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动态生成”观是华师大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动态生成”观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的一种新概括。用“动态生成”观指导数学教学,关键的问题是要“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并且要在营造优质“动态”上下功夫。“动态”不优化,无论是新的教学状态,还是新知识,新智慧、新激情都无法“生成”。怎样促使教学“动态”优化,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生成”?本文拟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教师。“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也频频出现,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提出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他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集中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认为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许凤琳 《广西教育》2006,(7A):29-30
“动态生成”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她提出:“老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特征。”所谓“动态生成性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老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成”需要怎样的课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开放、真实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教案的精确复演。在课堂讲授中,随时会出现教学“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境;在与学生对话中,也会出现“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境;不考虑“生成”问题,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就成了一句空话和形式。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课堂的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课堂由于生成性资源的动态加盟而灵性闪烁,个性飞扬。然而,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出于对动态生成的过分关注与宠爱,这样不但没有收获期待的精彩纷呈,反而导致文本失落,课堂失控,教学游离目标,“生成”最终也沦为“无成”的尴尬境地,由此可见,对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进行有效的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许嫣娜 《中学教育》2009,(10):26-29,33
“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因为“人”的参与而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内涵,它是师生思与思、心与心、情与情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立“动态生成”的价值起点:梳理归纳动态生成的资源的来源;有效利用动态生成的各种资源;确立判断动态生成资源价值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达到的境界。“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教育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和封闭性成为可变的教学活动。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积极培置“动态生成”资源,实施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0.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的报告中集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动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而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的报告集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她提出“从生命的角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认识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者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所以教案是成为教师实施教学的“法宝”,因而教师常常为设计教案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然后按部就班“走课堂”。  相似文献   

12.
陆海秀 《广西教育》2007,(10A):34-35
“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即时生成的预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一般包括:学生突发奇想提出的问题,师生、生生互动中出现的“闪光点”或错误见解,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等。教师应该沉着应对这些错综复杂、稍纵即逝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既不能挫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又不能急于求成,要及时把它转化为课堂教学可利用的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3.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看待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俞李 《江西教育》2005,(1):22-23
新德育课程教材趋于开放,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因此,品德课生成性大大增强,课堂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面对这一新课题,教师是以“预设”掩盖生成,一味“走教案”,还是敏锐地捕捉“生成性”的资源,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新课程的价值所在,也是新课程的艰难所在。  相似文献   

15.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集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她指出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推进教育过程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发展。教师对教育过程的把握就  相似文献   

16.
用“动态生成”观指导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生成”观是华师大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动态生成”观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的一种新概括。其基本特征主要有三:(1)以生命学说理论为基础。即认为学生是其生命活动的构成部分;教学过程必须在动态中生成,必须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命主体的地位必须受到应有的尊重。(2)以学生的动态发展为内容。即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和展现学生生命的价值,使学生的知识、智能、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素质在动态中发展。(3)以“动态生成”的要求作为教学调控的依据。即强调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因素,结合教学设计,紧紧抓住“生成因素”,灵活地调  相似文献   

17.
李静 《现代教学》2006,(1):76-77
在“新基础教育”的几年实验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不再被动,课堂呈现出“活”的状态。面对“活”起来的课堂,作为教师应怎样有效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构建动态教学课堂,成为教学过程资源生成的“激发者”“重组者”“推进者”?我用以下“案例+反思”的形式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8.
过去,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法宝”,因而教师为设计教案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这样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似乎已经不那么管用了。即使是一些被认为是经典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常常“卡壳”。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这些未曾预料的状况,恰恰动态地生成了我们必须去直面的很多问题,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学生的新知识、新智慧、新激情在课堂中动态生成,进而更好地体现音乐的创造性发展价值,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关注的话题。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的动态生成性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及策略。  相似文献   

1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动态生成”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心灵对接、意见交换、思维碰撞、合作探讨,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方式而呈现出不同的生成价值。  相似文献   

20.
葛颖华 《辽宁教育》2004,(11):47-49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要用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动态生成”也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强调课堂的创生和开发过程,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