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笔是学生作文练笔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也许正因为是随笔,没有繁琐的写作框框的限制,绝大部分学生的随笔文笔生动,内容丰富。对随笔作文,我从不精批细改,但每篇随笔我都要视其内容、表达、书写等写下认真的批语。这些批语,有的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有的洋洋洒洒,一吐为快。但无一不是情随文生,情溢于墨。让我始料不及的是。  相似文献   

2.
写教学随笔是我规定自己每周必须完成的事情。有时每天课后写点儿,有时一周写上几篇。不求多、不求精,日复一日,课就这样上着,随笔就这样写着。某一天,我突然感觉到我的教学随笔中缺少些什么。于是,我把以前写的找出来一篇篇看。我明白了,那些随笔更多的是从教学流程是否合理与顺畅、教学任务是否恰当与有效、学生作品是否完成与美观等角度来写的。  相似文献   

3.
我是从写教育随笔走上教科研之路的。这些年来,写了不少文章,其中一半左右是教育随笔,大概有200来篇,结集出版过两本随笔专著(与陈明华老师合著),颇受读者的欢迎。我一直在坚持写教育随笔,除了因为读者喜欢之外,还在于这种文章的  相似文献   

4.
提倡学生多写随笔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事。学生兴之所至,信笔悠悠,高唱低吟,描摹感叹,生活流动的河展现笔端,身心沉浸在写作的欢愉之中,其乐无穷。我无意于给随笔下定义。笼统地说,我认为平时觉得有事要记,有话要说,有情要抒,写下来的文章都可称之为随笔。我也无意于从中外文学史上探讨随笔始于何时。我认为我国很早就有随笔,结集成书的很多。唐宋以后著名文人的随笔集比比皆是。直接用随笔作为书  相似文献   

5.
2010年9月.我结束高三教学工作返回高一,挣脱题海的樊笼.思绪亦开始飞扬。眼见崭新的107位学子。新奇感和创造感与日俱增,月份系列随笔创作的念头亦牢牢盘踞于心。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时常提及他们学长的“四月随笔”、“五月随笔”.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我有幸被学校派往山东省邹平县学习"随笔化表达"。在那里我学到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回来后,我们也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对随笔化表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些成果,也让我感触很深。我觉得随笔化表达真正地解决了学生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一难题。做为"随笔化表达"实验课题的一员,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句话的含义。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方法,下面介绍给大家,仅  相似文献   

7.
读了“随笔”的随笔北京房山区良乡二小闫涛我参加教育工作有3年了,从困惑、彷徨、不稳定,到现在踏踏实实地学习、研究少先队工作理论,坚定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要归功于写教育随笔。我写教育随笔仅有一年多的历史。一次,为《辅导员》征文投稿后,接到了编辑的电话....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随笔的话语建构,离不开国外现代文艺思潮和现代随笔理论的影响,这典型地表现在中国现代知识者接受西方现代性的批判观念,从而将社会启蒙、社会变革、人生改造统一到随笔的创作中去。与传统随笔比较,中国现代随笔出现了在西方现代性特征影响下前所未有的新美学特质。其表现为:其一,兴之所至,任心闲话。西方现代随笔标举的“闲话”境界极具美学意味,在中国现代知识者笔下就是“我手写我口”,将随笔创作视为谈天说地、率意随心、恣意创作的一种体现。其二,个性精神,人格色彩。中国现代知识者在挣脱封建樊篱而获得西方现代性特征后,就将随笔创作视为强化个人感情色彩,突出批判意识的一种自由文类。其三,信笔涂鸦与雕心刻骨。现代随笔是“表面”的“平常”与“苦心雕刻的妙笔”的结合,同样也能达到“美文”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上学期,我要求学生每周写几篇随笔,因为随笔取材广泛,写法灵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为了避免这种自由带来的散漫、随意为文的现象,我每周都抽出一节课来指导和点评。我重点讲解了写景的技巧、叙事的方法、议论的角度等写作知识,同时又选择了一些优秀的随笔,在征得学生同意后进行点评。开始,效果很不错。  相似文献   

