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隔代教育,就是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  相似文献   

2.
葛书含 《科教文汇》2020,(15):24-25
隔代教育在中国渊源已久,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年轻父母在平衡工作生活与教育子女的产物。随着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很多家庭生了二胎,老一辈人帮助子女带孩子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农村年轻夫妻外出务工,孩子由老人教养,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加尖锐。因此,怎样才能在隔代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找到教育好孩子的平衡点,发挥出隔代教育的优势,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是当代年轻父母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隔代教养主要是指幼儿由祖辈养育和教育,而父母对幼儿的抚育时间较少,甚至是完全将孩子交由幼儿祖辈照顾。造成隔代教养方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幼儿父母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生活和工作压力或者是出现不少夫妻离异情况,进而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抚育应接不暇。随着时间的推移,隔代教养现象逐渐增多,但是这一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说有一定的弊端。本文主要针对隔代教养问题进行研究,深入探讨隔代教养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学生活》2011,(1):54-55
自己带孩子没有时间,父母带孩子又有隔代教育问题,于是一种新的育儿方式在“独一代”父母中产生——几个有孩子的家庭把孩子集中到一块轮流抚养,这样不仅为孩子找到了伴,也将年轻父母从“孩奴”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旭东英  红西 《西藏科技》2011,(12):8-9,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隔代教育悄然兴起。笔者认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都应在教育和抚养孩子的方法与策略上达成一致,发挥各方所长,以使隔代教育达到更好地效果。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09,(9):58-59
问:儿子今年五岁了,平时特别喜欢看奥特曼,经常在电视机前面一看就是大半天。平时只要去商场就要我们给他买奥特曼的玩具,衣服也要买带奥特曼图案的,甚至还会模仿奥特曼的一些动作。孩子这样沉迷在奥特曼的世界中,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李莉 《科教文汇》2009,(17):83-83
人之初决定大未来,据大脑生理学家们的研究报告指出:儿童的智力和性格从出生到3岁就已经完成了60%,而且这3年具有天才的吸收能力,被称为教育的黄金时机。假如不能把握这个时期,孩子的年龄愈大,启发、培养的功夫就会愈费力,效果也就愈差了。我们对我乡0~3岁婴幼儿家庭育儿现状进行了调查,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在农村0-3岁婴幼儿的教养存在很多问题:因为0—3岁的婴幼儿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照管。父母大多都在外打工,而祖辈家长将孩子视为“小太阳”,过分的溺爱,一般只关心让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不出差错,重视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而忽视了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而父母们又忙于工作或盲目教育,对孩子期望过高,和孩子玩耍交流的机会又太少,亲子关系比较淡漠,忽略了婴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的培养。而良好的家庭亲子教育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开展农村家庭亲子教育的指导活动成为一件非常迫切的事。  相似文献   

8.
脏是一种生理反应从公园经过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小的孩子在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的看护下在草坪上游戏玩耍。世界对小孩来说是新奇的,他们什么都想摸一摸,什么都想咬一咬。当小孩把从地上捡起来的东西往嘴里放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听到家长发出惊慌的叫声:别动,脏!而孩子则会一脸茫然地停止自己的动作,因为他并不明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的隔代教育再度盛行,它一方面帮助坚持梦想、外出工作的年轻父母解决了抚养孩子的问题,但同时也表现出较多的弊端。为了减少隔代教育对儿童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人们应该理性地关爱儿童,与他们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积极寻找解决弊端的对策,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1,(4):54-54
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人:花上不高的价钱,买一个仿制名表戴上,或者挎一个假名牌的奢侈品包包,然后招摇过市。可能他会觉得很划算:别人不会仔细去辨别,买仿制品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更重要的是,这些奢侈的名牌能让你觉得很自信。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形成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向经济较发达城市去务工的态势,俗称打工,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兄弟姊妹一同外出及夫妻双双同时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年迈的老人,还有上学的孩子,这些留守的孩子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作为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从留守学生的思想上重视,从教育观念上转变,力求在教育手段上有新突破,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孩子来说不仅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使一个人活得快乐,这样也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园,一个和谐的学校,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2014春节期间,我和几位同学来到兰州八里窑社会敬老院看望爷爷奶奶,陪他们一起欢度佳节。在与爷爷奶奶聊天时,他们大多有这样的感触:“老人越来越孤独,年轻人越来越洒脱。”听到他们的心声,我们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于是想到设计一个护爱型机器人,以满足老人的护理和关心的需求,让他们不再孤单。  相似文献   

