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紧扣文本特色,"提领而顿"地教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之一。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色,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没有标点,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笔者又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受人物说话的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提示语后,读起来更过瘾。有了提  相似文献   

2.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用来表示停顿、语调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的符号。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可以更好地发挥书面语言的作用。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我采用如下三种教学方法。“读”标点“读”标点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标点,读得准确。阅读课文时,我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标点,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语气。通过朗读训练,学生总结出规律:顿号、逗号、分号、句号这四个标点的停顿时间是由短到长。从语气来说,学生明白了:带有问号的句子要读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带有  相似文献   

3.
标点符号教学三法王文楠“读”标点“读”标点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标点,读得准确。阅读课文时,我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标点的停顿和语气。通过朗读训练,学生总结出规律:顿号、逗号、分号、句号这四个标点的停顿时间是由短到长。而从语气来说,带有问号的句子要读出...  相似文献   

4.
女儿每每从外地回来,第一天晚上必做的一件事是:给长辈们轮流洗脚。给我洗脚时,女儿有个“重大”发现:“爸爸每天走这么远的路,怎么脚上一块老茧都没有呢?”是的,我每天早晨步行上班,只要不刮大风、不下大雨,就一定要走的,已经坚持走了四年多,算一算少说也有八千里了,到今年底我的从教生涯已满30载。这正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相似文献   

5.
活人的篓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一、体例、内容《语文世界·作文教程》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分级编写的作文教材。它按“写作训练”与“写作基础”双线并进系统和逐级达标的构架来设计体例,下面以第四学段(7-9年级)为例加以说明。(一)写作训练体例:第一步,写什么;第二步,找材料;第三步,怎么写;第四步,写得妙。按照这四步,教师引导学生分层训练。最后,“我来试一试”和“我们都来练一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习作,以掌握习作的技能、技巧。例如,第七级第三讲:说说老师。导入新课:以《好大一棵树》的歌词开头,引出话题:“老师是人类的工…  相似文献   

7.
一、首先必须“搀着走”我觉得,三年级学生学作文,就象刚刚开始学走路的小孩一样,需要一步一步搀着走。“搀着走”,写出来的文章不免大同小异,如第一篇命题作文《记大队改选》。我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结构大体相同,都是按照改选的顺序写的;选择的重点也大体是相同的,只是长短不一,有的写了一百二、三十字,有的写了七、八十字;用词造句略有不同,有的写“……先唱队歌,唱得歌声很响亮,……”有的写“……唱队歌时,歌声很大……”有人说,这是“千篇一律”,是不好的。但我认为,对于刚刚开始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没有什么不可以。学生将来的独立作文,是由现  相似文献   

8.
实施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一般来说,它包括“围绕目标的教与学“和”达成目标的练与结”两个基本步骤。在生物学教学中,我运用了“四步三练”法。“四步”是实施目标过程中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即“导读训练”、“精读点拨”、“强化训练”、“反馈检测”四步。其中包括了“导读”、“强化”、“达标”三次训练。“四步三练”的基本框图结构如下:一、导读训练一般占课堂时间5~8分钟,“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去读,看课本,它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先要依据大纲和课本内容,深入浅出地设计出适合学生且引人入胜的问题,这些问题需美学…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教应该是“指路”,即指引学生自己探索着前进,而不是由教师领着走、牵着走,更不是抱着走。然而,怎样指引学生自己走,即指引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种“六步教学程序”法:第一步,默读课文。每教学一篇课文,不论长文短文、古文现代文,首先都让学生对照注释或查字典默读全文(开始学古文时,也可对照注释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默读;读一段,译一段,  相似文献   

10.
巧改标点     
使用标点,不可随意而马虎,因为同样一句话,标点不同,语气和声调是不一样的,有时意思也会发生较大改变。请看:“我……要……跟……你去。”“我要跟你去。”“我,要跟你去!”“我要跟你去?”这几句文字相同标点不同的话,朗读的时候,语气、声调是不一样的。第一句有“口欲言而嗫嚅”的恳求的意味;第二句是一般的表述句;第三句有一种斩钉截铁,下了决心的意味;第四句是反问句,表示讲话的人并不想跟着走,或者对于跟着走感到怀疑。正因为标点符号有着上述作用,生活中也就有了不少巧改标点的佳话。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东北沦陷区写了这样的标…  相似文献   

