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口粮。四川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省份之一,常年种植水稻3000万亩左右,总产1500万吨以上,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四川粮食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33%和47%,居四川各大作物之首,全国前列,西部第一。但近年来,四川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99年至2003年平均每年减少92.3万亩,相当于每年减少2个水稻生产大县,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麦的耕地竞争及其对小麦供求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格  刘爱民 《资源科学》2005,27(1):60-63
本文对我国小麦主产区与小麦具有耕地竞争关系的不同农作物之间的成本收益进行了比较,发现我国小麦主产区中黄淮海麦区的河南、山东两省小麦种植面积下降,但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扩大,长江中下游麦区中的湖北、四川和东北麦区中的黑龙江小麦播种面积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研究结果说明,在耕地资源有限并且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各主产区的小麦成本收益率较低,部分地区的小麦品质较差,小麦的耕地竞争优势下降,从而导致小麦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小麦产量不断减少.但优质专用小麦的品质和生产效益较好,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产量下降会直接影响我国小麦市场的供求平衡,通过对建立的中国小麦供求平衡表分析,如果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继续减少,今后2年~3年内我国小麦供求格局将会发生逆转,国内小麦供给总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将对我国小麦的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省际差异研究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29  
李茂  张洪业 《资源科学》2003,25(3):49-56
我国耕地面积自1957年以来持续减少。为了供养更多的人口、基本保证粮食自给,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根据50a来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产量等统计资料,分析我国省际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差异,提出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的概念,定量分析各省耕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为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变化具明显的省际差异,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示生产力较高的耕地在减少,生产力较低的耕地在增加。从东南向西北我国耕地粮食生产力逐渐下降,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粮食生产力最高,这些省市耕地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大,东南部耕地粮食生产力下降的主要是由于种粮的比较利益低下、耕地数量有限、人口稠密和复种指数下降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态势   总被引:78,自引:10,他引:68  
该文在分析1996年---2003年我国耕地资源变化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包括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的年际变化率以及四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认为,我国耕地的流失呈加剧趋势;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呈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粮食单产变化不大。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播种面积年变化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总产量年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粮食播种面积变化率和粮食产量变化率之间相关性较强,两者的变化基本同步;粮食总产量变化率和粮食单产变化率之间相关性很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后分析了2003年粮食总产量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下降的原因,认为造成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的减少,单位面积的生产能力基本未下降,而且粮食品种结构与粮食品质均有了明显改善;生态退耕尽管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但有助于提高耕地的总体质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5.
楼慧新 《资源科学》1992,14(5):39-44
本文的西部地区指广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云南、贵州、西藏、新疆11个省(区)。1990年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50502.8万亩,占全国的29.67%,粮食总产达1.12亿t,占全国的25.11%,平均粮食亩产221kg,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kg,占全国平均水平的84.35%。1963—1989年粮食平均增长率为3.26%,比全国的3.88%低0.22%。西部地区1989年尚缺26.89亿kg粮食,粮食供不应求的情况将存在一段时期,粮食生产一直是西部地  相似文献   

6.
一、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30%和40%以上。水稻生产的发展对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1996年底,全国收获机械的保有量为90.5万台,这些机械主要用于收获小麦。在我国现有机收面积  相似文献   

7.
四川是全国晒烟生产的主要产区之一。种植晒烟始于清代嘉庆年间,迄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解放前四川主要靠水陆运输,成都平原的晒烟由金堂县赵镇经沱江东下,行销川东南以及湖北等地。解放后、四川晒烟有了较大发展。1957年全省晒烟收购量达到50万担,曾在全国推销,但效果不佳,内销、外调和出口共计37万担。因超过社会容量,曾一度有积压。1958年在“大办粮食”的口号下,晒烟面积开始下降,除三年困难时期的特殊情况下,1964年到1973年的十年间,全省种值面积均在20万亩以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是蒙自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8000公顷左右,种植面积在粮食作物中占第二位,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3%。但产量居第一位,占全县粮食总产的47%。由此说明,水稻产量的丰与欠对蒙自县粮食生产十分重要。2008年在省、州农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又有新的突破,单产得到不断提高,使全县的粮食产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力爭农业生产高額丰产是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徑。粮食生产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在不久以前确实还是一个疑問。但是由于化学家、生物化学家  相似文献   

