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6世纪中叶葡萄牙入踞澳门,使这个有着悠久中华文化传衍历史的南海小渔村,成为东西文化和经贸交汇的中心.一方面,长达四百年的葡萄牙实际管治,使以葡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澳门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华人,又使中华文化成为澳门社会的文化主体和发展基础."主体"与"主导"的分离或背离,使澳门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相望、对峙和制约的特殊空间.澳门的回归,在文化主体与主导的一致性上掀开历史的新页,但在中华文化主导下保持澳门多元共存的文化生态,是澳门发展的文化优势.在这一前提下,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层次和影响力,扩大文化交流,便提到特区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2.
记者(以下简称为“记”):400多年以来.澳门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互补、多元文化共存的结晶。澳门成为近代中西方文化接触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汪老师.您作为澳门数学教育研究学会会长,一直关注小学数学教育。想请您先谈谈澳门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情况。澳门的小学数学课时设置情况怎样?每周几节课?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西江走廊为海陆两大社会经济圈的互动发展提供了重要通道。多元经济文化在西江走廊的共存、激荡与交融。使肇庆成为岭南文化最主要的发源地,并在历史上多次成为泛珠三角最大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面对新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浪潮.肇庆应当为海陆两大社会经济圈重新构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高标准通道。实施“东引西连”战略。再创多元经济文化在肇庆的共存、激荡与交融发展的历史新辉煌。  相似文献   

4.
记者(以下简称为"记"):400多年以来,澳门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互补、多元文化共存的结晶.澳门成为近代中西方文化接触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汪老师,您作为澳门数学教育研究学会会长,一直关注小学数学教育.想请您先谈谈澳门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情况.澳门的小学数学课时设置情况怎样?每周几节课?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三百年间,澳门是中国领土上唯一没有对外关闭且特许外国人居住的地方.它不但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最初入口,而且是中西文化共生共存的奇异之区.本文从宗教、风俗习惯、建筑音乐绘画、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方面描述了澳门多元文化的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6.
澳门在数百年历史问,一方面与中华文化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保持着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另一方面又与外来文化交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澳门不光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还孕育了一批历史名人。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在19世纪末从内地退居后,出于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特在澳门呕心沥血编写《醒世恒言》,针砭时势,以唤起民众,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澳门特殊的地理和政治、文化环境,出生在澳门临近地区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也曾以澳门为基地积极进行活动,为后来的戊戌变法做了不少基础性的工作。1892年,…  相似文献   

7.
澳门老居民“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精神和澳门社会多种宗教并存共融、相互尊重、民族和睦互容等多元共融的文化景观,是澳门两笔丰厚的历史遗产,是澳门文化教育创出的无价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澳门的历史□澳门的文化□澳门的教育编者按: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久管理”澳门。1987年,中国又与葡萄牙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00年过去了,今天,流...  相似文献   

9.
澳门是中国一个曾经特殊、现在依然有些特殊的地域;但是她的文学历史则由近于元典的中华文化作为“脐带”所连接。澳门女性文学的星火肇始于民初,历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缓慢发展,至80年代才借大陆文学之春风而欣欣向荣,其小说、散文、诗歌均有可以跻身中华文学历史之佳作。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澳门华人教育兴起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澳门是中华文化血脉滋润下的中国领土,明清时期西方文化的东来,反而激活了中华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的生命力。其次,近代葡萄牙政府通过武力获得对澳门的管治权后,反而激发了居澳华人自我保护的爱国主义意识,使中华文化得到高扬。再次,居澳华人追随近代教育改革的潮流,最终促成了华人教育的兴起。  相似文献   

