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庾信后期的诗文创作中不自觉的流露出一种对南朝文化的反思,有对南方的价值追求、文化信仰的依恋、疑虑与不解。这种文化反思是庾信后期诗文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接受北朝价值趋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阮籍诗文常被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典型广为研究。前人对阮籍作品的研究涉及"竹林七贤"诗文的整体研究、阮籍身世思想的研究等,有许多经典代表作品。本文结合阮籍人生经历就其创作及思想分析阐述了其不同时期的诗文创作风格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并论述了阮籍作品与竹林七贤其他人物的联系,对进一步学习研究阮籍生平和诗文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彝尊作为清初大儒,在经学、文学、目录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在诗文创作方面,他是与王士祯并称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文创作和诗学思想备受研究者关注。朱彝尊自幼深受经学的陶养,然而,他的诗文理论、诗文创作与经学根基之间的密切关系尚无人论及。本文以朱彝尊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考察他的经学根基对他的诗文理论及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继儒是晚明时期颇具影响力的一位名士,他与嘉兴文人交往十分密切,很多诗文的创作都在嘉兴展开,嘉兴诗文交游成为帮助他谋求生计、增加识见、形成学术思想及创作风格的重要活动。本文通过对陈继儒在嘉兴的行踪遗迹及其与嘉兴名士的诗文交往情况进行考述,全面探索陈继儒的思想及诗文创作来源,同时也展现晚明嘉兴文人的创作及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依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技法,它可溯源到先秦诗文理论家所谈论和使用的言说及表达方式:比物丑类.它与<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有着密切关联.博依在诗文创作中广泛使用,会使诗文文义被遮蔽,但是诗文创作中又不能缺少博依手法,它能形象化地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6.
陶慧 《文教资料》2012,(27):11-14
北宋"旷世而不一遇"的文学大家苏轼对《庄子》推崇备至,在文学创作方面,除了诗文深得《庄子》旨趣之外,其词的创作亦受到了《庄子》极深的影响。而这种影响除了体现在《庄子》对苏词的思想境界与创作观念的间接渗透之外,同时也更为明显的体现于苏词对《庄子》典故及意象的直接化用上。本文拟从苏轼词中所引用的《庄子》典故及意象入手,从这一相对较为直观的方面论述《庄子》对于苏词的内容及艺术境界的影响,并进而分析苏词对于庄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薇 《文教资料》2012,(33):31-33
明代诗文流派诸多,尤其是在江浙一带,文人作家繁茂,创作成就十分突出。储罐便是其中一个佼佼者。既与邵宝等人一扫郎署文学的沉闷之气,也多次参与茶陵派诗文活动,主张诗文复古,反对台阁体。同时,储罐也与“前七子”、“金陵四家”交好,多诗文唱和之作。有许多精彩的诗文著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思想政治课中引入中华经典诗文的德育成果。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经典诗文的选择与融合入手,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利用课上一小部分时间进行《弟子规》的系统讲授,引导学生课后践行《弟子规》,使学生懂得了尽孝,变得文明礼貌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人际关系和谐了,思想境界提升了,实现了教育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谪居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及文艺创作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其思想嬗变为儒道释相结合并以道释思想为主导思想特征。嬗变的原因主要是时代文化的熏染和个人仕宦经历的助推两个方面,嬗变的表现以诗文和书画创作为袁征。这种嬗变使他实现了从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化,达到了他所处时代的最高思想境界,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诗与画之间就有着互相取资的传统。中职美术专业学生"据诗文作画"是一项基本的技能。首先,"据诗文作画"遵循"由文本到画作"创作的基本原则。其次,作画内容基于对诗文的解读;画作品位基于对诗文意境的品读;画作高度基于对诗文人文内涵的体悟。再次,作画不是对诗文的简单复制,而是对诗文进行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1.
元代诗文创作虽无大的建树,但仍然对明代诗文产生深远影响。明中期在诗文创作上为革除时弊,挽救文风,众多文人提倡古代的风雅精神,然各有变化。在元代诗文理论及创作实践的影响下,明代的文学理论以辨证接受的态度,对前代文学取长补短,并从创作实际出发,构建新观念新理论,从而作出卓越的建树。  相似文献   

12.
吕碧城是中国近代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在她的诗文创作中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文章主要从女性自主权利的呼唤、创办女学发展女子教育,宏伟远大理想志向的树立及狂放张扬的女性个性几个方面分析了吕碧城诗文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表现,并阐释了吕碧城诗文中女性创作主体意识的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政治家诗人,可以看出他对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的钟爱。毛泽东同志不仅酷爱柳宗元的诗文,深究其诗文含蕴,吸收其诗文创作精华,还可以看到柳宗元所具有的深层的精神引起了毛泽东的巨大共鸣。  相似文献   

14.
为丰富元代诗文研究,针对其中独具特色的上京纪行诗文,深入分析其写作特色和文学价值,试探讨元代文人创作上京纪行诗文的心态。在把握元代诗文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元代上京纪行诗与元代上京纪行文互为补充,应结合起来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谢灵运"自弱龄奉法",从小接触佛教,再加上生而颖悟的自身条件、佛经大量传译的文化氛围,使他一生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参与佛事,润改佛经,与高僧辩论、交游。这一切都使佛学渗透在他的思想、灵魂深处,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的诗文创作。他的佛学般若思想,在他对佛经的注解中以及在诗文创作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在北宋党争中,文字之祸频频发生,由此出现了很多贬谪文人。文祸带来的贬谪让他们在诗文创作上分外谨慎,甚至"不复作诗文";另一方面,身处贬谪之中,他们心中有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地位低微的词得到了贬谪者的青睐,诗文中的很多题材内容悄悄转移到了词体当中,由此成全了词体"诗化"这一大变革。  相似文献   

17.
宫人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数量庞大而身份特殊的群体,同皇室的密切关系使得她们的生存状态较少见于正史,然在文人的各类诗文创作中,她们不同的人生遭际却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自称"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柳宗元好佛对他的诗文创作影响相当大,既有表层的浸染,在他的诗文中释碑铭,记佛寺,赠僧人及其他有关佛的文字占有相当的比重;又有深层渗透,使他的诗文具有多重含义,使他诗文的思想感情,观念意识具有多元性.  相似文献   

19.
开头、结尾与过片对于词的创作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固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们从唐宋词人的词中可以摸索出词的开头、结尾与过片有不同于一般诗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张裕钊的诗文创作可以以光绪九年(1883)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其诗文创作的探索、繁荣期,后期为其诗文创作的成熟、衰落期。张裕钊在莲池书院创作的散文,是其后期散文的代表作,其中《重修南宫县学记》、《夏润之孙桐之母姚宜人六十寿序》两篇最能体现张裕钊后期散文"以意度胜"和"词峻以厉"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