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实践层面的方法论运用体现的是一系列思维模式,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寻求方法论指导,并自觉将方法论思维运用于研究之中的主动意识。具体言之,方法论意识包括运用“层面一关系”确定研究位置的结构意识,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问题意识,注重历史继承与本土转化的时空意识,以及通过探索学科方法论促进学科建设的自我意识。教学论研究者需具备这些方法论意识以提升研究品质。  相似文献   

2.
文学语言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临界语言;文学语言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积淀着历史意识;文学语言能将语言所具有的历史意识内涵充分展现出来,使语言本身成为具有活生生的生活气息和蕴涵深厚历史意识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三维目标的知识与能力部分强调指出:"要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的确,在过去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历史教育的人文属性,在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4.
上古先民初始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知识传播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历史教育传统的萌芽和源.头。原始的历史教育以口述寓含先民原始历史观念的历史知识为手段,以反映远古祖先生产生活情形和体现与大自然或其他威胁作斗争的历史神话传说为主要内容,它具有传承历史知识、继承发扬祖先优良传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励先民精神意志的教育意义。这种原始的历史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5.
刘赫男 《成人教育》2013,33(2):120-121
历史意识是一种内在化的思维方式,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历史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历史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这就要求培育学生丰富和广博的历史知识,深化对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解和把握,变传统"历史评价教学"为"立足历史发展过程,促进人类发展"教育目标,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自我即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我"。"我"是人的根本,只有人才知道"我"是谁。"我"存在于连续的时间之中,"我"的本质是活的意识,"我"是大脑的机能和属性。自我意识是"我"对自己的意识,是意识对自己的反思,对象意识是"我"对外部事物的意识,对象意识是基础意识,自我意识是在对象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对象意识还是自我意识其根源都来自于对外部世界的客观物质对象的反映(只不过自我意识是二级反映),因此,"我"是依赖于外部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我"作为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还依赖于人的躯体。当"我"所依附的大脑死亡了,自我就消亡了、不存在了。"我死"是永远的、无法超越的现实,"我"与"死"是矛盾的,但"我死"却又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死亡,是哲学意义上的死亡。人因为意识到"我死",才使人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王安忆作品的女性主体意识。试以《长恨歌》为例,探讨王安忆作品中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及女性对"他者"的依附性。在《弟兄们》这部作品中,王安忆将男性意识植入女性个体精神之中,试图以男性意识代替女性的自我意识,超越女性自身的局限,结果恰恰相反,未能确立女性自我本体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反而导致女性自我价值的整体丧失。  相似文献   

8.
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是对教育研究存在自身的思寻,是对教育研究自身作为一项有生命活动的思寻。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为教育研究者自身生命之意识,是教育研究者之个性的自我意识;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在于以整个生命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要求以对生命的敏感性和理性关切来进行教育研究,让感官和人心都活跃起来;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表现为对生命和教育研究的一种精神担当,是对生命和教育的不断追问和困惑,而非给生命和教育提供技术方案,在于对教育和生命之赤子情怀和真性情;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蕴含于对生命和教育的宽恕,在于对教育研究的一种多元追求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科培养的不仅仅是懂历史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历史的质疑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历史意识"和"整体意识"。单纯的背和记忆已不适合当前的中考形势,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整合意识,来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相似文献   

10.
路翎小说以荒原为底色,容纳着深层的荒原意识.作为一个价值中立区、历史中间物,它具有虚无性、芜杂性、不确定性的特征,并体现出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以及对现代生存观念的洞悉.  相似文献   

11.
路翎小说以荒原为底色,容纳着深层的荒原意识。作为一个价值中立区、历史中间物,它具有虚无性、芜杂性、不确定性的特征,并体现出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以及对现代生存观念的洞悉。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唐诗研究史上,闻一多对作为历史人物的陈子昂的评价,既承传统研究法之长,又去其短,以纵横结合的方法,在文学史兼思想史的流程中确立陈子昂的历史地位.作为具有现代学术研究意义的是看到陈子昂因"不遇"却又生逢唐之即入鼎盛期所产生的伟大孤独感,将陈子昂的多种气质进行综合研究,又超越人事、世道,从哲学高度发现并强调其"宇宙意识",以昭示陈子昂是即将到来的盛唐之音的先兆.这就不同于20世纪新兴的社会学批评,甚至超越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美学批评,而展示了他一贯坚持的特有的历史-文化综合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3.
教师自我意识.广义上讲就是指教师对自我生存状态的审视和对自我发展愿景的规划。从狭义上说.它是指教师以教育的视角来审视自我的生存状态,以自我作为认知、解构和反思的对象,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意识更新和个体构建的主要途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融认知发展、督导监控、生命体验和自我超越为一体的意识形态。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教师的自我意识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存在意识和发展意识。教师自我意识的培养对教师个体成长和教育教学变革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问题意识的产生需要以"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张力为始发动因,以"知其所不知"的自觉意识为前提。由于问题意识薄弱,当代德育研究日渐陷入鲜有真问题、难以形成独特方法论、缺乏创新性的现实困境。当代德育研究问题意识的增强,需要德育研究者不断增强理论自觉意识,自觉培育实践情怀,摒弃功利化诱惑,磨砺学术品质。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的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顾卫星 《文教资料》2009,(31):138-140
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决定历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问题.这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新课程的推行要求教师迅速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成研究者、反思者,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进行反思性教学,在反思中找到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中国历史研究视角经历了从"西方中心"到"中国中心"的转变。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历史研究视角应当超越"中国中心",培养"非中心意识"和多元化观点,从世界眼光和比较视野出发,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最终传承中国文化的意义。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文章主要阐述历史意识的内涵,分析了历史教学历史意识培养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意识树立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中阶段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以及问题意识的欠缺等原因,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才是最重要的。本文从选择优质课程资源、鼓励并尊重学生质疑精神等途径着手浅谈如何来培养高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意识"是指思维主体了解自身所认知的过去是什么,所要传达的概念是什么。历史意识之所以称为"意识",含有心理学上的意义,指与人们理性思考有关的对象。①笔者认为,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于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十分关键,也是评价"一节好的历史课"的重要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课要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课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