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话是对应试教育最真实的写照,这充分说明了应试教育给我们的正常教学带来的危害:填鸭式教学——教师"死教",学生"死学"。  相似文献   

2.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书山题海,驰骋遨游;课内课外,充分利用。考试考什么?你了解标准分吗?突破600分大关对策,请中国著名的高考辅导老师送你入名校,无效退款……全是诱人的字眼。令学生心动的同时,却不难看出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学校对分数的追逐。“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考大学是通向理想的唯一捷径。我们整天超负荷运转,为的是黑色七月的那三天。我们期待,又害怕它的到来。我总想坦然对待高考,然而,周围的气氛却逼迫我不得不卷入高考的搅拌机中,我到底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60分的成功     
对一个学生来说,考100分是成绩优秀的标志,但对另一个学生来说,考60分也许就是很大的成功。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学生的点滴进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向上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4.
小孩子在学校里必须考试。每天,除了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做爸爸、妈妈布置的题。每天爸爸、妈妈总是围着小孩子嚷着分、分、分,好像我们不是他们的孩子,分才是他们的孩子呢!正如那句老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如果小孩子考试不好,就要受到大人的责备。  相似文献   

5.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虽然这句话已被贬意地互传了好几代,但在高考当前,有谁能否认“考试”“分数”的份量。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如何学会考试,争取更高的分数,便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的目标。在物理考试中,我认为关键在于破译题意,即我们通常说的“  相似文献   

6.
教改前,在我们学生中间流传着两句顺口溜:“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学生为“分”而学,老师为“考”而教的写照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考查知识,造成许多老师在教学中牢牢把握大纲,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以为,反正考试不出大纲的圈儿,什么能力培养,管它有什么用!如果学生  相似文献   

7.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这是在中小学校广泛流行的一句顺口溜。最新公布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而且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给学生排名次。  相似文献   

8.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我敢说;对于绝大多数老师、家长和学生来说,考试都是生活中一件既重要又神圣的事情,因为许多人的命运由于考试而被改写。可是,当家长们想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指导一下孩子的考试时,却惊讶地发现:考试竟然变得让人不敢认了,因为一场考试的革命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曾几何时,一些人以为考试是走向素质教育的绊脚石;以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怪现象”小学生不考试或者只考一点儿;中学生则比小学生多考了一些,或者有些课程考而有些课程不考;到了…  相似文献   

9.
今年高考,我校文科考生地理科考得较好。应考的二十三人,仅有三个在初中学过地理,考的结果十人及格,及格率43.4%(全省及格率是20%),两个在80分以上,最高为87分。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一、注意了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地理复习,省里反复强调抓地图,开始我们并不理解。后来,通过教学实践认识到地图是地理  相似文献   

10.
时至今日 ,我们很多教者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一直还保留着那种教者地位至高无上、学生唯命是从的陈旧观念。学生如果没有宽松的思维空间 ,将是死水一潭。笔者认为 ,若把学生的位置与教师的位置适当地调换一下 ,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教 ,而学生拥有教师的地位和发言权 ,将会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 ,受益匪浅。在此仅就“教师与学生的异位”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设疑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这是目前大多学生内心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通过假期学习新教材的培训,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作为教师,我们也该换换思路了。以前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是循规蹈矩的,几乎是一个模式,没有个性,没有独立意识,没有自我意识,培养出来的是惟命是从的孩子。那么,当这些孩子走上社会的时候,缺乏的是个性和创新,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要让学生成为自卑者。记得一位教授讲过,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培养自卑者的教育。试想,从一入学,甚至是幼儿班,方方面面的压力会接踵而至,你考了80分,他们会说,你怎么不考90分,你努力考了90分,他们又说,你怎么不考100分,于是,你又很努力地考了100分。这回该满意了…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最让人头疼却又不能回避的就是考试了。俗活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确如此,对于考试,我是一看试卷,两眼无神,三思不解,四肢无力,五脏俱焚,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面受敌,九死一生,十分痛苦。怎奈,我们始终逃不过正气凛然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考场奇遇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试看考试来临时,各位"武林高手"为想保住"命根"又会使出怎样的绝招,  相似文献   

14.
1 活动定义自主命题 ,就是在我们上完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后 ,由学生个人或以几人组成的小组为单位共同组织命题 ,试题内容主要涉及本单元的所有知识点 ,当然也可以延伸到课外的相关知识 ,命题形式由学生自主决定 ,自由选择 ,教师只作格式上的宏观把握 ,至于内容不作过多过细的限制 ,命题时间以课余和节假日为主。2 活动目的“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 ,这是当代学生中颇为流行的一句话 ,结果引得众多学子谈“考”色变。怎么办 ?我就在教学中适时开展了“单元测试自主命题活动”。通过开展这项活动 ,目的是引导大…  相似文献   

15.
应试教育是以学生的学科分数做为唯一重要指标来评价学生的。“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是对这种教育的形象描述。应试教育一开始就是同教育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这样一条违背社会常规、违反教育规律的轨道,牢牢地把我们的校长、教师、学生以至于家长捆在了考试的“战车”上,忽视了学生人性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其结果是我们花了大量投入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16.
在考试分数还是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的主要方式,甚至有的还是唯一方式的今天,学生为自己的分数犯难,考不好的垂头丧气,无心学习;教师为学生的分数犯愁,总希望每个学生都考得高分。分数高了,大家脸上有光;分数低了,学生受气。有不少学生害怕考试,特别是害怕分数的公布。能考高分固然好,说明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扎实。目前,虽然还没有找到比用分数衡量学习成绩更好的方法,但是试题的量和深浅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方法不同,出现有时有的科考了高分,有时有的科考了低分。为什么我们的家长、教师总要孩子考90分、100分才高兴呢?难道考得90分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考场奇遇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试看考试来临时,各位“武林高手”为想保住“命根”又会使出怎样的绝招,在考场大显神通呢?  相似文献   

18.
五光十色顺口溜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抄、抄、抄,我们的绝招;打、打、打,家长的王法."走进中学校园,不时能听到这样的顺口溜,它成为了中学生们嬉笑调侃的一部分.这些校园顺口溜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有反映学习与生活的,也有反映早恋与家长关系的;有根据脍炙人口的诗词歌曲改编的,也有自编自唱的……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全面铺开,极大地激发了农村教师的教改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乡村课改工作举步维艰,课堂教学依然是“涛声依旧”,何故?分数:至高无上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关注的是“分数”,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评价目的的纯利益性,致使农村教师不得不为“分数”而教,一切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是为了扎扎实实地应试,“分数”自然在农村教育评价中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过去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现在变成了“分、分、分,老师的命根,考、考、考,领导的法宝”。评价一位学生主要看其考试成绩;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考试》2007,(5):56-56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是应试教育下广大中小学生痛苦学习的真实写照。如今.应试教育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穷追猛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