10.
曹文轩 《少年月刊》2011,(12):13-14
武林要出一本很特别、很有意思的书,内容全是儿童文学人家人物的随笔。这些随笔,有的我很早就读过,有的我没有读过。读与不读,都有一份温暖和敬意存在心里的。  相似文献   

11.
随笔作为一种写作训练方式,是相对于大作文的一个概念。随笔因其形式的自由和内容的随意而备受学生的青睐。大作文重在引领学生走入写作轨道,建立写作规范,是学生“入格”的训练;而随笔则是一种完全开放与自由的写作,可以“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意随笔行,自由驰骋,是“入格”之后的“出格”训练。二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又相互补充与促进。随笔和大作文训练方式与职能功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评改方式的不同。大作文一般是教师统一命题,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可以从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确定等级或分数。…  相似文献   

12.
教育生活是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如何把它演绎得更神奇、更有魅力,就用教育随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的“随笔”来源于教学,回归于教学。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我都布置学生一周之内做五份小作业:一、为新学期使用的随笔作业本取个有意蕴、有个性、好听、简洁的名字;二、写一篇短文说明名字的由来;三、在随笔本的扉页写一段与名字相关的“座右铭”;四、在随笔本的第二页写上随笔小栏目;五、为这些小栏目拟出广告词。  相似文献   

14.
随笔作为一种写作训练方式,是相对于大作文的一个概念。随笔因其形式的自由和内容的随意而备受学生的青睐。大作文重在引领学生走入写作轨道.建立写作规范,是学生“人格”的训练;而随笔则是一种完全开放与自由的写作.可以“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意随笔行,自由驰骋,是“人格”之后的“出格”训练。二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又相互补充与促进。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一、写随笔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相对于有固定格式和写作要求的命题作文,随笔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对于现在强调个性的中学生来说,随笔更能刺激他们的写作欲。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命题作文,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写一定数量的随笔。  相似文献   

16.
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一、写随笔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相对于有固定格式和写作要求的命题作文,随笔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对于现在强调个性的中学生来说,随笔更能刺激他们的写作欲。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命题作文,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写一定数量的随笔。  相似文献   

17.
作文批语:写作能力与生命培育的双重关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开设语文阅读课的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写8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亦称之为“随笔作文”)。也许因为是随笔,也许因为没有繁琐的写作框框的限制,绝大部分学生的随笔作文文笔生动,内容丰富。对随笔作文,我不作精批细改,但对任何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我都要视其内容、表达、书写等写下认真的批语。这些批语,有的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有的洋洋洒洒,一吐为快。但无一不是情随文生,情溢于墨。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许多批语竟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我的批语之后,竟然又写下丰富多彩的“续批”。许多学生反映:发下作文之后,他们…  相似文献   

18.
写随笔是一件快乐而享受的事,高一的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心情、感动、感悟甚至些许的牢骚写进只有一周一次的随笔,动辄就是洋洋洒洒五、六页一篇。每每翻开那本沉甸甸的随笔本,就像走进了一间剔透而宽敞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一个意义的世界。意义不是对物而是对人而言的,意义需要人去赋予。罗伯特·福尔姆在《我们得回到幼儿园》中说:"当我们发现世界无意义的时候,正是无意义的世界需要我们赋予它意义的时候。"在叙事随笔中,我们赋予了有关教育的事物、事件以意义,这些意义可以通过夹叙夹议表现出来,也可以如盐溶于水,看不见却品得出。倘若是后一种情形,就还需要读者去参悟,需要作者、读者共同去建构。我十分倡导一线教师多去写叙事随笔,同时主张再向前跨出一步,去写一写就事论理的教育随笔——事理随笔。事理随笔,是我"原创"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几年来,我养成了课后记教学随笔的习惯。有时,捧起自己的教案本,细心品读一则则附在教案后面生动活泼的随笔,往往乐在其中。现采撷不同形式的五种随笔与你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