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戴震兼擅义理与考据。在乾嘉学术史上独树一帜。乾嘉以来,学者对戴震学术思想定位不同,对其学术思想分期也持论不一。梁启超、胡适、钱穆、余英时等近现代学者都对戴震的学术思想有过不同阶段的划分。文章在学术主体视界下探讨戴震的学术思想分期,并分析戴震各阶段的学术思想特点及其各阶段学术思想嬗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乾嘉汉字的治学宗旨是由字,音韵,训诂,考据人手以寻求经书义理和圣人之道。作为清代中叶最名的学和思想家,戴震不仅以字,音韵,训诂,考证的辉煌成就为世所重,而且以系统而又深邃的义理学说,在清中叶的学术思想界独树一帜,成为为数不多的既讲考据,又有思想的汉学家之一。但是,探寻戴震的学术主张和学术实践,可以看到,其起点是“我注六经”,终点却是“六经注我”。这种独特的学术风格,一方面反映出戴学术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观照出汉学宗旨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戴震诞辰290周年纪念暨2014戴震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8日至20日在黄山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围绕戴震思想精神、治学方法、生平交游以及戴学研究存在的问题等展开热烈研讨.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戴震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新水平,扩大了戴学研究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4.
戴震与朱熹同出于徽州,又各领时代风骚。程朱理学受到统治者和理学家的大力提倡,却遭到戴震的猛烈攻击。有人认为,戴震早期是程朱理学的信徒,晚年转而攻击理学,是忘本。我们在考察戴震评价朱熹的大量具体材料后认为,学界对戴震与朱熹理欲观的对立方面注意太多,未能看透戴震对朱熹的态度是真正地“批判与继承”,所以造成了学术理解上的视差和误读。戴震对朱熹的态度看似很矛盾,但只要抓住戴震治学“实事求是”、空所依傍的特点,就能理解其中原由。朱子对戴氏有深刻影响,戴震对朱熹有公允评价,并且态度始终如一。本文力求公正地看待其间的传承关系,从而纠正那些认为戴震思想有前后期的不同以及晚年竭力诋毁朱熹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5.
钱穆着力强调惠栋对戴震的学术影响,但这种观点并不恰当。通过对晚明学风以及戴震35岁之前学术成就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戴震与惠栋有着共同的学术前缘,但通过分析戴震35岁之后学术思想与其前期学术思想的内在统一性及其深化与发展之处,并比较戴震与惠栋在学术思想上的异同及侧重点之差异就可以发现,戴震在学术思想方面并未像钱穆所说的那样深受惠栋的影响,进而也说明了吴派学术并未对皖派学术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代学术史对戴震义理接受图景的描述,向前聚焦于乾嘉时期,向后聚焦于光宣时期,往往忽略咸同学界对戴震义理的接受。戴望作为咸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学家,是表彰戴震义理的重要学人。1863年,戴望系统阅读了戴震的考证与义理著述;1862—1864年,戴望与谭献曾围绕戴震义理展开激烈论争,推举戴震为清代学术史上一流的学者。而后,戴望撰述《戴氏注论语》,继承了戴震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对天道、人道、王道秩序进行了论述,诸如气化的天道观、一元的性善论、以己之欲通天下之欲的修行工夫、体情遂欲的王道理想等等。勾稽咸同年间戴望对戴震义理的承续,可以推进学界对戴望其人其学、咸同戴震学术接受实况、清代学术思想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汉宋学之争”是清代学术史上的焦点之一。最初,以姚鼐与戴震之间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汉宋学之争”也因此而成为桐城派研究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学术界多从“扬汉抑宋”角度评论这场争论,或用戴震拒绝姚鼐师从的请求来解释这场争论的发生。“汉宋学之争”是关于儒学本质与功能之争,它是清代学术流变的产物,即“汉学”家放弃了顾炎武所倡导的“通经致用”的“实学”思想,而将经学蜕变为考据训诂之学,并以考据训诂作为汉、宋学的分界线,从而引发了“汉宋学之争”;其导火线则是戴震在谈到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关系时,以“考核”自诩而视文章为“等而末者”,贬抑了义理、文章,从而引起与姚鼐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屈原精神与戴震哲学汪大白戴震是清代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梁启超说:“戴东原先生为前清学者第一人,其考证学集一代大成,其哲学发二千年所未发。”①又说:“东原学术,虽有多方面,然足以不朽的全在他的哲学。”②戴震哲学的产生,首先当然是由于当代自然科学某些成...  相似文献   

