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出现的“教材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在书籍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设计价值观的导向问题。文章在论证分析将甘肃红色文化融入书籍设计课程思政建设可行性与价值性基础上,确立了基本思路,探究了甘肃红色文化融入“书籍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旨在实现书籍设计课程教学的育人性、文化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2.
书籍设计是一门造型艺术,是对书籍全方位的包装设计,是多面的立体设计。不仅体现时代文化信息,更要符合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现代书籍设计中需要扩展和延伸三维空间意识,强调书籍整体空间设计的概念,从版式、空白、结构等多方面营造空间,必须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到创新设计,才能更好的继承与发展传统书籍形式,体现现代书籍设计的整体空间意识、文化意识及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融合为出发点,论述了传统表现对现代书籍设计的意义,分析了现代书籍设计中传统性的具体体现,以及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表现途径:书卷气之文字与版式;书艺设计之选图与施彩;书衣设计之材料与装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统文化的融入是现代书籍设计的灵魂,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在设计时,不仅要把传统的视觉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寻找传统的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最佳契合点,而且还要焕发新意,表现出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和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4.
护封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起到保护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广告宣传作用。护封设计首先要符合审美性、从属性、信息性、时代性四项基本原则,其次要在文字、图形、色彩、构图、材料五大要素上进行设计,最后护封的设计必须与书籍的内容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古代诗文中大量关于书籍的别称,是中国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字的载体材料、书籍的结构形式、雕板印刷、书的包装与装饰、书的内容与经典性、书的积存与收藏等六个方面说明了这些别称与中国书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姚文华 《教师》2010,(33):115-116
水墨作为具有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和社会价值理念的艺术栽体,若恰当地运用于书籍设计中定能设计出具有中国语境的书籍形式。本文从水墨画的中国文化符号、水墨形式下书籍设计的内涵体现及当下我国书籍设计的思考几个方面论述书籍设计的中国身份体现。  相似文献   

7.
书籍不是一般的商品,它不仅是文字、图片的物质载体,还是时代、文化、艺术和科技相互融合的产物.书籍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散发着迷人的艺术美感.人们对于书籍的喜爱,不仅限于文字内容和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包含了对书籍设计的赞许.书籍设计不只是一个美化后的外壳,而且还是一座使知识、情感、文化和思想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它使读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美感.  相似文献   

8.
水墨作为具有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和社会价值理念的艺术载体,若恰当地运用于书籍设计中定能设计出具有中国语境的书籍形式.本文从水墨画的中国文化符号、水墨形式下书籍设计的内涵体现及当下我国书籍设计的思考几个方面论述书籍设计的中国身份体现.  相似文献   

9.
汉代书籍文化蓬勃发展。书籍内容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和科技等各学科成果,丰富浩繁;重视书籍的搜求与保护、整理与研究,更有利于文化传承;建立并完善了书籍的官方管理机构与官职,初设“秘书监”专门管理图籍;出现了交易书籍的固定场所和以抄书为业的士人,书籍流通更加便利;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传统书籍插画为研究对象,从视觉设计的角度,分析传统书籍插画的设计风格,归纳总结其设计方法,目的在于寻找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在现代书籍插画设计中延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现代书籍装帧封面设计中的细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阶梯,随着时代的进步,书籍的文化内涵和整体装帧设计都显得尤为重要,更使得各种精美书籍层出不穷.文章主要对书籍的前封、书脊以及封底设计中的细节设计进行了分析论述,并以此来论证书籍封面设计中细节体现的重要性.通过注重书籍设计中的这些细节,力求将书籍设计得更加具有内涵,更加能吸引读者的眼光.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顺应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书籍封面设计呈现多元发展的局面。该文通过对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不同阶段的艺术风格与形成背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视觉表现下蕴含的深层精神文化内涵,并加以反思,对我国当代书籍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读书成为人们的普遍爱好,书籍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藏书也成了不少群众的业余爱好。我国书籍的出版发行量与日俱增。因此,人们对于书籍的装帧设计,尤其是对于  相似文献   

14.
书籍装帧设计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书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书籍的骨肉,为书籍注入美的生命和活力。中国古代书籍的书卷美正是在对装帧素材的巧妙合理的运用上取得的,从而赋予了书籍一种质朴素雅之美。建立在电子技术应用基础上的现代书籍装帧应该充分吸收中国古代书籍的书卷美,从而赋予现代书籍装帧以更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概念书籍设计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书籍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将书籍艺术形态转换成有效表现思想创造性设计启迪教育的课程,可以展现学生的创造力,目的是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积极的创新性思想、思维意识的习惯。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无定向的创造性活动,概念书籍设计为书籍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各种选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文学书籍插图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要求,另一方面吸收了世界设计潮流的设计形式,兼具东西方之所长,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历史文化价值。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结合的构图方法,单纯、清新、朴实的用色主张和形式多样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民国时期文学书籍插图的构图特色。  相似文献   

17.
书籍艺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逐步发展,其设计形态因所用的材料和各个历史时期装帧方法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从“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渡与转化,引发了书籍设计形态的变化,使现代书籍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和纯铅字传递形式的束缚,形成了特色独具的书籍设计。未来的中国书籍设计既要有民族特色,又要有国际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装璜设计的总称,它包含着封面、扉页、环衬、插图及版式设计等内容,其中封面设计是它的精华所在。书籍封面具有美化和保护图书的双重功能。一本好的专著,除了其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以外,还必须有一帧引人注目、耐人寻味的好的封面设计,富有魅力的书籍装帧艺术,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了解书籍内容的诱导性,同时还具有招揽读者的广告性。好的书籍装帧艺术,能够引起读者的购买与阅读的欲望,它是读者了解书籍内容的“窗口”,是书籍的艺术语言与读者进行对话的  相似文献   

19.
书籍之美在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文化之美,如果邀游在书籍的海洋中,用心去体会这种美,将会是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字化电子书籍越来越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载体,传统书籍尝试在字体安排、色彩等方面不断变化来满足人在阅读过程中更好的体验。传统书籍设计的不断变化也促使地方性民俗书籍在设计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可读性。但因为地方性民俗书籍的受众群体的限制,地方性民俗书籍设计还是无法摆脱记录性的书籍设计方式,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性民俗文化内涵,我们进行了以绵阳区域民俗文化为核心的地方性书籍设计系统的教学研究以及设计探索,尝试利用交互式纸质书籍系统技术对绵阳民俗艺术文化内涵进行全新的设计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