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生的枷锁》是一部揭示身处社会底层的人物成长悲剧的作品。菲利普的成长过程是个摆脱各种枷锁,思索人生真谛的历程。重重枷锁使他的成长充满艰辛、困惑,然而摆脱枷锁并非一身轻松,生命有它应承受的重量。《人生的枷锁》反映了作家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困惑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人性的枷锁》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描述了主人公菲利普从九岁的童年时代起到约三十岁结婚期间的生活历程。在这过程中,他面临各种人生的枷锁,历经痛苦、挣扎和探索,逐步摆脱各种人生的枷锁,迎来人生崭新的篇章。本文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为依据,通过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视角来解析小说中主人公菲利普在童年期、青春期成人早期和成年期前阶段这几个阶段的的心理成长以及人格特点,并由此解读菲利普逐步摆脱各种枷锁的心理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3.
从《人性的枷锁》主人公菲利普生活经历的分析的基础上,可见"人性的枷锁"主要是指情感枷锁、金钱枷锁及宗教枷锁三方面。从《人性的枷锁》中可见毛姆语言犀利,风趣幽默,人物个性鲜明、独特,章节安排合理紧凑的创作思想和风格。  相似文献   

4.
小说《人性的枷锁》是以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写就的,作品体现了毛姆的人生观,其中他对女性的看法尤其值得一提。作者在总结梳理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对《人性的枷锁》进行探讨,即主要从叔氏哲学中女性观和性爱观,以及叔氏悲观主义人生观,对小说中的五位女性的人生经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毛姆的《人生的枷锁》中,神性与人性并非完全对立,它们从不同方面对人进行关怀,统一于每个人身上。菲利普虽然抛弃宗教信仰,但保留了基督教的道德观念;牧师大伯终身传教,却对尘世生活十分留恋。他们在神性与人性的漩涡中挣扎,只有当二者和谐一致时,才能感到幸福,反之,则很痛苦。菲利普与大伯的人生探索,为人们指出了心灵救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小说《人性的枷锁》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毛姆的长篇代表作。作品文字简洁 ,含义深刻 ,对人生有独到见解和感悟 ,对人性弱点剖析深刻。本文试图对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作一解释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根据这个要求,我对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有以下几点见解。一、小说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根据通常的说法把小说的主题概括为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小说通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精巧构思,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变”;菲利普夫妇之所以变…  相似文献   

8.
小说《人性的枷锁》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毛姆的长篇代表作,作品文字简洁,含义深刻,对人生有独到见解和感悟,对人性弱点剖析深刻,本文试图对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作一解释。  相似文献   

9.
《人性的枷锁》具有成长小说必备的一些要素,如直线型成长轨迹,成长的引路人及对其成长起到决定性意义的一系列顿悟。论文着重分析了主人公在其成长过程中从自卑走向成熟,从盲从走向自主,从依附走向独立,从迷茫走向觉醒等摆脱人生枷锁,思索人生真谛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冯至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三部重要文学作品:《十四行集》、《伍子胥》、《山水》也就具有浓厚的生命体验;所不同的是,冯至挣脱了存在主义非理性的孤独、绝望等现代“陷阱”,把对生命的感悟融入到对人生命运的勇敢承担之中,这就使他作品里的生命意识显得温情而又安详,在新文学发展时期关于“意义探询”的主题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由于冯至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三部重要文学作品:《十四行集》、《伍子胥》、《山水》也就具有浓厚的生命体验;所不同的是,冯至挣脱了存在主义非理性的孤独、绝望等现代“陷阱”,把对生命的感悟融入到对人生命运的勇敢承担之中,这就使他作品里的生命意识显得温情而又安详,在新文学发展时期关于“意义探询”的主题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红”“主播”逐渐成为了网络热词。许多年轻白领坦言,“上班不如直播”,一些中小学生将“成为游戏主播”作为人生志向,甚至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会选择转行做“网红”。其实“网红”受到热捧,是因为人们无法战胜内心的贪婪与欲望。欲望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欲望是束缚灵魂的锁链,欲望是失败的好帮手……挣脱欲望的枷锁,方能铸就人生之辉煌,成就民族之繁盛。摒弃欲望,方能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3.
挣脱枷锁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但行行色色的禁锢,最沉重的是捆绑住心灵的那把锁,打开它,我们会收获满山的樱花与自由的空气. 笼中的那只鸟儿,或许挣扎了很久,可冰冷的铁笼让它绝望,于是,它放弃了,就在链条断了的那一瞬间,它只是凝眸远方,孤寂地诠释对人生的妥协.落日熔金,暮云合壁,只要它打开心灵的那把锁,相信自己,即使在浓黑的乌云中,也能抓到金黄色的阳光. 打开心灵的枷锁是一种深沉的睿智,挥洒出自信的豪情! 那是一位幽怨如深秋桂子的王妃,华灯初上驱不走她内心的寂寞,绫罗绸缎束不住她灵魂的悲怆.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坡在其短篇小说《泄密的心》中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价值的关注,使得这部作品与存在主义思想产生了共鸣。运用存在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通过探索主人公对人生本质的追求过程,揭示作者对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人性的枷锁》的主人公菲利浦是个成功的艺术形象。用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透析这个形象,发现“补偿机制”和“自卑情节”在他的身上都有明显的表现,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是一个战胜了人性的弱点和自卑的斗士,他的生活,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一切人都是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6.
从《人生的枷锁》和《刀锋》中可以看到,毛姆的文学作品揭示人性的乖戾,命运的无常,生死的意义,人生的孤独感、虚无感和荒诞感。贯串着对人生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主义从现实主义中分离出来,并从法国传入英国时,已是强弩之末。深受以法国为主的欧洲大陆文化熏陶的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中表现出了较多的自然主义倾向,并籍着对自然主义创作手法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深刻地反映了他对于生命的关注,使《人生的枷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从而确立了他作为小说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大江的代表作《个人的体验》描写了人生的悲剧性以及对其的超越,刻画了“生存的荒诞感、存在的虚无和人类对命运的抗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同时又广泛吸收日本的文学精神而加以超越,形成了他独特的“日本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9.
自然主义从现实主义中分离出来,并从法国传入英国时,已是强弩之末。深受以法国为主的欧洲大陆文化熏陶的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中表现出了较多的自然主义倾向,并籍着对自然主义创作手法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深刻地反映了他对于生命的关注,使《人生的枷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从而确立了他作为小说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鲁迅曾经深入接触过克尔凯郭尔、尼采等存在主义先行者的理论和思想,他个人独特、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又和存在主义有着非常明显的相同或类似。因此,在《野草》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存在主义特质,它主要表现为荒诞的生存世界、人生是痛苦的、生与死的纠葛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