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清代扬州学者朱彬在《尚书》研究方面,除了《皇清经解》存录的《经传考证》,还有《尚书异义》、《尚书故训别录》、《尚书是正文字》三种钞本文献。这些著述属于《尚书》训诂、文字的系统专题研究,对《尚书》研究资料辑存、《尚书》学史脉络梳理、《尚书》探究视角的开拓都有一定价值,从中也可以更全面清晰地认识朱彬的学术历程和成就。  相似文献   

2.
王小红 《图书与情报》2007,(6):112-116,128
宋代《尚书》学文献繁富,约有500种,颇具特色:(1)经学变古之风兴盛,疑辨之作兴起并盛行;(2)以义理解《尚书》,义理之作占宋代《尚书》学文献绝大多数;(3)为帝王讲《书》之作较多;(4)汇集众说的集结之作大量出现;(5)以图谱解《书》流行;(6)《禹贡》、《洪范》等单篇研究如火如荼;(7)南宋著述多于北宋;(8)宋代《尚书》学文献虽多,但保存下来的很少,绝大部分已亡佚。  相似文献   

3.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3,(12):1-1
●即将挥别的2013年,一大波网络流行语再次来袭:十八大后"舌尖上的浪费"逐渐减少;"光盘行动"带来了一股节俭风。这一年,有人"喜大普奔",有人"累觉不爱"遇见"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物时,"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在说什么,但觉得很厉害);开玩笑的时候"人艰不拆"(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惊讶的时候"我伙呆"(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忧伤的时候"累觉不爱"(很累,觉得不会再爱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网络热词显然更具"国际范儿":"土豪"(tu hao)登上了《纽约时报》,并且被BBC报道,而"大妈"(da ma)则有望与之"携手",共同在2014年被收录进入《牛津英语词典》。  相似文献   

4.
苏争  匡兰  程迟 《新闻前哨》2012,(8):51-53
1897年刊登在《国闻汇编》的《天演论》"译例言"中,严复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信",即不违原文,力求准确;"达"即不拘泥于原文,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的遣词造句得体、简明优雅,能够传达原文的神韵。新闻从单纯的文字表述,通过视觉设计展现到报纸版上,同样是一个"翻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图片、插画、表格、线条、色彩等视觉设计的各美学要件。对在这个过程中从事"翻译"工作的美术编辑来说,运用点、线、面的排列组合,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来体现视觉效果,在美化版面的同时,更有效地传达新闻信息,则是职业要求,如同写出好稿之于记者。而对版面视觉效果的衡量,也存在一个信、达、雅的标准。从视觉设计的专业角度讲,版式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新闻信息,而非设计本身。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地学典籍中,《禹贡》是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禹贡》是《尚书·夏书》之首篇,成书时间约在战国时期。传说《禹贡》是铸在鼎上的疆域示意图的图示,而孔颖达认为“禹贡,禹制九州贡法”。一些学者认为,后者的解释重为合理。《禹贡》全书仅有1193字,却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中国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当时的行政区划,开创了我国古代地学分区域和分部门研究的先河,被奉为我国“古今地理志之祖”。总之,(禹贡)是我国古代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区域地理著作。(禹贡)在西方也受到高度关注。(尚书》又称(书经),早在1770年就被戈…  相似文献   

6.
郝建国 《新闻实践》2010,(12):27-29
摄影记者张轶拍摄的《挟尸要价》是由《华商报》首发的。笔者是这张照片的发现者和传播者,也是短语"挟尸要价"的编码者,可谓是这一事件的主要(文字)报道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利用ISBD(CF)对磁盘、光盘进行标准化著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计算机文档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即ISBD(CF)的介绍分析,论述了计算机磁盘、光盘的著录特点。  相似文献   

8.
《尚书》的本子,在经书中是最为纷歧错杂的,至今未能有一个为大家公认接近真的本子。因为只有弄清楚了它的源流与演变系统,才能做好校勘,获得一个接近真的本子。吾师顾颉刚先生和顾廷龙先生合辑的《尚书文字合编》的出版,为做好此书的校勘提供了条件,也标识着新的全面的校勘工作的开始。当然这一  相似文献   

