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媒体的发展步入Web3.0,自媒体时代已悄然而至。自媒体打破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时空界限,增添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强化了法治宣传教育的互动性,但是它也为高校法制宣传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构建高校价值认同机制,提高人才素质,完善监管体系,强化大学生的媒介应用素质教育以及培育意见领袖对于推进高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媒体的发展步入Web3.0,自媒体时代已悄然而至。自媒体打破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时空界限,增添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强化了法治宣传教育的互动性,但是它也为高校法制宣传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构建高校价值认同机制,提高人才素质,完善监管体系,强化大学生的媒介应用素质教育以及培育意见领袖对于推进高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高校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科学把握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结合本校工作实际,进一步探索加强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的对策,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提高法治意识,培育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应有之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容易身陷法律风险,或迷失于法律救济途径中,一方面在于法治教育环境缺失,一方面在于大学生自身法治观念淡薄,因此本文旨在从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来分析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念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培育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谷骞 《文教资料》2015,(2):157-159
大学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政治素质的优劣、法治观念的强弱关系到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快慢、水平的高低,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发挥"基础"课对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作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并且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基础"课对大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三条路径,以希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开展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是高校服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存在教学实践缺失、教学内容滞后、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实践要加强生态法治理念宣传教育,增强生态文明法治教育价值认同;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完善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教学体系;以生态法律规范教育为核心,更新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教学内容;加强生态法学专业师资力量,提升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办学水平;健全教学实践评价监督机制,保障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高校是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尊重宪法权威和保障宪法实施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要以大学生为重点人群,通过课堂宪法理论知识阐释、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和“大思政课”社会实践等形式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宪法深入人心,弘扬宪法精神,强化大学生宪法意识,使宪法实施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8.
高校安全宣传教育是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一环。各高校虽将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但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机制与队伍建设不健全、学生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使得宣传教育效果较差。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宣传教育制度与队伍建设、吸纳学生参与、创新形式,构建新时期安全宣传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分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困境,多管齐下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自我培养、政府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不断创新“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高校学生管理密不可分,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育管理的必要保障、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强化高校管理层的依法治校理念、加强校内的法治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是实现高校管理法制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我们已经迈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要有新思考、新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使人们发自内心信仰和崇敬宪法法律",从而"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由此可见,在新时代,引导全体社会成员树立法治意识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题中之意。一、新时代法治意识的科学内涵所谓法治意识,就是人们对法治的认知、观念与态度。"法律意识"与"法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全国各高校均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但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表明,与大学生有关的诉讼案件的数量却并未减少。究其原因,便是现阶段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较差。具体表现为,大学生法治教育未能完全实现法治宣传教育的目标;大学生法治教育未能让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法律素养;大学生法治教育未能解决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分析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涵、重要性及实效性差的成因之后,提出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以期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研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提高是法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加强学生法治素养建设首要问题是科学界定法治素养的概念及内涵,明确法治素养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成法治素养有效评价标准。高校法治素养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设置不够科学全面、教学课时不足、教学形式单一、授课方式不够生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高校法治教育的应然状态,围绕这一问题需要在法治教育的内容、教学组织方式等方面去创新、去改革,以推动高校法学教育工作提高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等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主题,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核心,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类课程的教学,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也应当下大力气,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着力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提高高校法治文明水平是当代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法治校是高校法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我国高校在法治文明建设中存在着法治文明意识比较淡薄、有关高校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依法治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完善法规体系,健全学校各项制度和增强联动力度,密切高校与司法部门的联合等措施,为我国高校法治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怡 《华章》2011,(17)
目前职业技术学校的法治教育存在着学校对法治教育不够重视,教师力量薄弱,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基础素质较差等问题.而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职业技术学校的法治教育是我国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术学校应改变法治教育的理念,加强法治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重点加强<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高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目前有法治文化主体存在法律意识上的短板、法治文化建设机制不够健全、规章制度徒有形式、学生法治活动少且流于形式等问题,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一环,高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应重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教育聚焦     
<正>北京教育部要求: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教育部近日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贯彻落实国家七五普法规划任务要求,全面提升教育系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系统依法治理水平。根据《规划》,教育系统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围绕"十三五"时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工作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话语体系不够接地气;解决高校学生实际碰到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尚有不足,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主阵地思政理论课中的获得感较弱等。文章提出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力,唱响时代主旋律;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表达实践化,提高教育的解释力;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高校治安存在许多新的问题,来自校园内外、网络和现实的治安问题挑战现有高校治安综合治理机制,笔者认为只有大学生普遍具有法治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切实提高校园法治安全教育的实效,才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