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落后,管理落后,靠消耗大量资源来发展经济,是没有出路的."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中央为什么提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我们要联系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程来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发展的重要目标。80年代,小平同志讲过两句话,一句话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句话是:“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我们说,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那么,提高劳动者素质则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是我们在新世纪推动经济发展必须注入新的动力源。—、启动新的动力源———在重视科技进步的同时,必须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以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制约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告诉我们: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振兴经济。这一切又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正是提高劳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就在于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邓小平同志也曾经多次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的素质,对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依靠科技进步,而且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本质上讲,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因为人是生产力的主体,没有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没有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也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因此,发展生产力首先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种产业,并且是一种基础产业。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社会的全面进步,都离不开教育。党的十二大决定:把教育和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党的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的十四大强调:“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正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范围的竞争。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邓小平同志也多次讲到“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可见,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合格人才的培养,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经济与教育的关系为中心论题,分别论述了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和教育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从二者的辩证关系中引伸出教育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优先发展的结论。 1、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经济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条件并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向教育提出培养人才的要求,经济结构要求教育结构与之相适应; 2、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教育是为经济发展培养劳动者,提高劳动能力的手段;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桥梁,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优化了社会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3、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抓教育不行,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地位,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作为一项突出的任务,向全党、全国人民而首先是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来了。“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什么把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提高到这样突出的地位?我们应该如何来落实这个任务呢?  相似文献   

11.
高校办学模式新探李振凤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经济改革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原有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发展是教...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新形式下要提高学校德育水平除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对此,我谈几点看法.一、认真学习贯彻十四大文件和《纲要》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德育.因为,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靠教育。目前,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其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为本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作的《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讲到经济发展战略时,指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使教育溶于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他说:“从根本上来说,科技的进步,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里,把教育的地位提高到从未有过的高度,既是经济理论的突破,又是教育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良机。中原经济区的提出和建设必将对全省乃至全国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体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作为上层建筑的体育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等生产力条件的制约,也对经济发展有着能动的反作用。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经济的发展也受惠于体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所带来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要求我们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但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与人民文化素质密切相关的工作.因为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是严重制约三次产业发展的瓶颈,而三次产业不能得到长足发展又成为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打破这一瓶颈,使我国经济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呢?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发展高等教育,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高校管理系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当今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科技进步。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进步与发展,经济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怎样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是我们教育部门面临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而高校教师又如何抓住机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我国的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九十年代,要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积极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愈加突出。尽快提高千百万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劳动者已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环节。成人…  相似文献   

20.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杨鑫辉提高人的素质,不仅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条件。正如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的:“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