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了解甘肃山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和自编的调查问卷,对甘肃陇南市山区的657名四至六年级的农村小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山区农村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应关注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或心理焦虑,注重因性施教,因级施教,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了解甘肃山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和自编的调查问卷,对甘肃陇南市山区的657名四至六年级的农村小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山区农村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应关注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或心理焦虑,注重因性施教,因级施教,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山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心理学重点研究的领域,为了了解山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我们对538名山区农村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山区农村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出高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并男女生比较差异显著;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分量表上,年级得分有显著差异.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学习压力等,是山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农村的小学生,特别是山区农村的小学生,长期生活在山沟沟里,由于受到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限制,见识少,信息较闭塞,文化氛围不浓,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导致他们在写作中常常出现言之无物,表达能力不强等弊端。总的来说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和"怎样写",达不到新课标的习作要求。因此,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要生活化。教师要用生活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动,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生,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局限,素质教育并未得到真正贯彻。结合山区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谈如何在山区农村地区贯彻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小学生寄宿制是一种集中化的办学模式,其针对的是一些偏远山区,由于不便利的交通、分散的教学区域、不平衡的教学配置以及过于落后的教学设施等现状,而探究出的一种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寄宿制不仅是学校式的家庭,更是家庭式的学校。就小学寄宿制的管理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晓震 《教育》2010,(2):42-43
农村地区初中生的辍学率到底是多少?与6年前相比,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尤其是山区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流失、辍学率,究竟是降低了还是增加了?如何正视辍学问题,是普及义务教育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1、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然而在市场经济框架下纵观永嘉山区农村家庭教育不乏存在以下三个现状:  相似文献   

9.
因为经济、文化及信息均相对较为落后,山区小学生不管是在阅读量上,还是在阅读能力上,都显得非常薄弱,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教师教得辛苦,而且学生也学得很累。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山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本文从努力丰富山区小学生的阅读世界、不断提高山区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积极培养山区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认真传授适合山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有名言:"教师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该金玉良言仍然适用。尤其在彝族偏远山区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写作兴趣与思维的培养,一直都是难以攻克之处,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彝族偏远山区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小学生写作兴趣与思维的培养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使山区的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1.
唐池明 《甘肃教育》2008,(23):44-44
山区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听得少、见得少、渎得少,知识较为匮乏,视野狭窄,初写作文有一定的困难。本文拟就如何改变农村小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区小学普遍存在活动场地非常匮乏的现状,婺源县进行了小学生低篮架、小场地、小篮球运动项目教学与竞赛的实验,目的是推动农村山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和学校活动场地的建设与有效利用。实验开展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迅猛发展,出版事业更是如此,每日每时都有新的读物涌现,可我区南部山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柯国兴 《农村教育》2007,(11):16-16
1、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然而在市场经济框架下纵观永嘉山区农村家庭教育不乏存在以下三个现状:  相似文献   

15.
熊万海 《教师》2014,(3):21-21
写作的源泉来自于学生的真实体验,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小学生进行语文写作提供了独特的生活体验。如何立足山区地域特色,注重小学生独特体验来提高山区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是值得广大山区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口语交际在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任重而道远。如何培养山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山区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受重视程度不够,问题突出的现状。针对山区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突出心理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一)积蓄各方力量,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山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二)建设适合山区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三)加大政府对山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农村的小学生见识少,课外阅读不丰富,导致农村小学生厌倦作文写作。作为农村教师就需要调动农村小学生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他们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阅读兴趣不浓厚是一种普遍现象。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呢?本文从"诱鱼上钩"、"放鱼入海"、"授之以渔"三个方面对如何把农村小学生引进书海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关系,采用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410名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呈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除同伴关系外,不同年级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所有因子呈显著差异,六年级显著低于四、五年级;不同年级农村小学生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对学校归属感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