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字格"具有很强的汉语语言特色,因其音形义之美普遍存在于汉语表达中。然而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属性决定了英译四字格具有较大的难度。本文试以外宣英译的目的为指导,从语言表达层面探讨四字格汉译英的总体翻译策略,针对词义重复冗余的四字格提出兼顾内容与形式的省译,以达到外宣翻译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于海飞 《海外英语》2011,(6):199-200,205
"四字格"是汉语中特有的词语组合现象,它不但包括成语,还包括一些非固定的四字结构。该文介绍了汉语四字格在英汉翻译中的的运用策略、使用优势和注意事项,从而对翻译实践产生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存在许多三字格习语。本文以概念合成理论为视角,探讨汉语三字格习语的合成类型和内在认知机制。我们认为,从概念合成的层级性角度看,三字格习语的合成分为高层级合成和中层级合成;从合成方式的不同看,又可将其分为自然组合性合成、糅合型和截搭型三种合成类型,且三字格习语大多属于糅合型合成,在糅合型概念合成中会出现先截搭后糅合或者先自然组合后糅合的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4.
陈智勇 《考试周刊》2014,(92):24-25
四字格结构是汉语言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四字格词语被广泛地应用于行文和会话中,对汉语言具有深刻的影响力。汉语四字格结构一般有固定词组和自由词组两种,由于其相对固定的结构特点和汉文化背景,成为英译中的难点。本文针对汉语四字格结构在翻译中出现的困难,系统阐述汉语四字格的结构、翻译原则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一种语言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汉语四字格成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因而深深地打上了本民族的烙印.文章分析了汉语四字格成语与俄英成语之阅在地理环境及宗教信仰差异、动植物、数字和颜色意义方面的文化差异,并在“信”、“顺”和“功能对等”为翻译标准的基础上,讨论了汉语四字格成语的不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转喻机制的相关理论,结合认知翻译观,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及《2012年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同义对称四字格的英译文为语料库,分析政治报告文本中汉语同义对称四字格英译的认知规律。研究发现,政治报告文本中汉语同义对称四字格的英译过程涉及以下三种认知手段:1.尊重政治报告文本的文体特征,合理发挥创造性思维;2.结合译入语语言机制,注重贴近受众原型思维;3.分析中英社会文化背景,积极运用隐喻、转喻思维。  相似文献   

7.
汉语四字格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  唐悦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24-126
汉语四字格具有言简意赅,铿锵动听,富于表现力的特点。本文以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片名翻译为主线,旨在讨论翻译中汉语四字格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式语言"的诗歌翻译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意象本质上就是一个概念隐喻,古诗概念隐喻英译过程中,译者应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努力实现汉语概念隐喻和英语概念隐喻的"映射对等。  相似文献   

9.
论英译汉中汉语四字格的使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中,不但要考虑源语的语言特点,更需注意目的语的语言特点。汉语作为非形态语在形式上有其独特之处,汉语四字格以其巨大的优势在英译汉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源语出发,列举了英译汉中使用四字格的基本英语文本类型。从目的语出发,归纳出英译汉中汉语四字格的特殊类型。并就翻译中使用汉语四字格须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0.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活动,即语际交际活动,必然也与人的认知分不开。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通过"四空间模式"分析翻译过程,揭示了翻译实际上包含"解读原文"与"创建译文"两个概念整合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在目的语中寻找相同的概念表达和重构原文中的认知联系来将原语中的意义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从而在目的语读者头脑中唤起与译者同样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翻译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念整合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首先由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ills Fauconnier提出,其"四空间模式"已被广泛运用到语言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通过"四空间模式"分析翻译过程,揭示了翻译实际上包含"解读原文"与"创建译文"两个概念整合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在目的语中寻找相同的概念表达和重构原文中的认知联系来将原语中的意义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从而在目的语读者头脑中唤起与译者同样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汉语新闻语料库,收集了2010年包含"冷/热"一字的新闻标题共1 011条,采用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结合大量新闻标题实例,力求揭示汉语民族对"冷/热"温度隐喻的认知规律,并用两种意象图示"上—下图示"和"平衡图示"对温度隐喻进行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3.
转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转喻的发展经历了从修辞手段到认知方式的转变。心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情感的发源地和精神活动的中心,英汉语中有关"心"的表达都异常丰富。该文以"心"为研究对象,从概念转喻的角度分析英汉语中"心"的惯用表达方式和概念转喻意义。  相似文献   

14.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通过映射有助于人类从源域到目标域来认知世界。《围城》中"人是动物"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证明: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和英汉两种文化模式的异同决定了有些隐喻可译,有些隐喻不可译,以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英汉隐喻完全移植的实现是翻译过程中求"同"忽略"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提高英译汉水平,优化译文质量出发,举出若干译例,并通过对例句的翻译分析,提出在英译汉中发挥汉语“四字格”词组和“四字格”成语优势,借助其节奏感使译文更加优美。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93):27-28
四字格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是汉语语言库里的一块瑰宝,体现了汉语语言的博大精深。四字格具有音韵上的节奏美、形式上的整齐美及内容上的意象美。傅雷作为"古典主义的守望者",在翻译巴尔扎克名篇《搅水女人》时巧妙地运用四字格,使得译文音韵和谐,言简意丰,充满古典美,展现了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云"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在英汉语中"云"的概念隐喻在构建抽象概念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英汉语中关于自然现象"云"的概念隐喻。研究表明,英汉语中的"云"概念隐喻存在一致性,但由于传统文化的不同,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章从四字格的形式着手,在英语和汉语的含义及形式方面以及科普章的翻译方面都做了充分的例举,着重论述了汉语四字格在英译汉中的运用方法,感情色彩及其在翻译上的不同意义,强调了四字格在准确表达原意义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词汇量的不足是制约外国人汉语水平进入中高级阶段的主要问题,鉴于此本文研究分析了四字格词语的特点、四字格词语在汉语中的地位;探讨了四字格结构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以"四字格结构为突破口解决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瓶颈问题"的观点,指出从四字格的基本构成形式、四字格结构的语义和文化内涵方面入手,多方位地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词汇,扩大词汇量。  相似文献   

20.
四字格词组是汉语言文字的显著特征,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成员,其使用频率相当高。在所有常用的四字格中,并列四字格条目最多,约占整个四字格条目半数以上。本文从介绍四字格词组的定义、结构、基本特征等入手,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英译本为语料,讨论了在翻译中正确表达汉文化中独有的并并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