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西方理论思潮”研讨会于1998年6月19日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后现代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来自北京地区主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乐黛云、秦晋、蓝棣之、王逢振、张颐武、陶...  相似文献   

2.
鲁迅《文化偏至论》的旨归不是批判文化发展的偏至,而是通过中西"人"观念的交流确立"立人"的问题,但这并没引起学界关注。《文化偏至论》中西"人"之观念的交流和对话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机制中形成,它构建了鲁迅作为节点而体现的中西文学间的关系,规约了鲁迅进入文学,并对此后鲁迅的翻译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这种因观念而搭建中西文学间的关系被称为比较文学第三关系,透视《文化偏至论》所蕴含的第三关系,不仅可发现鲁迅进入文学的特殊性,也对比较文学学科范式研究的深入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继 1 98 3年和 1 987年两次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分别在中美两国举行之后 ,中断了十多年的这一高层次的中美两国学者在比较文学领域内的双边理论对话于今年恢复。由清华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共同发起主办的第三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于 2 0 0 1年 8月 1 1 - 1 4日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作为中国现代比较文学的发源地和摇篮 ,有着丰厚的人文学科研究的土壤 ,这里群星辈出 ,人才济济 ,出现过王国维、梁启超、吴宓、钱钟书、季羡林、王佐良等一大批对草创并发展中国比较文学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师级学者 ,他们对于这门学科在中国新时期的复…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话语权不仅指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是指"说话"的有效性和威力,即权力。西方话语霸权中,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权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人们在认知和解读国际问题与现象时,往往运用西方国际关系学说进行解读,国际关系研究也为西方媒体传播提供了理论和议题双重引导。剖析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构建的中国形象,对我们从理论层面研究西方话语关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方近五年来涉  相似文献   

5.
高旭东教授的《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于 2 0 0 2年 1 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中西比较文学必须纳入中西比较文化的宏观架构为起点 ,对 2 0世纪中西文化合壁的新文学传统、新文学语言的现代转型、新文学摄取外来文学的深层文化根源、“文革”文学的中外文化渊源、“寻根文学”出现的文化动因、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激进文化思潮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握手言欢 ,以及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个性主题、启蒙主题、围城主题等 ,都进行了比较文学与文化的审视与反思 ,重点探讨外来文学在中国的文化变异 ,并对李泽厚、亨廷顿等人一些流行的…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知音》篇与西方的接受美学理论构成了跨时空的呼应,它们既有相通之处,又不尽相同,其中对读者的重视是中西文论对话的契合点。在反观和对照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梳理和发掘中国古代的接受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文化一直处在一个文化的转型时期 ,而且走出这个文化转型时期大概还得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一文化转型期中 ,文化讨论的内容无疑是“中西古今”之争 ,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样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接受外来西方文化以及如何创建适应世界文化发展形势的中国新文化。我们知道 ,文化的发展大体总是通过“认同”与“离异”两个不同的阶段来进行的。“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的一致和阐释 ,这是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向纵深发展 ,是对已成模式的进一步开掘 ,同时表现为对异己力量的排斥和压抑 ,其作用在于巩固…  相似文献   

8.
100年前 ,王国维发表了《红楼梦评论》 ,开启了中国文学批评“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的现代学术范式。这一学术范式 ,存在着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来不恰当解释中国文本的可能性 ,所以应该用“跨文化阐释”这一模式加以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而这一点也正是《红楼梦评论》带给我们的重大启示。与单向阐发不同 ,《红楼梦评论》的阐释是“跨文化阐释” ,它注重的是中西方平等双向的互文性关系。《红楼梦评论》虽然接受了叔本华哲学的影响 ,却不可以用“影响研究”的模式来解读 ,而只能用跨文化研究的模式来解读。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12,(6):180-180
房泽庆在《科技信息》2012年第9期撰文指出,中西方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在其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中发育成长起来的两种文化形态,具有独具一格的鲜明特色和自成体系的丰富内容。本文通过对中西传统节日文化深层结构的挖掘,我们发现,在价值取向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儒家的集体主义,而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则体现了个人主义。在比较文化的视野中探讨中西节日文化的价值取向可以帮助我们客观、系统地去认识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民族性及独特性,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和文化学院主办的“迈入新世纪的比较文学 :中国与世界”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月 1 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在京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比较文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共 4 0余人。会议宣布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全国又一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建立。会上还宣读了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名誉主席杜威 .佛克马和国际文学理论学会主席希利斯 .米勒的贺电。乐黛云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致贺词 ,在会上致贺词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