9.
于新国 《图书馆建设》2011,(8):50-51,55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新增类目与加"0"类目之间存在着重号问题,这需要《中图法》编委会、相关分类专家和文献分类领域同仁认真思考。例如,《中图法》(第5版)中的一处新增类目"K870.5金石学"与加"0"复分类目"K870.5中国文物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存在类目内容不同但分类号码相同的重号问题,可以采用其他非数字符号取代作为转换不同分类标准时的标记符号"0"的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图书评论》在2011年第2期发表了题为《商务版〈中国历史文选〉勘误举隅》(以下简称"《举隅》")的署名文章,对《中国历史文选》(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11.
《尚书》是"六经"或"五经"中最重要的一经,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文献中,《尚书》多被称为"书",如《论语》、《左传》、《孟子》、《荀子》等皆以"书曰"称引今《尚书》文。然《尚书》之称始于何时?迄今尚有争议。《墨子·明鬼下》云:"故尚书夏书,其次商周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此其何故也?"有人以为此"尚书"即指《尚书》,实误。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三》云:"案‘尚书夏书’,文不成义。尚,与上同;书,当为者。言上者则夏书,其次则商、周之书也。此涉上下文‘书’字而误。"可见所谓"尚书"是"尚(上)者"的误写,《墨子》中并无《尚书》  相似文献   

12.
6月7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下称"评估办法"),这是从修订到出台酝酿两年之久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即"新拆迁条例")最重要的配套规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别具一格的学术精品──评《中国“政治人”》王欣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政治人"--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中国"政治人"》)是一本典型的学术专著,该社称之为"别具一格的学术精品"。听起来有点曲高和寡的味道,但第1版5000册短...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第39期封面报道"危言与变局"中,《蕾蕾的2030》中有这样一句话(第28页):"母亲当然不会去想,这些流动人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做着敬业的诠释。她所见的那些顽强而卑贱的人们……"作为一个农民工,"卑贱"刺痛了我的眼睛!你可以说我们"卑微",但不能说我们"卑贱"!  相似文献   

15.
谈德颜 《出版史料》2011,(1):126-128
我国编研的"三大志"(《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之一的《中国植物志》,历经四十五年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终于在2004年胜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早期史官散文产生的文化背景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官散文的产生,与史官的建置密切相关。《汉书·艺文志》论述《春秋》与《尚书》的起源时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然后世不信其说。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上)说:“左史记言,右史记动,其职不见于惆官》,其书不传于后世,殆礼家之意文与?后儒不察,而以(尚书)分属记言,(春秋》分属记事,则失之甚也。夫(春秋)不能舍传而空存事目,则左氏所记之言,不啻千万矣。(尚书)典漠之篇,记事而言亦具焉;训法之篇,记言而事…  相似文献   

17.
近日,有幸阅读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者型官员"王立胜之新作《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以下简称为《社会基础》),一部试图把握和探索中国农村性质的中层理论之作,也是理解中国"三农"问题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8.
《百年孤独》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此同时,乌苏拉和孩子们都在菜园里胼手胝足地管理着香蕉、海芋、丝兰、山药、南瓜和茄子。"教材注:胼(pian)手胝(di)足,手和脚都磨出了老茧,形容极其辛苦。(《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2005年6月第1版,P122)教材将"胝"注为"di",不妥。《现代汉语词典》中"胝"字只有一个读音,为"zhi",收"胼胝"一词。  相似文献   

19.
图书分类法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编制起来的类分图书的工具。从1975年《中图法》(第1版)到2010年《中图法》(第5版),"G250图书馆学"、"G350情报学"类目长达35年的演变伴随着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学科发展,其各个版本《中图法》的变迁映射出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计算机文档)与ISBD(ER)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计算机文档)(简称CDCR(CF))与ISBD(ER)的比较分析,提示了CDCR(CF)在著录电子资源时存在的局限性,旨在为我国CDCR(CF)的修订提供著录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