9.
戴震是我国18世纪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巨擘,被后世诸多学者奉为中国启蒙先驱。戴震出生地徽州,18世纪以商贾兴盛、儒风帜盛、宗法礼制完备著称于世,有东南邹鲁之称的美誉。戴震思想重知的特色,与徽州地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在学术观念史和徽州区域文化的双向中来展开对戴震重知思想形成的深层区域社会背景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乾嘉年间训诂考据之学大兴,戴震作为汉学中坚,不但其学术成就为学界瞩目,其心术人品亦为世人关注。在汉学家笔下,他是学通天、地、人的"一代儒宗",为人谨慎公允。在钱载、姚鼐等文人眼中,戴震先是博学勤奋的大儒,然而在其《孟子字义疏证》刊发之后,他们笔下的戴震又成了该"身灭嗣绝"的罪人。在思想家章学诚笔下他是学界难得的理论家,但又因史学引起的个人恩怨,而被描绘成心术不正、虚伪自大的小人。各派学者对戴震学术与品行的记述,正反映出在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悄然变化,以及乾嘉考据学风所即将遭遇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issues of academic identity through the lens of academics’ everyday workplace writing, offering a complementary perspective to those already eviden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literature. Motivated by an interes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utine writing and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we draw on data from interviews with 30 academics across three different universities. Our discussion is illustrated with excerpts from interview data, and is organised around three emerging themes: ‘reconstructing academic identities in a shifting academic workplace’, ‘considering new articulations of disciplinarity’, and ‘moving on from the golden age’. We conclude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identities, through engagement with established and emerging workplace documents, may well be enabling academics to build new identities within the changing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2.
学术评价问题一直倍受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现在仍采用量化标准为主要评价依据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操作中一些非学术因素往往被纳入到了学术评价之中。这种评价方法基本上背离了学术评价的目的,影响了我国优秀学术成果的涌现和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性。学术评价必须回归到学术本身,学术评价权和评价对象都应回归到学术。  相似文献   

13.
学术腐败造成了学术组织有机体的腐烂。在阐释学术腐败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危害的基础上,从学术本身对学术腐败产生学理进行了分析。在学术良知和学术腐败之间.只有学术守门人对于学术标准的责任担当,学术新人沉潜学术的不懈之求索,学术人对于学术至上、学术良知的共同坚守,才会使我们的学术家园坐落在干净的土地上,生长、繁盛出最有活力的学术创新之华美。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大学学术规范和学术评价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建立健全大学学术规范与学术评价工作的方法,认为把学术规范与学术评价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能促进学术规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术生态、学术民主和学术问责制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学术生态是学术民主和学术问责制的环境要素,学术民主和学术问责制是学术生态的制度安排。加强学术问责制建设,不仅有利于完善学术民主,改进和创新学术管理制度,而且有助于优化学术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的学术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综观我国学术发展的当下视域:一是坚定国有化统一管理思想和信念,整合、优化学术管理,提高学术管理能力;二是对某些实际上并不利于学术发展的措施和办法限时纠正或紧急叫停;三是发扬学术民主精神,对有关学术发展的问题开展讨论与研究;四是应迅速避开一些不利于学术发展的误区,诸如学术与政治关系的纠缠、学术分类的凝固、缓慢和模糊、学术管理就是让研究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术要“裁军”、学术必言市场等。  相似文献   

17.
学术沙龙:精神之家与创新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龙是知识分子活动的制度化环境之一,学术沙龙也因此成为知识分子的精神之家和创新之源。在中外大学和学术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不少著名的学术沙龙,一批当时的学术精英活跃在沙龙上,与此同时大量学术新锐在沙龙的熏陶下走向成熟,一些重要的创新性思想与学术成果孕育诞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高校中学术管理活动的分析及其特性的阐述,如自主性、专业性、自由性、松散性,和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等,进一步研究了其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及其在今后发展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学术国际化是我国在全球发展大环境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学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大学学术国际化趋势明显,但对大学学术国际化过程的风险存在误解,其交流和传播还存在障碍。提高大学学术国际化水平的关键在于:要正确对待学术本土化与国际化问题;发挥好政府、学校、师生三方合力的作用;同时学校要积极组织在职教师的外语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20.
论学术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失范现象不仅仅有道德层面的原因,还有制度方面的原因,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学术研究体制是根除学术失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