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网络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网络战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一种日益重要的作战方式,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情报信息和防空等军用网络系统,甚至可以悄无声息地破坏、控制敌方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网络战是指以已方战场网络为武器,以瘫痪敌方战场网络,进而瘫痪敌方整个作战体系为目的的一种全新的战争样式。它的出现既有时代的背景,技术的牵引,也有其历史的渊源。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网络战已初露锋芒,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战在21世纪将更显峥嵘。  相似文献   

3.
所谓网络战是指以己方战场网络为武器,以瘫痪敌方战场网络,进而瘫痪敌方整个作战体系为目的的一种全新的战争样式。它的出现既有时代的背景、技术的牵引,也有其历史的渊源。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网络战已初露锋芒。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战在21世纪将更显峥嵘。  相似文献   

4.
车臣信息战     
信息战是一种旨在争夺并保持“制信息权”而展开的斗争。它的作战形式很多,最主要的是电子战和网络战。透析车臣战争风云,交战双方无不在这“两战”上进行激烈的较量。电子战也叫电子对抗,它攻防兼备,相生相克。电子进攻旨在摧毁(包括软杀伤和硬打击)敌方的电子信息系统,由侦察、干扰和摧毁三要素组成。侦察的任务是探明敌方电子信息系统的工作参数,为干扰和摧毁提供目标。干扰是一把刺向敌方电子信息系统的“软刀子”,令敌雷达迷盲、通信阻塞、控制失灵、指挥有误而处于聋哑瞎状态。摧毁是彻底破坏敌电子信息系统,尤其是自动化指…  相似文献   

5.
网络战争     
网络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式。网络战争与信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将目光主要投向信息和通讯领域。 网络战的打法主要有如下五种: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与此同时,病毒技术在战争领域也曾广泛的运用,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双方都曾利用计算机病毒向敌方发起攻击,破坏对方的计算机网络和武器控制系统,达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与军事目的。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网络运用的不断普及、深入,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使用范围最大的信息网,Internet自身的开放性,极大地方便了各种计算机联网,拓宽了共享资源。但是,由于在早期网络协议上对安全问题的忽视,和有关计算机网络犯罪法规的不健全,逐渐使Internet以及与之相联的企业信息网络自身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有关侵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泄密事件屡有发生。从技术上看,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的完整性、破坏数据的保密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线路窃听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对计算机信息网络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予以足够重视,现在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有关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世界上的竞争是无硝烟的战争。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软硬件技术,“软硬兼施”地在信息网络上的“圈地运动”中称王称霸。物理的空间的可以“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相似文献   

9.
所谓非杀伤性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方法,从而使敌人丧失战斗能力.它是那些既不杀死敌方人员,又能使其失去战斗力,既不摧毁其武器又能使敌方的武器装备处于瘫痪的状态.即只破坏敌方的武器装备、军事设施,使其失去战斗效能,而不会伤害人.这类化学物质不在“世界禁用化学武器公约”所禁止的6类14种化学毒剂之列,目前广泛发展的非杀伤性化学武器主要有:化学失能刺如镇静剂、发笑剂、致幻剂等,它所利用的化学药剂,可干扰或破坏敌方人员的神经系统,使之丧失自控能力而无法进行战斗.这类药剂中有的如同安眠药、镇静剂,能使人昏迷,…  相似文献   

10.
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交战双方都在保护已方信息系统完善的前提下,去设法破坏或摧毁敌方国家的军事、通讯、能源、交通、金融系统及计算机网络,使其通信阻塞、武器失灵、能源短缺、交通混乱、经济崩溃,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军事目的。  相似文献   

11.
网络世界上的竞争是无硝烟的战争。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软硬件技术,"软硬兼施"地在信息网络上的"圈地运动"中称王称霸。物理的空间可以"用我们的血肉  相似文献   

12.
聚焦网络战     
网络空间是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作战空间。制海权、制空权都曾成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战争的主导权。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制网络权将成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中论述了计算机网络的特征,计算机网络战的几种基本战法及争夺制网络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信息战争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战争形态,现在正处于孕育与形成之中,但是作为它的重要作战形式──信息战和战场上的具体作战行动──信息作战,已经初见端倪,海湾战争可说是它的雏形。信息战的核心是夺取和保持控制信息权,主要是指信息的获取权、信息的控制权与信息的使用权。“权中之权”是信息的控制权,其目的是为了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能力,和保护已方的指挥控制能力。从这种个意义上讲,信息战可认为是指挥控制战,美军形象的将它称之为“电子斩首战”,就是利用电子技术手段,把敌方的“脑袋”(指挥控制系统)砍掉。信息战有别于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基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考虑,美国对中国网络战能力的担忧与日俱增。根据对中国网络战能力的评估,美国认为中国可能正利用日益增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对美发起网络战,对此必须加强对中国的网络防御,寻找网络安全合作伙伴,构建国际网络空间秩序,使网络政策和安全防御一体化,加强网络威慑或击败敌手的能力。美国对华网络空间安全政策充满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与中国缺乏网络安全战略互信,试图主导网络空间秩序和确保美国网络空间霸权,对中美关系与世界和平造成了危害,因此当务之急是中美建立网络安全战略互信关系及机制,并积极应对两国间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高科技的现代化战争中,兵器专家们除了研制那些硬杀伤性武器以外,同时也热衷于研制对敌方的人员和房屋建筑不会造成杀伤或破坏,却能使敌方人员和武器装备在短时间内丧失战斗能力的武器,这些武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战争"可能性不大 随着互联网上各种攻击行为逐渐增多,“网络战争”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不过,英国专家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撰写的一份报告认为,发生“真正网络战争”的可能件并不大。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是怎么来的?想必读者已耳熟能详,因为近两年来这个东西太流行了,已成时髦。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认识到,未来的武器系统需要强大的电脑设施来控制和协调,从而聘请了一流的通信技术专家并多年来坚持资助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通过这些专家使它们共同探索建立全球网络的可能性。其目的在于万一战争爆发或遭敌方破坏,即使部  相似文献   

18.
电子伞由美国军事专家与电子专家合作,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研制而成。它能向敌方炮弹发送一个错误的信息,使炮弹在到达目的地之前提早爆炸,从而可以保护己方部队及各种设施免遭敌方炮弹的杀伤和破坏。  相似文献   

19.
以前的地雷,埋在地下,不但在战争中夺去人的生命或造成身体伤残,而且战争过后,仍留下很大的隐患。而今,兵器专家新研制出来的“失能地雷”,不但炸不死人,更谈不上留下什么隐患。失能地雷是一种非致命性软杀伤武器,它可以使敌方作战人员暂时失去作战能力,却不对身体造成长时间的伤害。失能地雷主要有以下几种。微波地雷又称射频地雷,爆炸后通过微波发生器发射出微波束,照射在敌方人员身上,使之神经细胞发生错乱,导致心房纤颤或心力衰竭,暂时失去战斗能力。它对敌方的电子设备和武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进行扰乱或烧毁。泡沫地雷内…  相似文献   

20.
"避风港原则"源于美国的《千禧年数字版权法》(DMCA)。集中体现这一原则并旨在减轻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维护正常网络秩序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却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频频遇挫,施行效果甚至与初衷背道而驰。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该条例相关要件及其适用的解读存在差异和误区。研究并正确解读该条例所体现的"避风港原则",对于保护当事人民事权利,维护互联网正常秩序以及促进网络著作权的良性发展均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