、道德、能力的心理状态,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自我意识不成熟的一个特殊阶段。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分化、自我意识的矛盾特点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促使自我意识更加完善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自我意识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梳理近几十年来大学生自我意识研究历程的方式,评析自我意识的内部结构、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调节、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进程以及自我意识的研究方法,试图探寻自我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使自我意识的研究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信心的性别差异与女生的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信心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积极的自我评价的主观体验,具有引起和维持行动的作用,是激励和鼓励人以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取得成功的力量。自信心可以激发个体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在完成任务中发挥潜能、大胆思考、积极行动、勇于创新,并产生高的成就期望。因此,...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扩招以前,就业形势良好,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都处于最佳状态;而高校扩招以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就业形势的好坏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直接相关,自我意识的完善又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相关。本文阐述了自我意识的含义与功能,论述了高校就业压力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就业压力下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燕  张金峰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4):74-74,77
大学新生阶段是青年自我意识矛盾最突出的时期。期望感与失落感、自信心与自卑心、满足感与空虚感、自我封闭与渴望友谊等这些自我意识的矛盾影响着大学新生的正常生活。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中常见的自我意识矛盾,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自信心是每个孩子对自身力量的充分认识和估计,是其自我意识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孩子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自信心不足,就会使孩子产  相似文献   

19.
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现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为现代社会造就更多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最后通过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李安菊 《考试周刊》2014,(17):176-17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学校,必须向社会输送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并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投身现代化建设。中职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阶段,意识模糊,控制力差,自信心不足。如何帮助中职学生增强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发展自我调控能力,挖掘潜能,有利于今后就业和事业的成功,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