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列宁找到了无产阶级国家与千百万小农之间联系的纽带;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商品货币关系,把商业作为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列宁高度重视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认为国家资本主义可以作为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总之,列宁探索到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适时提出的,其实质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商品市场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之后,毛泽东结合我国的国情,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过正确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想.在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列宁与毛泽东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对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管理思想的发展进程进行科学的阶段划分,是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管理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课题。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应追溯至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在对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管理思想的发展进程进行阶段划分时,不能把列宁十月革命前的思想与十月革命后的最初时期的思想分隔开来,应把列宁1918年春和平喘息时期的思想、国内战争结束后至新经济政策前的思想及病重期间的思想分别作为相对独立的阶段,单独地突出出来。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晚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晶。列宁从当时苏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把苏俄的经济建设转上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轨道。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可贵探索,新经济政策对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当时的国情,从其成效来看,效果是明显和突出的,苏俄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然而,列宁去世后,苏联背离了列宁的正确主张,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在列宁新经济政策提出六十年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从而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合乎逻辑的延续和与时俱进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6.
列宁对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特别是对落后地区的国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如何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等问题都有深刻的论述,具体体现在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发展、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等,列宁对过渡时期理论的发展,对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更好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租让制是列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项巩固和发展苏维埃社会主义经济的伟大举措.列宁深刻地论证了实行租让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租让制的基本原则和政策规定.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在理论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租让制思想,而且在指导我国20年来对外开放的实践中取得了列宁当年所没有得到的巨大成果.从人类社会主义实践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对列宁租让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章通过对列宁晚年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晚年提出的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经济思想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表明列宁晚年与邓小平晚年的经济思想是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两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一个侧面说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想与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策二者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对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列宁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业和自由贸易,利用资本主义尤其是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一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要不断进行改革,认识国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新经济政策,是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邓小平晚年继承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想精髓,并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又有许多创新。比较研究列宁邓小平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列宁所创立的新经济政策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一个光辉范例,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实践创新.深入研究列宁在创立新经济政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品质、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创新,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尝试,它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列宁根据当时国内的具体实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被迫采取的“退却”的政策。因此,新经济政策与列宁的“退却”思想密切相关,是“退却”政策的结果。同时,新经济政策也标志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浅论列宁利用合作社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合作社思想是随着俄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在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和发展原先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既和列宁的过渡思想有关,也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列宁既把合作社看作是俄国这个小农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切入点, 同时也把合作社看作俄国这个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曾笑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46-148
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内战结束后实施的一项改革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为我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主要对新经济政策进行评价与反思,并谈谈它对我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过许多经济建设的构想和精辟的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提出和论述了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勤俭建国的理论,并制定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和政策;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发展关系的理论,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思想;论述了中国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利用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发展了列宁关于利用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提出和论述了我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冲破斯大林理论观点的禁锢,肯定社会主义生产资料也是商品,并充分肯定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发展了列宁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业和自由贸易,利用资本主义尤其是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一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足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要不断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是正确的认识国情,社会主义要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8.
从列宁晚年的构想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不仅社会实践有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也有了质的飞跃,这种飞跃主要表现在:(1)列宁在新经济政策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看法的根本改变;(2)社会主义国家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表明了列宁晚年构想的正确性;(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质上是列宁晚年构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对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合作社的发展,作用及性质作一探讨,以更好地理解列宁提出的合作制理论的意义。二十年代初,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中央根据苏低的实际,及时停止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代之以新经济政策.其中在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方面,实行了合作制战略。合作社组织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在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经济成分,并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合作社本身也具有了社会主义性质。列宁的合作制理论至今仍对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战后,列宁领导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初列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但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行的,于是列宁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并在晚年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