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冬阳·童年·骆驼队》全文围绕骆驼队来写,朴实纯真,朗朗上口。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回忆骆驼队,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呢?  相似文献   

2.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的作者林海音,围绕“骆驼队”的鲜明回忆,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透过孩童时的一个侧影,真切展示了作者的魂牵梦萦的童年生活,也显示了新颖有趣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3.
点评:这是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绘画作品。小作者十分喜欢红色,她用单一的红色油画棒勾画出会飞的房子和将要进入房子的小朋友。虽然只用了一种色彩.但聪明的小作者却运用了粗细不同的线条.装饰方法中的黑、白灰面.以及手指晕染画面的方法,使整幅画面显得生动而富于想象。整幅画面中的红色与白色,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画面的虚实处理,则更突出了孩子心中美好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偶然回忆起童年,不禁想起了许多有趣的童年游戏.有一天,邻居一位大姐姐刘萍与我们做了这样一个游戏:  相似文献   

5.
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和综合成果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读讲分析课文时善于捕捉写作规律,引导学生像课文作者那样,立意高远,紧扣主题,层次清晰,精辟选词,撰写出人人爱读的好文章。在指导作文的讲评课上,努力从范作中输送写作营养,在个别学生的败笔作文里总结失败教训。在综合述评中为学生拨开云雾找回灵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介绍英文文体入手,通过分析文体、课文和理解技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课文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翻阅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我们会发现,略读课文从三年级的每单元一篇逐渐增加到四年级的每单元一至两篇、五年级的每单元两篇,而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总量比精读课文还多一篇。略读课文该怎么上?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心中共有的疑惑。  相似文献   

8.
《中文自修》2009,(9):F0002-F0002
莱曼·弗兰克·鲍姆(1856-1919),生于纽约,美国儿童文学家,父亲到宾夕法尼亚洲开采石油并发财。鲍姆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大庄园里度过的,他从小体弱多病,受到家人的特别关照。  相似文献   

9.
点评 读罢本文.定会感受到小作者那真挚深沉的情感和屡败屡战的坚韧和执著:名言典故的引用.体现着小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而对比、排比和烘托手法的运用.更使文章文采飞扬气势十足。  相似文献   

10.
[课例]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文《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最后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古往今来,咏雪的诗词佳句很多,你们读过哪些?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写雪大)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1.
我想,如果把生活拍成一部电影,我一定不会是出现在镜头前的第一个人.也不会是在独白中念出抒情段落的第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荷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全文不足四百字,却把一池荷花写活了。看似朴实的文字处处透露出画一般的优美,一览无余的满池荷花在静与动中尽显千姿百态,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因此,我们抓住课文如诗如画、富于想象的特点,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在人情入境中品读赏析,进而在读中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3.
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以下简称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注重鼓励学生质疑、猜想,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英国人托·富勒说过:“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  相似文献   

14.
斌斌小时候是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他虽然聪明、敏感,天生会画一手好画,却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能顺顺利利地读好一篇课文,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使他的童年总是笼罩在一层阴影之中。然而,每一个孩子都特别渴望爱,温暖的亲情、友情是他们的生命之本,快乐的濂泉。希望斌斌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发现我是一个很笨的孩子。一篇课文,比如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一篇三四百字的短文,别的同学一节课就背得滚瓜烂熟,我“啃”三四节课也是半生不熟。老师让大家齐背,我滥竽充数小嘴一张一张地也能顺下来。老师让一个一个地背时,我就有些恐慌,结结巴巴地背不上来。  相似文献   

16.
孙彩平  贾长胜 《中国德育》2006,1(7):22-24,41
闲暇生活由于具有自由与自为的特性而更能体现人的德性及其对德性精神的理解。工业化社会追求效率的原则驱逐了生活中的闲暇,也放逐了闲暇道德。现代德育也以注重工作及制度化生活的引导与规约为主要议题,因而导致了人的制度化生活与闲暇生活以及人的德性发展的不和谐状态。从和谐德性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德育改革应该关注闲暇德性。  相似文献   

17.
谥号、庙号、年号、尊号是学生比较模糊的知识点.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介绍如下: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继位新君认可: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评定,然后赐予。谥号按性质分三类:  相似文献   

18.
一个专业化日臻成熟的教师。要蛹破三层茧缚.羽化一种“蝶”境。  相似文献   

19.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作者笔下的景和情既清晰又朦胧。“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乐。  相似文献   

20.
高朝俊 《语文学习》2010,(7):98-100
诗与散文都有较强的抒情写意的功能.它们常常选择容易动情的事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但是.诗歌和散文毕竟有各自不同的审美规范.这就决定了它们即使描写相同的题材.也会有各自不同的写法。例如。同样写别离、送行,诗歌常常选择最动情的一个短镜头、感情最强烈的一个饱和点,作高度的概括和浓缩:“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