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1999 ~2008年4个数据库系统收录的所有关于“虚拟实验”方面的648篇文章,992名作者的合著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合著度与合著率、合著网络的中心性、凝聚子群、社群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虚拟实验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研究热点,但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还比较松散,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跨校合作和跨领域合作现象较少;领域核心作者群还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2.
知识图谱可以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学科的知识体系,借助教育技术期刊载文中的作者合著信息,可以构建出我国教育技术学者合著网络知识图谱;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对合著网络进行整体属性、社群结构、中心性、小团体、核心—边缘结构分析,从而得出合著网络的各项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教育技术学者合著网络的密度较小,网络聚集度不大,虽具有小世界效应特征,但连通性较差,合著局限在小圈子内,同时具有核心—边缘结构。可划分为15个合著群体,有较多的高产合著组合和合著小团体,内部派系比较复杂,不过规模都较小,他们信息分享和科研合作机会的差别较大,黄荣怀、何克抗、李克东等学者是合著网络的核心学者。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Lead Rank算法进行改进,综合考虑了作者的个人影响力、合作者的影响力以及作者与其他人的合作次数三个因素,以Paul Erdos合著者网络为例,提出了一种全面地评价合著者网络中作者的影响力的新算法;并分别从合著者影响力、聚集系数、节点度三个方面,定量地分析了如何选择某作者的最佳合作者,以尽快提高其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十二五"期间39所"985"高校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合著论文数量,建立39×39合著矩阵,利用SNA软件Ucinet中的Netdraw和Centrality进行网络结构和中心性分析.结果表明"985"高校论文合著关系变化细微,合著形成的知识网络较稳定.合著数量大、关系紧密的两个高校多为同城高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中心性持续较高,其他高校与其合著关系多.多数"985"高校间存在论文合著关系,中心性较高.性质比较特殊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与其他高校合著论文少,中心性一直很低.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科内部学术人员之间通过合作创新进行相互学习是学科组织成长和壮大的重要内部推动力,因此,刻画学科合作创新行为和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科的内部机制和演化过程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学科。学术人员之间的合著行为是学科中最主要的合作创新形式。本文利用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到的某个学科1986~2008年2563篇合著论文数据,构建了学科合著网络图,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学科合著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等网络结构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测度,希望通过对学科合著行为和特征的刻画,分析学科内部机制和演化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集了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了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AAU大学的科研论文合著机构的类型、国别、合著篇数及其引用情况,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统计了各个合著机构在论文合著网络中的中心度,绘制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和AAU大学之间的论文合著网络。根据统计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建立了紧密科研合作关系;国家力量是科研创新的重要支撑;校企合作排名反映了不同的创新模式;中国高水平大学通过与香港地区各大学的合著“借船出海”。为进一步推动“双一流”建设,我国在科研创新中应当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开放共赢的合作发展道路,构建国家力量和市场力量“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明确大学、研究机构在科研创新中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7.
刘智鹏  曾义  王婷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12):141-143
对COMAP提供的18 000个合著者数据进行了网络分析,并寻找出核心作者。首先通过统计函数COUNTIF对数据冗余进行处理,而后建立合著行为的人物关系网络模型,寻找核心作者圈,通过中心度、紧密度等分析确定核心人物;而后进行群集分析,对合著者网络分块,找到重要群集,分析其中的核心人物;经过分析得出合著者中的重要核心人物。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学方法,对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近8年(2003-2010年)来发表的1950篇论文,从合著率、著作形式、单位合作网络三个方面,分析了我校的科研合作状况与特点。结果表明:我校科研合作意识不断加强,本校合著增长迅猛,合作单位日益增多,合作关系不断强化。但仍存在合著率低、跨学科合作少、单位合作网络规模小等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1980年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和Johnson从认知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此后全球掀起了隐喻研究的热潮,概念隐喻越来越受关注。自1976年Halliday和Hasan发表《英语中的衔接》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从语义、语用和认知心理等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语篇连贯和概念隐喻同样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把二者联系起来,关于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却鲜有研究,本文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1980年拉考夫与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启迪了认知语言学界从认知角度探索隐喻,在此基础上对隐喻的研究有了显著效果。近年来,国内对隐喻的研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隐喻被应用于教师的教学之中,正如束定芳所言,隐喻对教学有良好的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而对有关教师的隐喻,国内所做的研究突显,从教师角色、职业文化、职业认同及外籍教师的角度也有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有关教师隐喻的研究进行整合,为未来教师隐喻的  相似文献   

11.
1 消费者行为的定义   1968年J.F.Engel等合著第一版<消费者行为学>,并提出了消费者最早决策模式,对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蔚然成风.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对消费者的定义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基本方法,对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2009—2010年研究“食品安全”的研究论文,从论文获基金资助情况,作者合作度及论文合著率,论文机构分布,主要栽文期刊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解决网络学习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竹娟 《高教论坛》2012,(10):79-83
数据挖掘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网络学习中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本文对数据挖掘方法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首先从数据挖掘的角度介绍建模技术使用的类型以及数据挖掘问题处理的方法,最后从网络学习的角度分析各种网络学习问题与之对应的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皖南医学院等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网络互动行为与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关系为出发点,从网络互动内容、网络互动动机、网络感知有用性、网络涉入程度等角度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网络互动行为与大学生人际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归纳总结了最近几年国内学者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概况,重点从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内容,完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为国内学者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美怒 《成长》2006,(11):82-83
从生理学角度对人类性行为的研究的最高成就当推美国性学家马斯特斯和约翰逊。1966年,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合著的《人类性反应》一书的出版轰动了整个西方社会,被认为是一部标志着人类性研究里程碑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合著论文是合作研究的成果,可以反映合作研究的特点和脉络。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合著论文的数量、规模、研究主题、合作形式和核心机构等情况,有助于档案学合作研究范式的阐释与优化,以及知识合作网络的交流与创新。基于相关核心期刊文献统计,档案学合作研究深化的关键在于贡献度界定、成果转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网络成瘾症的基本特征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网络文化和网络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症的心理特性、类型和发生机理进行了探索,提出应该从小学开始进行网络文化的教育,加强网络立法和调动社会力量进行综合防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项网络成瘾症的防治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电化教育研究》网络引文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电化教育研究》为研究样本,对1997-2005年出版的所有载文的参考文献和网络引文,从网络引文的数量这个角度进行了统计、归纳、分析,探讨了教育技术领域学者们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状况及网络资源对学者们的学术交流及科研的影响程度。同时,与国内外的网络引文研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收录的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在1999年至2008年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一个侧面对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教师这10年间的科研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发现40位科研绩效较为突出的研究人员;采用文献计量法,通过计算合著指数、合著率等指标来发现合作研究的水平,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教师队伍中的科研团队进行分析,以合著学术论文为依据来探索研究者凝聚子群,然后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来对研究者凝聚子群进行可视化表示.通过上述两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开放教育实施10年来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的科学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