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陆琦 《文教资料》2011,(30):51-52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中,主要人物孔子的言行贯穿始终。教师应打破编者选文的逻辑顺序,立足原典,“散”而能“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发现真实的孔子。这理应成为《〈论语〉〈孟子〉选读》重要的教学定位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对《〈论语〉选读》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把疏理文言字词句和疏通文意作为教学的重点,采用主导式的教学方式,使之完全等同于常规的文言文教学的这一现状,本文主要从把握《〈论语〉选读》的教学内容,注重课型安排的多样化,注重对话交流多元化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探讨使《〈论语〉选读》课堂靓起来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论语〉选读》纳入高考内容后的教学方向,认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文言教学思想。结合2009高考试题的导向信息,作三方面的探究:一是教师需传达出《〈论语〉选读》的平常理,二是让学生唱出《〈论语〉选读》的多彩音,三是师生今读《〈论语〉选读》的辩证性。  相似文献   

4.
《〈论语〉选读》该教什么?从结合课程目标对于经典选读教学的定位和对过去教学的反思出发,探讨弱化文言字词及语法教学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阅读文本,从而可以使学生解决心灵困惑,获得心灵的滋养,达到在阐发《论语》现代意义的过程中,实现继承《论语》传统价值的目的教学指向,以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儒家典籍"四书"之一,是我们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将其设置为选修课来学习,不仅能在完成必修课零星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也可借此培育学生的个人精神品格,使儒家思想中的精义在21世纪得以传承和延续。一、对《〈论语〉选读》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缘由虽然,《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文辞简略,浅显易懂,但由于与当今时代距离太远,对于那些平常对学习文言文相对比较排斥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相似文献   

6.
何银华 《考试周刊》2011,(37):35-36
博大精深的《论语》作为一门课程进入高中课堂,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儒家经典呢?作者从《〈论语〉选读》的教学感悟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个层面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今后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开设高中语文《论语》选修课是一项新尝试。目前,可借鉴的教学资料不多,对广大语文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作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平时的学习思考以及教学观摩所得,就教学《〈论语〉选读》过程中所遭遇的难题以及如何应对谈自己几点浅见,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启发式阅读教学的运用能够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助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其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文章结合《〈论语〉十二章》的教学,从确立科学目标、合理制订教学策略、营造民主课堂氛围、注重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对启发式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的运用展开探究,以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落实语文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9.
学习言时,老师经常要求同学把它译成现代汉语。你知道《〈论语〉十则》应怎样翻译吗?现在给你提供一个样板。  相似文献   

10.
邱大存 《文教资料》2011,(14):64-66
中学《〈论语〉选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为达此目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咬"文"嚼"字",亲近《论语》;引导学生揣摩篇章,理解《论语》;关联作文,深入《论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字诂〉考识》一书疏通了《字诂》难理解的词语,对《字诂》的解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字诂〉考识》作了分析:一是《〈字诂〉考识》的特点;二是《〈字诂〉考识》的意义;三是《〈字诂〉考识》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笔者读《于丹〈论语〉心得》的读后感,根本无关乎对这本书本身的评价,而是一种在学习之后的自我感想而已,由安贫乐道想到教师的幸福问题,既而是相由心生和六经注我的人生联想。  相似文献   

13.
《〈论语〉十则》选人初中语七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后两处注释我以为是值得商榷的。下面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语〉十二章》体现了孔子的学习观和修身思想。本文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为依据,借助群文阅读的理念,对该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本次群文阅读的价值与可行性,第二部分是议题的确立,第三部分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第四部分是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教学思考,希望给一线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论语〉十则》常被选为初中语文教材,也给人以常教常新之感,但常年来按课文注释和《教师用书》(人教版)的“说明”来诠词释文,总觉既单薄又难通。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辨析辨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评论》破惑传统《红楼梦》研究误区,王国维以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为出发点阐发自身的悲剧观,指明宇宙人生的悲剧性本质。《〈红楼梦〉评论》从内部精神角度论证《红楼梦》悲剧价值,以辨妄求真的论证精神否定单纯考证式红学研究。《〈红楼梦〉评论》虽存在无法回避的先天理论缺陷,却仍是红学史上极具启蒙意义的开先河之作。  相似文献   

17.
语文出版社的《〈论语〉选读》(2007年第2版),从2006年11月起,作为限定选修教材全面进入了浙江省高中语文课堂,安排在高二年段学习。2018年1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1]颁布施行,新课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语文版《〈论语〉选读》的教学,如何找到恰当位置,精准对接,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我读了张洁女士的《语文教学中人文氛围的营造》(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5年第9期),觉得文中“愿语文课堂‘人文’的氤氲之气日益浓郁”的呼吁,“于我心有戚戚焉”。现仅举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为例,与诸位同位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开发课文的人文资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袁玉英 《生活教育》2012,(18):39-41
通过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史记〉选读》从教材和教法两个方面的反思,并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探索,提出了使《〈史记〉选读》教学更加有效、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语〉十则》分别引自《论语》中的《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卫灵公》等七个篇目共十则内容,主要涉及求知的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对于《〈论语〉十则》的教学,传统的做法仅仅把它作为学习古汉语的语料.讲解一下文言词句,介绍孔子所倡导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对该篇目的教学价值没有全面把握。如何有效地实现这类篇目的教学价值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