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选择新鲜芦荟为研究对象,运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芦荟中的防晒成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芦荟不同生长部位的紫外吸收光谱图.通过分析比较最大波长值以及光谱图中吸收峰的吸光度情况,了解芦荟本体中蒽醌类物质的分布情况.实验测得:生长时间较短的芦荟叶皮中,蒽醌类物质含量较高;同株芦荟中,蒽醌类物质主要集中在叶皮的尖端与边缘部分.此外,不同品种的芦荟本体中,蒽醌类物质的具体成分及含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3种芦荟蒽醌类物质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拉索芦荟、中华芦荟和木立芦荟为实验材料,运用紫外光谱分析及薄层层析等方法,潮定并比较了它们叶内蒽醌类次生代谢物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芦荟幼叶中芦荟素和芦荟大黄素含量均高于成熟叶,木立芦荟蒽醌类物质种类最多,其幼叶芦荟素和芦茎大黄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蜜源植物蜜腺研究以及芦荟属植物药用器官叶的结构和蒽醌类物质含量的比较及其相关性的研究回顾了沈宗根教授十多年从事结构植物学研究的主要经历和成果.一、对长江流域几种重要蜜源植物蜜腺的发育和泌蜜途径进行了探讨;二、对国内外常见9种药用芦荟的叶结构及药用成分应用比较解剖学、发育学、细胞学、细胞化学和植物化学技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指出了芦荟属植物在叶的形态结构上存在稳定性差异,初步阐明了芦荟叶结构和主要蒽醌类物质含量的关系,研究了主要蒽醌类物质产生、累积和储藏的结构及其发育的关系,首次指出了芦荟素的合成和运输途径.提出了蒽醌类次生代谢物质在芦荟叶内累积的生物学意义和开发利用芦荟属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流言:芦荟既能内服又能外敷,不但可以美容润肤,还能预防和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真相:芦荟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被研究最多的是蒽醌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芦荟的表皮及皮下的黄色乳胶中。其中最典型的是芦荟素,可以刺激肠道排泄,不过同  相似文献   

5.
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芦荟中的蒽醌类物质,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活性酶、维生素、“滑水”等化学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决明子中蒽醌和多糖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用比色法测定决明子不同炮制品中蒽醌和多糖的含量。结果:决明子不同炮制品中蒽醌和多糖的含量有差异,醋泡品能提高决明子总蒽醌的含量,清炒品能提高决明子多糖的含量。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决明子中蒽醌和多糖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黄(rhubarb)又名黄良、火参、绵纹、川军,系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Reg.)和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大黄一直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大黄具有"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1]的功效.从上世纪起,许多学者研究了大黄的有效成分[2,3,4,],认为其有效成分主要为:蒽醌类化合物和大黄鞣质甙类.目前,大黄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蒽醌类化合物,其中包括游离蒽醌类如: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醇、芦荟大黄素等;以及结合蒽醌类衍生物如:双蒽酮甙和单糖甙,另外,大黄中还含有大量的卵磷脂,β-谷甾醇和多糖.我国早期的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止血、导泻、抑菌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大黄,尤其是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大黄及其有效成分在心血管药理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对上农大叶芦荟、木立芦荟、库拉索芦荟三个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芦荟进行观察,比较它们之间的形态和生理差异,用三种芦荟试管苗的根进行根尖细胞染色体检查,发现三种芦荟的根尖细胞染色体2n均等于14,由四对长染色体和三对短染色体组成,属二型性核型.三种芦荟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着丝点类型上存在差异.对三种芦荟的遗传进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中华芦荟、库拉索芦荟和木立芦荟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三种芦荟均可以在特定的培养基中形成愈伤组织.中华芦荟愈伤组织的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0.2mg/L+2,4-D0.5mg/L;库拉索芦荟愈伤组织的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2,4-D1.0mg/L;木立芦荟愈伤组织的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2,4-D1.5mg/L.  相似文献   

10.
对比研究了回旋振荡法、索式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在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上对中华芦荟中芦荟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条件下,回旋振荡法对芦荟苷的提取率最低;当芦荟苷提取率达到最大之后,索式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对芦荟苷提取率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牡丹叶绿素的提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分光光度法首次研究了牡丹叶绿素的提取方法,用8种提取液在不同时间内优选最佳实验条件,测定了不同品种牡丹叶绿素含量及不同温度下各品种叶绿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室温下,以丙酮:95%乙醇=2:1为提取液,浸取24h的方法最佳,不同品种牡丹叶绿素含量差别不大;叶绿素稳定性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荞麦蜂花粉总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比较了索氏提取法、热回流法和冷浸法等提取方法;提出采用水沉法精制粗黄酮浸膏;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选了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测得荞麦蜂花粉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81%;冷浸法提取工艺虽然提取率稍低,但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得到了每种方法的最佳萃取条件,并比较了多种萃取广藿香挥发油的方法,结果为超临界CO2 萃取比超声辅助萃取和其他萃取方法无论在提取率上还是产品质量上都具有突出的优点,SFE 萃取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8MP,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40℃,装料率70%.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实验的三种方法,采用了用恒压滴液漏斗代替索氏提取器,实现平衡状态下的连续萃取,追求最佳萃取效果的新方法,比较了间歇萃取与连续萃取实验结果,总结了本实验的成败关键,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提出了“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实验方法的选用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提法从黑茶中提取游离氨基酸,对粉碎细度、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进行了条件实验。确定了从黑茶中浸提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条件.光谱法测定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方法的回收率为97.8%-10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85%.  相似文献   

16.
翻白草中鞣质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提取方法,以提取物中总鞣质含量为评价指标,探讨翻白草中鞣质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对影响鞣质提取效果的各个因素:提取剂种类及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进行了优化选择.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50%乙醇、料液比为1:60、超声时间为4h,提取温度为50℃.对翻白草不同部位(根、茎和叶)鞣质含量的分别测定,发现根、茎的鞣质含量大于叶的鞣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特点及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2方面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在教学内容方面引入了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与基于明德林(Mindlin)解答的地基土中竖向附加应力计算等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渗透式双语教学、探讨式课堂教学、系统研究型试验教学等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昆明小鼠不同组织R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良的异硫氰酸胍法、改良的SDS法和改良的TRlpure试剂盒法对昆明小鼠心脏、肝脏以及肾脏进行组织总RNA的提取,比较其提取效果,结果显示,试剂盒提取效果普遍明显优于其它方法且适用于肝脏总RNA的提取,传统方法的改良适用于肾脏总RNA的提取,心脏总RNA的提取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在已有的三种提取丝状真菌DNA的改良方法基础上加以改动,并对改动后的三种方法提取青霉DNA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动后方法使青霉基因组DNA提取的效果更好,且提取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中德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大学语文的教学原则和要求,结合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论述了挖掘利用大学语文教材中德育资源的意义、方法、原则等问题。旨在调动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丰富德育的内容,活泼教育的形式,增强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