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晚清军工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洋务运动开展的优先军工战略.首先,晚清中国军事工业的创建,奠定了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促进了晚清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其次,现代海军的建立,以及新建陆军、自强军的新式陆军的编练,大大改变晚清中国的军事体制,揭开了近代中国军队编制现代化的序幕.再次,晚清军事思想、教育的现代化,则为近代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与晚清海军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新式海军教育是近代军事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适应制器、练兵和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晚清海军教育以兴办水师学堂为先,首开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自19世纪80年代起,军事留学生陆续学成归国。作为早期比较系统地学习西学技艺的新型人才,其中一部分人与晚清海军教育多有联系,或投身海军教育,出任海军学堂教习、总办等职务,个别的还亲自创办海军学堂,或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完善了近代海军教育的思想理念。留学生群体由此在晚清的海军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人才,促进了晚清海军教育的近代化。但由于留学生群体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当时沉闷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氛围的影响下,晚清海军教育仍存在着诸如从事海军教育的留学生师资较少、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目的过分偏重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晚清时期完成了从传统军事思想向近代军事思想的变迁,相对同一时期的西方,这个过程具有反应性、内发性以及迟滞性等特征,究其成因,同晚清地缘政治环境、经济技术实力、社会政治结构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任何实践的背后都有其思想意识动因,中国晚清军事现代化进程也同当事者的思想息息相关。文章试图对晚清军事现代化思想作粗线条的勾勒和梳理,借此可以折射出晚清统治阶级中的优秀分子及知识精英对军事现代化探索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的历史价值在于文化启蒙及其对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积极影响。当时的历史际遇,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和辛酉政变后,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深厚政治或军事背景的“洋务派”的上台,促使这场以求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率先在军事领域寻求突破,并最终导致了一场改变近代中国命运的军事变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晚清以培养新式军事人才为目标的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以李鸿章为核心的淮系集团在创办淮军、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的同时,深感近代化军事人才的缺乏,旧式的军事教育又根本无法提供,所以他们积极倡导并投身于近代的军事教育事业。他们创办军事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开始培养近代化的军事人才,为晚清的军事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晚清推行洋务运动后,随着军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新式枪炮逐步装备部队,清廷开始向欧洲军事强国派遣军事留学生以解决新型军事人才匮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驻外使臣全程参与了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在安排学习、考察学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留学生的推荐使用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驻外使臣的躬身参与促进了晚清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加快了西方近代军事技术的引进,并初步确立起驻外使臣参与留学生管理的制度,对近代中国留学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晚清军事变革战略推动了晚清政府向现代社会政治体制转变,从而促使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同时,军事变革也逐渐削弱了清廷对新军的掌控,催化了革命的"种子",使新军与清政府离心离德,最终颠覆了晚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晚清军事战略与北洋军阀割据的产生与发展,与此后各地区派系武装割据的形成,以及军事政治体制的变化也都有着深刻的渊源.由此,它对于20世纪近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晚清“自强”“求富”洋务改革的大潮下,清政府以德为师,掀起了较大规模的军事变革运动。这场持续许久的师德军事教育,使德式军事学堂成为最具德国教育特色、直接体现德国军事训练理念及其模式的教育场所。德国教官的大量聘用,德国军校课程的沿用与开办,德国原版军事教材的译介与推广,德军先进训练方式的引入,构筑了近代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进程中浓重的德国特色与风尚。  相似文献   

10.
对于晚清军事变革战略的评价,应纳入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总体性和现代化进程中考察.从思想文化意识上看,晚清军事变革战略存在着"先天不足";从国家运行机制上看,晚清中国的整体国家社会机制与制度对现代化变革存在着严重的滞固作用;从中国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上看,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变革是个系统工程,经济改革、文化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远远不能跟上军事变革的步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是导致晚清军事变革战略失败最根本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既是中国传统军事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也是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精华,更是当代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和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基因。对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意义、理论体系构建与加强研究的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推动《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研究,并为孙子兵学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为拓展《孙子兵法》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廓清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孙子兵法研究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兵学文化;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兵学文化在经济等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研究与普及的结合,树立全民国防意识;多渠道主动宣传,努力打造《兵者天地》文化品牌,为传统兵学服务于现代国防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期间(1892—1916),在福建华侨集中的东南亚,涌现出一个卓越的华侨报人群体。他们通过所办报纸进行革命宣传与发动,使东南亚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经费供给地。这个华侨报人群体,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政治支柱、经济基础和军事指挥力量,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根据我军正规化、现代化的需要,为实现军事训练从战争时期的应急性训练向和平时期正规化训练的转变,中央军委积极贯彻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关于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思想,务。后确立了军事训练的基本方针、原则和制度,制定了统一的训练大纲,以及各种军事务令、条例、教范和教程,并在全军开展了持续性大规模练兵,有力地促进军事训练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是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极具影响的教育社团之一,曾有力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其无形解散,实乃其时教育界一大憾事.自然,组织自身的缺陷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溯本逐源,则在其时纷乱的政治、军事形势使然,另外,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所依奉的"教育救国"理想的不合时宜亦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随着飞机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中国逐渐意识到其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从1909年始到1949年的41年间,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家学习先进的军事航空技术和飞机制造技术。这些军事留学生回国后,积极主持或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仿苏E-16驱逐机、运输机等,促进了中国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积极组建雷达部队、重型轰炸部队、空中照相侦察部队,增加了空军新兵种,在抗日战争中名噪一时;担任空军高级将领,充当空军基层训练教育的骨干,担任军事航空学校的高级职务,成为空军教育与训练的核心力量。他们的杰出工作,不仅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军事航空事业.同时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的演进与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段历史的回顾,亦是作者对故乡往事的追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得手后,旋于1942年2月占领了缅甸,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遭受重创,日军侵入我国怒江以西的滇西地区。面对日军的入侵,滇西军民奋起反击,进行了游击自卫战,继而以重兵、名将进行大规模的反攻战,并取得了全面胜利。从而加速了日本侵略军的灭亡,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8.
现在总是处于过去的掌心之中,世代承续的社会传统规制着人们的观念与行为。传统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尤为深重,著名学者殷海光将中国人称之为被"古祖牵着手走的孩子"。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文人主政的文治传统。这一传统历经千余年的薪火相传,逐渐沉淀为华夏民族的心理定势。千百年以来,在国人的内心深处,视文人政权为正统,视军人政权为非法,国家由文人领导被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军人当政则会被千夫所指。文人角色的历史定位铸就了"文主武从"的军政领导体制,它规制了中国军政关系的现实走势。"党指挥枪"是现代中国军事领导体制的指导原则,党对军队的领导既与中国的文治传统有着不约而同的精神会通,又契合中国社会的心理定势。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海外华侨为了抗日救国,在侨居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不买不卖不用日货和不为日本人工作、阻止军用物资运日的抵制运动,在经济上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削弱了日本军用物资的供应,配合了祖国抗战。海外华侨的抵制运动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