13.
柳林独客 《知识窗》2008,(12):53-53
在鲁迅先生提出“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这个问题后的80多年间,没有人觉得“怎样做母亲”会是一个问题。 因为怀上小孩被迫匆忙结婚——是不是够传统?担心怀上小孩身材变形而不想要孩子——是不是有些自私?看着自己美丽的小肚肚上爬满妊娠纹气得大叫——是不是很八卦?天天逼着孩子练瑜伽、学英语、练钢琴——是不是很冷血?自己生的孩子却让爷爷奶奶抚养——是不是有些无情?这就是一些“现代妈妈”的现实生活,也是她们自己毁了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1,(2):35-35
为什么夫妻距离越远孩子越聪明? 我们常听说找对象距离越远,生出的孩子会越聪明,也就是说东北人找个西南人,华北人找个华南人,中国人找个外国人。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科学依据呢?科学家发现,人们倾向选择与自己基因差异大的异性为终生伴侣,以此增加后代的基因多样性和抵抗力。专家分析说,选择基因与自己互补的伴侣是人类的一种进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活》2009,(10):50-51
叶落知秋,你会感到萧条凉意吗?其实秋天大可不必感到消沉,因为我们有温馨的科技创意让你享受惬意秋冬。天亮得晚,孩子上学起不来怎么办?——可以闹醒的花灯这款吊灯采用了花朵的设计,夜晚孩子入睡的时候,就会慢慢地变暗,并关闭花瓣。早晨则会慢慢绽放,并逐渐增强亮度,利用光线的变化让孩子自然醒。这样的设计充满了童话般的意境,一定会受到小朋友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现在社会节奏快,快餐式的微学习也应运而生。我们提供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支撑要注意微、快速、便捷、高效。如何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游戏的效率,让孩子更加主动、乐意的去参与学习、游戏,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研究的话题。微视频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是否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辅助手段来帮助和引导孩子呢?本文将从微视频的定义、发展状况、特点、独特性、微视频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成效性等方面做相关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许多家长可能曾经对孩子许下承诺,如果考出好成绩,将要给予奖励。回顾一下您曾买过的奖品,是不是发现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比GDP增长速度可快多了。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果孩子考出好成绩,应该给予奖励吗?该奖什么好呢?奖励高价值物品,但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是带他们出去痛痛快快旅游一趟,还是给孩子买一件心仪的礼物?我们该拿什么来奖励孩子呢?  相似文献   

18.
王萍  吴凤秀 《知识窗》2014,(2):65-65
改革的春风劲吹,加速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出现了一批南下大军,也出现了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在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了家乡,到遥远的城市谋生糊口。当其他孩子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却被留在乡下,像荒草一样孤独地生长。这群孩子有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他们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看着他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作为教师,我们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9.
隔代教育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中一种非常普遍的教育现象,但隔代教育在进行早期教育中却不能独当大任,因此,在进行隔代教育时,应相互配合、各自定位,组织社会力量办好家长学校,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来消除隔代教育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也成为离婚的高发期。这似乎不可思议,人们认为新生命的到来会让家庭更和睦、更欢乐,但事实并非如此。夫妻身心压力骤然增大,享受两人世界的机会大大减少,育儿方面的分歧和家庭琐事引起种种纷争。其实孩子刚出生的第一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也是非常难熬的一年。本文探讨的就是初为父母的夫妻双方产生矛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