11.
澳门主权回归了祖国、从而结束了葡人管治的历史,这既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盛事,也给澳门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契机。实现教育的平等与公正可以说是澳门人几百年来的梦想,也是近年来澳门教育改革的主要取向和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在“一国两制”下澳门的基础教育如何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语文教育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回归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作为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承担着落实文化认同与传承的责任。由粤港澳教育人士合作编写的《中国语文》作为澳门第一套自主编写的语文教材,以澳门课程文件为依据,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突显文化认同和中华文化传承,关注澳门本地特点,兼容多元文化。澳门新教材《中国语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初中语文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认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澳门成人教育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现已形成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已由单一走向多样,由补偿式走向深造,由面授走向遥距,由“请进来”走向海外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一、多元化的办学团体澳门开埠以来的四百多年,其成人教育与澳门教育一样,始终实行以私立教育为主的多元办学体制。私立教育是由社会团体及私人开办,办学经营、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学大纲、教育计划、教材等,均由各自制定。长期以来,澳门成人教育首先由教会,然后发展到社会热心人士、同善堂、同乡会、工会、商会、妇女会、青年会、街坊会、私人企业,经济利益、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14.
澳门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其独特的教材制度建设之路,根据教材政策的阶段性特征,澳门中小学教材制度的演进历程可概况为放任期的“自由制”、过渡期的“校本管理”、回归初期的“有限认定”和规范发展期的“制度初建”四个阶段。澳门回归20多年来,教材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开发了多套优质本地化系列教材;确立了一纲多本、统分结合的教材编写体制;开展了教师研习计划及教材培训;完善了爱国主义教材体系。历经多年实践,在教材制度建设中,澳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持行政主导,统筹推动本地教材开发;依托内地教材建设资源,协同推进教材出版;健全教材管理制度,提升教材建设的规范化水平;注重多元主体参与,构建教材管理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澳门教师教育在近80年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中学内部附设师范科、与外地高校合作以及本地高校开设教育课程等多种形式。伴随着澳门教育立法的进程,教师教育也基本形成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延续培训和专门培训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澳门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微型社会,需要在未来教师教育的发展中,进一步培养多元文化价值观指导下的教师教育理念,完善学历教育、资格教育、专业发展相融合的教师教育体系,鼓励教师主动探究,构建能够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澳门日报》副刊是澳门文学最重要、最核心的载体,以它为主要案例,可以充分探讨回归过渡时期澳门文学的特征。首先指出澳门文学在"后殖民"语境中的特殊性及其与中华文化圈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历史角度分析造就这种特征的根源;再探讨回归过渡期澳门文学的中华性,并分析文化身份认同与现代性反思的微妙契合、自觉靠拢的实践与文化特质的模塑的共同作用、本位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的可能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梦系澳门     
宁静的深夜,梦幻之神将我带入“东方蒙地卡罗”之称的澳门,使我实现了那个小小的心愿——去澳门一游。我从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搭船到澳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宏伟的跨海长桥,清风徐来,心胸为之开阔不少,使我旅途中的疲劳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比起香港的艳光四射,我觉得澳门显得多了些文化气氛。古意犹存的建筑玲拢有致,宗教气息浓厚的教堂随处可见。澳门虽小,名胜古迹却很多。我首先游览了澳门的三大庙宇、四百多年前建的妈阁庙;莲峰庙、林则徐传见葡萄牙人的晋济弹院。晋济掸院是当时反清义士聚会之处,院内存有“望厦条约”的…  相似文献   

18.
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微型社会"推广效应"快的典型特征,并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基于独特的地缘和文化,澳门高教质量保障的外部问责机制在政府的"无为而治"和借鉴移植下,呈现出快速灵动的特点;高校内部课程质量的控制体系也充分反应出澳门高校小而快、灵而精、融而通的优势特征。澳门高等教育正在主动发展适合于自身特点的质量文化,将微型与开放转化为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建构适应自身发展的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临沧世居民族是创造临沧文化的主体,是他们在开发临沧、建设临沧的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沧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肇始于澜沧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新石器文化,历经沧桑,明清之际发展成为包括多元民族文化、移民文化、边地文化、跨境文化、以山地文化为主的内陆文化共同构成的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迈向21世纪的同时,将迎接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澳门的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在澳门的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教育事业,也将走向新的时代。本文主要论述澳门教育的历史、现状和特点,并对澳门教育的改革和未来发展作简要探讨。一、澳门教育的历史发展在葡萄牙长期的殖民管冶之下,经济的不发达和澳门政府对私立教育采取的不干预政策,使澳门的教育发展很缓慢。澳门近代教育的开端是以1839年马礼学堂的正式开办为标志的。到本世纪70年代,随着澳门经济的起飞,人口的增长,人们对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澳门政府开始加强对教育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