10.
长江以南地区气候适宜,光、热、水资源充沛,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稻谷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但收获机械化程度却平均不到5%,这种状况与水稻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极不协调,也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水稻生产的主要环节机械化程度不高,致使农民生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大批农业劳动力劳作于几亩田地间,无法向二、三产业转移,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又名叫茶子树,为常绿乔木,属于茶科。生产在我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的南方各地。目前,全国油茶面积有5000多万亩,1979年油茶籽产量为12.34亿斤,占油料总产量的6.1%。湖南省的油茶面积、产量均为全国之最,其次是江西省。浙江、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福建等省,也有成片种植。从全国油茶重点产区湖南省来看,目前油茶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产量增长缓慢,优势尚未发挥出来,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近三、四年来,全省某油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资源现状与近期潜力评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分析评述了我国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包括耕地资源、后备耕地资源、农业水资源、粮食生产能力、要素投入贡献率等方面。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这些方面在近期(2010年前)可能发生的变化,认为耕地数量难以平衡,将会减少,质量可望有所提高,农业可供水量会有增加,科技投入贡献率将发挥更大作用。以此为依据,认为届时粮食生产能力约为5974×108kg。最后就实现预期生产能力提出4方面的对策,包括完善公共物品投入的约束机制;优化配置农业资源,调整全国粮食生产格局;确定粮食生产科技主攻领域;积极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种植可以为我国带来粮食,国家有了粮食才能开展其他的经济活动。因此,国家在发展中要重视水稻的作用,提高水稻的产量,使我国的粮食供应充足。可是在实际种植中,水稻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产量下降,在加上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远远落后其他发达的国家,没有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水稻的产量下降。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国家要采取措施,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水稻的效益。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的方法,为提高水稻的产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中国不同尺度的粮食减产类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粮食产量自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连续下降,2003年粮食产量降至1998年后最低点。本文选取1998和2003年为典型年份,从国家、省级、县域3种尺度对中国粮食减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粮食生产变化模型,分别计算了播种面积和单产变化导致的粮食产量变化量,分析了二者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国不同尺度粮食减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在国家尺度,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都在降低,粮食减产量的79.3%是粮食播面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②在省级尺度,我国有28个省级单位粮食产量在减少,总体上减产省级单位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80.7%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省级单位减产的主要原因; ③我国粮食主产区的13个省级单位都在减产,减产量占减产省级单位总减产量的68.89%,总体上粮食主产区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68.8%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主产区减产的主要原因; ④我国县域单元中粮食减产县(市)数量占县(市)单元总量的79.44%,总体上减产县(市)播种面积和单产都在降低,减产量的75.9%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县(市)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的玉米和大豆在全国都赫赫有名,无论从种植面积、产量等各项指标上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实行大豆振兴计划以来,无论是大豆种植面积还是优质品种开发,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然而,我们所引以为豪的“金豆子”却没有发挥出完全的市场优势,另一方面,却给本地区的农民朋友带来很多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小麦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粮食型作物,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中有着较为广泛的种植面积。但是要明确的是,小麦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种植技术以及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小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病虫害,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直接威胁到小麦的产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3,(11):139-139
<正>记者罗熹近日从隆昌县了解到:四川再生稻次适宜区中稻+再生稻两季丰产技术项目最近喜获全国农业丰收奖,并获得2011年度内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度隆昌县科技进步一等奖。据了解,为逐步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隆昌县农业局于2002-2003年在隆昌县开展了四川再生稻次适宜区中稻+再生稻两季丰产技术的小面积试验研究;2004年,正式立项;2004-2012年,由隆昌县农业局牵头的四川再生稻次适宜区中稻+再生稻两季丰产技术,在全市  相似文献   

18.
1961年至2007年全球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地域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霞  封志明  杨艳昭 《资源科学》2010,32(5):907-916
通过对全球近50年来分析的粮食总产、单产、播种面积、人均产量等指标的深入剖析,定量揭示了全球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粮食生产格局具有明显的时间波动性和空间集中性特征。从时间格局上看,全球粮食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增速明显减慢,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粮食总产波动明显,主要原因是同期发达国家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减少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单产增速减缓。从空间格局上看,全球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空间集中性,主要生产国集中在亚洲和北美洲,欧洲曾是世界粮食主要生产地区,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生产国粮食产量下降趋势明显;非洲和大洋洲历来是粮食生产最少的区域,其中非洲地区的粮食总产近年来呈稳定上升趋势,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的粮食生产则具有明显的波动性特点。从地区差距上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粮食单产和人均产量差异明显,二者之间的绝对差距呈扩大趋势。上述结果表明,巨大的时空格局差异不仅是造成区域粮食供求形势紧张的根源,也是引发全球粮食粮食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十几年来安塞县粮食生产的特点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卫  陈百明  杨红 《资源科学》2004,26(6):158-16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塞县粮食生产呈现出如下特点:基础地位未变,但比较效益低下的弱质性更加明显;总播种面积比较稳定,但种植结构年际波动大;单产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且年际变化大;总产受单产水平影响大;粮食人均占有量主要受总产影响,粮食安全仍不容忽视.文章在分析物质能量投入水平、自然灾害侵袭、人口与耕地反向变化、政策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后,认为安塞县及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粮食生产过程中,应改变传统观念而提倡"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抓粮食",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以发挥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科学技术贡献率以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和规避自然灾害风险,以及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时限制非农用地扩张以缓解人地矛盾.  相似文献   

20.
<正>从古至今,粮食安全生产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事关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粮足则民安,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是民生问题的重要保障。“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都充分体现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安全则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则人民安全。2022年吉林粮食再一次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816.16亿斤,稳稳地进入全国五强,粮食自给率达到了419.5%,全国排第二位。粮食单产940.53斤/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58%,在前十名产粮大省中,粮食单产最高的是吉林省,全国玉米播种面积最多的也是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达到6 704.1万亩。2022年,吉林省玉米产量651.57亿斤,玉米单产再创新高,并一举拿下玉米单产“十连冠”,由此可见,吉林玉米有多强,在吉林粮食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玉米是吉林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占农业生产种植的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