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合理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学科价值观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化学知识,很多化学理论、化学规律都是生活现象的总结,结合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化学教学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代学生信息来源本来就是广泛的,因此,老师想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无菌的成长环境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正确引导。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根据硫酸在工业生产中的不同用途来给学生讲解,硫酸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才发挥这些用途的。当然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现象如有给人硫酸毁容等,老师也要跟学生分析,同时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不应该的,让学生对酸的使用有一个理性层面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向学生传达科学智慧,还能够帮助他们消除学习中的困惑,让他们对知识形成一个正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在高三的课堂化学教学中,有以下五个教学上的亮点、点睛之笔。1、高三命题式复习的魅力进入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教师面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如何能够更吸引学生的眼球,如何让自己传授的知识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和汲取,精巧的命题,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学生已经对整个高中的化学知识有个了解,即使是有的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学生都会有知识已经学过的感觉。如果老师在复习化学知识时.按照老师讲学生听化学知识方式进行复习,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老师讲的这些知识他们都懂得,没有任何新鲜感、新颖性以刺激他们的感  相似文献   

3.
魏书生老师的事迹是振奋人心的 ,他取得了那么辉煌的教育业绩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 ,都不得不让我们这些教育界的同行佩服得五体投地。全国各地很多教科研部门及学校老师们怀着当年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虔诚心态 ,纷纷到盘锦学习考察 ,希望取得魏老师的“真经”。一些人发现魏书生老师让学生写日记 (魏老师称之为“道德长跑”) ,让学生跑步、做俯卧撑 ,让学生自己出题考试 ,互相批改 ,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 ,总之 ,他们发现了魏老师不少的“高招妙计”。于是他们如获至宝 ,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各地 ,在自己的学校中纷纷实践起来。然而让他…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教师魏书生常说:"我是个懒老师。""我上课时有个想法:老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就是魏老师对"懒"老师作  相似文献   

5.
温莉 《山东教育》2009,(4):33-33
语文教学点滴录 著名教师魏书生常说:“我是个懒老师。”“我上课时有个想法:老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就是魏老师对“懒”老师作的注释。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来西宁讲学,我有幸聆听了他的讲学,感触最深的还是魏老师的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魏老师自从出名之后,也就成了大忙人,但他并非仅忙于语文教学工作。而是将大部分的精力花费在了各种会议、多种应酬上。然而他所带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却仍然一届强于一届.其奥秘何在呢?魏老师在讲到这一问题时说:“原因显然在于学生的自学能力逐年提高上”。魏老师在教学上首先做到了民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解决了学生愿学的问题。如,每学期当接到新课本时,按内容在学生中确定承包人,明确分工,让学生采用…  相似文献   

7.
找优点     
魏书生 《成才之路》2011,(29):I0002-I0002
张天是个违纪大王,以前的老师都让他烦透了。面对这样的坏主儿,魏老师该怎么治呢?有一天班会课,魏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找优点”。第二天,本子交上来后,魏老师一查,果然没有张天的。  相似文献   

8.
陈娟 《湖南教育》2006,(7):31-31
我终于有机会到汩罗观摩魏书生老师上的示范课,听魏老师作“自强、育人、教书”的学术报告。我很早就听说过魏老师了,也看过魏老师的上课实录,这次能有机会到现场听魏老师讲课和作报告,可算是人生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9.
莫让勇 《广西教育》2014,(24):58-59
正笔者曾在桂林市荔浦中学的师生中作调查,了解大家对该校化学老师石秀梅的印象。得到的答案居然十分相似,许多她教过的学生都认为她是个既有气质又有教学智慧的老师。笔者问学生:"石秀梅老师有什么样的教学智慧?"有的学生说:"石老师总能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人觉得化学并不高深莫测,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近。"有的学生说:"石老师常让我们自己推导出结论,一节课下来,感觉学到了真知识。"还有的学生说:"我很喜欢上石老师的化学课,因为  相似文献   

10.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现实世界是化学知识的丰富源泉,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多从生活中“找”教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化学、“想”化学、“用”化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中处处用化学”,应当成为改革传统教学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
4月10日星期五今天一大早,铁头就哭着走进了教室。原来昨天放学,魏老师并没有批评铁头,而是去铁头家做了一次家访。魏老师向铁头的爸爸妈妈汇报了铁头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我猜魏老师会说,铁头的学习成绩非常稳定,每次都考全班倒数第一名。听完魏老师的话,铁头的爸爸妈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们决定让铁头晚一年再上小学。也就是说,他们要让铁头退学。铁头讲到这里,已经趴在桌子上,哭得泣不成声了。  相似文献   

12.
张天是个违纪大王,以前的老师都让他烦透了。面对这样的坏主儿,魏老师该怎么治呢?有一天班会课,魏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找优点"。第二天,本子交上来后,魏老师一查,果然没有张天的。魏老师把张天请到办公室,问:"张天啊,你咋没交本子呢?"张天没有吱声。"怎么,忘记找了?"  相似文献   

13.
盛利 《考试周刊》2013,(89):143-14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自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新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让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现代日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认为:学习化学这门学科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让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根源。教学中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相似文献   

14.
化学离不开生活,化学知识本身就蕴含着许多生活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中,需要将化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身边,领悟化学的魅力,提升对化学学习的信心。本文简要探讨了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价值及运用。  相似文献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对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许多生活的真相。与生活融入、与生活贴近,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也印证了一些化学原理。让实验生活化,生活和化学实验相互结合,互相渗透。让更多的学生能借助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更好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会用到化学知识,比如,农民用化学知识来科学种田,科学家用化学知识进行高科技的研究开发,商家用化学知识来生产各种产品等。化学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好化学知识,在入门阶段把基础打好,努力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实践。在化学教学中,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化学教学回归生活,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让化学教学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8.
让化学教学贴近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生活中无处无化学。充分发掘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贴近生活开展化学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身边的化学并学会用化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可促使学生欣赏化学、热爱化学,获得愉悦的学习心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以下是笔者在化学新课程模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但单单的传授化学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往往会令学生感到乏味,把化学故事、生活化学带进课堂,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自己的亲密关系,体会到化学有用性,让学生从心理想学化学,进一步了解并尝试解释身边化学的动机,能促使他积极的、有目的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化学知识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生活知识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在教学中务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