11.
活人的篓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  相似文献   

12.
生活的篓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智者,寻求解脱之法。智者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石砾路说:“你每走一步路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3.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是新教材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登泰山记》中的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当我诱导学生讨论本文语言特点时,有学生举手:“根据有关资料(己提前印发给学生),我觉得:教材中该句的标点和《教师教学用书》‘望’义的注释都欠妥。”毛头小子,口气不小!是不是徒有狂妄呢?《登泰山记》是传统篇目,各类高校、高中教材从来都是这样标点注释的呀!我也颇感疑惑。可他阐述完毕,同学都点头称是,赞叹不已。具体内容:(1)该句教材上标点是: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教师教学用书》中译文是:远望夕阳照耀泰安…  相似文献   

14.
苏永枝 《辅导员》2009,(13):135-135
茅盾先生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少年儿童是模仿能力最强、最富于幻想的年龄。”可作文课上,一些学生总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我想,作文也可以从模仿开始呀,于是我把仿写与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与教材特点结合,与年段的教学要求与单元训练重点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挖掘可想像的因素,启发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品味登山     
我爱好登山,因为它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当我走在山间的林阴道上,聆听鸟儿在枝头欢歌,享受山间的清风带来的清凉,倾听着树枝摇曳的沙沙声,沐浴着从枝叶间穿过的阳光,我完全陶醉了。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舒适的环境:迷人、幽静、新鲜……我觉得,登山之乐不止于此,还在于欣赏那一条延绵不断、蜿蜒盘旋的山路!路似乎尽了,可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每当登山,我就看着前方,想着远方,走在山路上的每一步,我都觉得这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步。也正是登山,给了我很多鼓舞,很多力量,使我在学习上、生活上不断战胜困难。因为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觉…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们组的几个班主任全把毛主席的《长征》诗教完了,下一步应让学生做智能训练了。第一节正好是我的语文课,我准备指导学生做智能训练。前两道题很快就做完了,第三道是个查字典填表题,其中要求对“走泥丸”的“走”字选一个正确的解释,总共有四个解释:1.走路,步行;2.离去;3.通过,由;4.古代指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这道题时,我的第一感觉告诉我这里的“泥丸”就是指乌蒙山,“走”就是代表红军步行翻越乌蒙山的意思。因此二话没说,我就在学生面前肯定了第一个答案。下课后我一回到办公室,就听到其他几位教师纷纷议论这道题应选哪个解释。我仔细一听,组内的小刘和小姚跟我选的一个样,而组长小司和大刘却坚持选第三个解释。这样组内意见明显不统一,结果形成了两大派。双方你来我往,争执不下,每个人似乎都有一定道理。这时组长提议,欲解释“走”这个字得需要明确“走泥丸”整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何不从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中找找依据,看看有无收获。我们都习惯性地把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称之为“小教参”。大家对这个提议一致表示赞成,纷纷阅读和查找自己手头“小教参”中的相关句子分析。这时,组长小司像突然发现新大陆似的高叫着说:“你们看,‘小教参’中就有‘走泥...  相似文献   

17.
《背影》中的“买桔图”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该文第六自然段描绘的一幅“买桔图”,叙写父子离别之情,尤其感人至深。这个片断,紧扣题目,两次正面“写背影”,与开头的“点背影”、结尾的“忆背影”遥相呼应,是刻划父子情的重点段落。怎样引导学生学好这个重点段落呢?我设计了四个步骤的训练: 第一步:划分层次,理清事件,对学生进行思路训练。这一段以背影为线索,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可分四个层次(一是交代看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小学生语言发展及认识事物的心理特征和规律,我在作文教学中,将1—6年级作文教学要求分为“四段六步”进行序列训练,目的是减缓坡度,突出重点,使学生能顺利渡过作文关。具体训练方法为: 一、启蒙阶段(—、二年级):这是作文的准备阶段,重点突出“扶”。第一步,说话训练的“扶”。训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一、循序渐进,教给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必须重视方法的指导.由于小学属于打基础的阶段.小学生作文能力还不高,修改自己的作文更是刚刚起步,因此,指导他们修改作文,必须循序渐进.我主要是通过三步来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方法的:第一步是“抱着走”:先明确一些修改符号的意义,再选一篇典型作文加上批改符号油印下发,最后指导学生根据符号进行修改.第二步是“扶着走”:教师先修改一篇作文,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修改方法,再让他们练习修改一篇有类似错误的文章.第三步是“放手走”:让学生根据作文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以上三步为一个训练周期.一般每学期进行一个周期.这样,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训练,修改作文的能  相似文献   

20.
“修改一段话”是修改标点、错别字、病句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字、词、句、标点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项训练的教学中,我们进行了探索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温故知新,准备迁移。教学前,先引导学生复习修改标点、错别字和各类病句的知识,重点复习修改病句“增、删、调、换”的方法。然后进行修改标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