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论沈浩精神     
沈浩同志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是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学习和宣传的榜样。沈浩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为党为民、守誓践诺的至诚精神;牢记宗旨、服务群众的公仆精神;扎根基层、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艰苦创业、勤政廉政的奋斗精神。学习和弘扬沈浩精神,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大意义。学习沈浩精神重在转化,贵在实践,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学习沈浩精神具体落实到以"五带头"为基本要求的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上来。  相似文献   

2.
"普九"工作要避免形式主义和烦琐哲学四川省达县实验小学陈登权"普九"是关系到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大事。笔者认为,在"普九"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和烦琐哲学。"普九"的过程实...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了初步探索,强调发展的基础地位;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20世纪90年代后,江泽民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确立了发展的首要地位;进入21世纪后,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而又曲折的探索:青年毛泽东创建新村计划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荫芽;而从革命战争年代提倡、追求的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渐渐转向实行社会主义,则体现了理论上的升华;而从"大跃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则使这种探索陷入了历史的迷雾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人性格中的缺陷制约了当前我国的学术道德建设,部分学者过度讲求"礼",导致高校里学术"伪君子"的出现;过度讲求"入世",导致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抬头;过度服从权威,导致科学研究中批判精神的缺失;消极避世,导致科学精神和开拓精神的不足。因此,当前的学术道德建设应当超越传统文人性格缺陷,加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建设,包括:发挥高校文化先锋引领作用、增强高校教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点加强青年教师学术规范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智能,显示出巨大的生态伦理价值,本文从探索"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出发,寻求"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对大学生实施"马列主义"、"两种精神"、"八荣八耻"、"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围绕方向,要高扬主旋律教育;围绕学业,要突出创新性教育;围绕人本,要坚持综合性教育;围绕成长,要填补免疫力教育。其教育目标分别定位在"接班人"、"栋梁人"、"完美人"和"社会人"上。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旨,就是要将社会主义主导意识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国家和个人在教育互动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在对大学生实施"马列主义"、"两种精神"、"八荣八耻"、"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围绕方向,要高扬主旋律教育;围绕学业,要突出创新性教育;围绕人本,要坚持综合性教育;围绕成长,要填补免疫力教育。其教育目标分别定位在"接班人"、"栋梁人"、"完美人"和"社会人"上。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旨,就是要将社会主义主导意识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国家和个人在教育互动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新中国五十年的历程总体上就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不懈探索、创造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都与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最高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面貌有着深刻的联系;要透过现实社会主义的经历和命运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及其发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经过了近几十年的》文本核对" 和实践检验之后,我们要更加自觉、明确地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经验教训,探索、开拓其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和谐文化建设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他明确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阐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之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和谐文化生产力;指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道德基础——树立以"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风尚;深刻分析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持久内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对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和贡献,主要围绕着五个方面来展开:经济建设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位置,以及经济建设与其他方面工作的相互关系;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根本目的;达到经济建设目标和目的的步骤和阶段;经济建设内部的各种重要关系;经济建设中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这些探索和贡献,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为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艰苦创业精神,以两个"敢于"为特征的锐意进取精神,以两个"善于"为基调的开拓创新精神。西柏坡精神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体现着实践探索与理论提升的统一,隐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彰显着深刻的开拓创新精神。弘扬西柏坡精神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改革创新,有助于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助于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繁荣。  相似文献   

13.
一、培训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必然要先行。  相似文献   

14.
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能否完美地解答这一课题,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夙愿的实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局。要完美地解答这一课题,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战略意义作出深刻理解,必须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必须从国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高度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思路作出科学探索。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现理论突破,指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本世纪的拓展和深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更科学的认识指导下向前推进,也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式提出了崭新的"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这标志着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我们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关于毛泽东"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问题;关于建国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问题;要正确认识"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要正确处理推进"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围绕全面推进"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面对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临沂大学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学校启动实施了红色育人工程,把沂蒙精神这一"红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兴国之魂"熔铸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理论落实到实践,融入教育全过程。红色育人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风建设、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观就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的立场和观点。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以苏为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要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和发展问题进行过艰难而曲折的探索,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文化阵地,需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提高认识,使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保证农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权利;致力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对农村社区文化进行处境化理解和阐释,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让农民唱主角;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具体化现实化和通俗化以及传播方式变革创新研究,用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当代的精神追求,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家风的作用,通过家风建设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加强对以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的探索,通过家风建设、宣传等方式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实现家风与当代精神的耦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