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化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解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首先我们要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们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追求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价值观。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的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的产生,有赖于对文章语言文字及文章人文意蕴的品味,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所蕴涵的深意,感悟作者所揭示的深刻道理,进行认识与感情的升华,尊重生命,弘扬个性,触动心灵,理解生命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在教材解读中叩问生命的内涵 《生命生命》一文,作者主要是借用三个故事来书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刘艳 《成才之路》2011,(14):33-33
语文活动是人的生命运动,是师生自然生命和智慧共同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生命体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通灵感悟,用课文所蕴涵的丰富思想、美好情愫、智慧光芒、理想火花把学生生命的火炬点燃起来。  相似文献   

5.
何涛 《现代语文》2007,(8):105-106
生命教育是从生理和精神层面对学生进行整体人生塑造的教育,是立足于发展中的人,培养健全的人、完整的人的教育。文学作品蕴涵了无限丰富的生命体验信息,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文学生命教育意义的生成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实现的。通过文本解读,丰富和改造读者头脑中的生命图式,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是文学欣赏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生命化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选文注重生命化元素的内容。这些元素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生命元素,让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理解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的真谛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生命教育来正确地认识到自然界的所有生命,并尊重、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识,这对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成长来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能够对此加以重视贯彻落实。以生命成长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追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做到重视生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语文教材当中本身就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浓郁的生活文化气息,多彩的人生体验以及富含灿烂的生命气息,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感悟生命。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选编在重视选文品质的前提下必须重视便于教师讲授和学生接受的学情,而作为选修教材的苏教版高中《现代散文选读》,其选文却呈现出基于选编者个人喜好与情感体验,忽视教师与高中学生阅读需求的"强体验"与反经典倾向。这两种倾向不仅削弱了教材的可读性与耐读性,还影响了语文教材的文化价值传承功能。该文从分析教材具体篇章入手,指出其倾向性导致的弊端,并强调语文教材选文的标准当是满足学生审美阅读需求前提下的文质皆美。  相似文献   

9.
语文选文是作者用心灵来写的,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带领学生用心灵去阅读、感受、领悟.面对格调委婉、意境隽远的文章《匆匆》一文,支玉恒老师以情感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在读写之中与作者的心灵交融,感受语言文字的灵性,领会作者的伟大人格、深邃思想和美好情操,进而实现教学情感的共鸣.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要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朗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诉.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弥补他们直接经验的不足,而且指引学生从心灵深处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蓝本。笔者认为要在语文环境中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就应该搭建语文舞台,立足于课堂。一、在赏读美文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荟萃,而且也是人生体验的沉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有许多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文。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对学生进行思考生命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语文教材“选文”的研究有了新的探索视角。王荣生在其论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功能类型。作为“定篇”的选文,本身就是语文课程的学习对象,教与学的目的在于传承文化,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掌握选文本身。作为“例文”的选文则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教学的目的在于学习掌握从众多诗文中提炼出来的概括性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以其选文的权威性和不可置疑性占据着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头脑。可事实上,中国语文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文本的丰富性和多向性,能从一篇文章中解读出多种意义。可喜的是,在当下中学语文教学教材改革中,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为首的一大批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已经开始探讨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合理性和多向性,探讨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意义丰富性,并有了诸多思考。从本期开始,为了拓展读者的视野,我们将对中学语文教材选文进行多向解读。本栏目也欢迎广大读者投稿,一经采用,即付高额稿酬。  相似文献   

14.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文选型编写体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选文是教材的核心.课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成为实施语文课程的主要平台。选文标准不同,入选的文章就不同,如果选文标准不科学、不合理,就容易导致教材质量的低劣。正因为这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出“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共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研究对语文教材的选文也有自己的诉求,即追求文质共生。这种诉求与“新课标”对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以记人叙事为主体的散文,作者在散文中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赞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哲思。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主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尊老爱幼的亲情体验上,对生命层次上的思考还不多。笔者主要分析《散步》中体现的生命哲学,探索文本暗含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6.
小古文是一种文言文,对于学习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选编了14篇小古文,引导学生从小古文中学习传统文化。笔者通过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小古文的选编状况分析,发现:小古文选文具有传统文化特色,考虑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等特点。但小古文选文篇目比较少,缺乏多样性,因此,可适当增加小古文的选文篇数和丰富选文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侯燕 《现代语文》2009,(2):9-10
中职语文教材蕴涵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包含丰富的人文意义,这对学生情感陶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应善于挖掘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情感因素,带领学生体验作者之情,作品之情,在体验中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元素更丰富,比重也大大提高。不论是传统蒙学方法的使用,还是选文的类型、选文的数量,以及插图的配置,都体现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一、借力传统蒙学方法,创新识字教学1.传统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以往的教材中,学生一入学先接触的是拼音,于是语文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字母,而非汉字。同时,拼音的学习对刚入门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以记人叙事为主体的散文,作者在散文中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赞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哲思.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主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尊老爱幼的亲情体验上,对生命层次上的思考还不多.笔者主要分析《散步》中体现的生命哲学,探索文本暗含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0.
马家兰 《学语文》2014,(6):75-76
当下,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仍是单元选文的形式。教师用这些选文作为教材来教学生,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对教材的学习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其均衡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思考学法。语文教材所选的每篇文章,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由作者创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