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心灵的陶冶、精神世界的充实,是人的一生诸多修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重要。作为美术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绘画技能,提高审美能力,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美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心灵的陶冶、精神世界的充实,是人的一生诸多修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重要。作为美术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绘画技能,提高审美能力,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潘晓旻 《学周刊C版》2023,(22):166-168
美术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提升学生精神气质、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重任,这和德育的本质和目标存在着一致性。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既是新时期德育教学的重要方向和途径,也是美术学科的内在教学需要。本文梳理了美育和德育的关系,分析了小学美术课堂现状,对渗透德育的策略做了重点阐释,希望能够对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构建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钟树龙 《成才之路》2012,(13):94-95
正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我们去培养,美术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能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美术作品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生活,很多画家通过美术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看法。如果学生能够在美术作品中发现各种美,那么可以说美术教学是成功的。所以,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时,老师务必要将美术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介绍了如何让学生在美术中发现美,通过让从书本上、生活中等各种途径去发现美,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一种美的氛围,使学生欣赏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美术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樊里香 《考试周刊》2014,(11):166-166
美术欣赏课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识美、感受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及课后持续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感知、欣赏身边的美,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评述美。文章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等方面的特点,能真实地多角度地表现美术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到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因此,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美术是一门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并充满着浓厚艺术气息的课程,美术源于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用心观察和领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皆有美。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美的独特价值,并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促使学生学会认识身边的美、欣赏身边的美。生活与美术融为一体,生活是美术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土壤,为此,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通过引入生活元素,让课堂在生活中进行并且回归生活,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从而构建别样精彩的小学美术课堂。  相似文献   

9.
美术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绘画技巧与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本质而言也就是对学生实施美育,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美术教学中适时地融入德育,不仅是一种美的培养,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合作学习的影响、课堂作业的渗透、教师言行举止的直观性等方式开展德育渗透,可收到德艺双丰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美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生活式的美术教学不仅在教材上取之于生活,而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融入生活化的元素,营造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学习美术的乐趣、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因此,德育成为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而实施德育教育途径很多,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学使德育与教学相结合,用知识本身去吸引、教育、影响学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那么如何利用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产生良好效果呢?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求知欲望强,可塑性大,但思想并未成熟,对事物不能给予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这也是美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但是不能从思想上解决学生对社会和自然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德育的内容。从而,做到让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层次,对美术教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可在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德育的渗透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3.
路小曼 《家教世界》2013,(9X):146-146
随着新课改的颁布与实施,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过中要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主体,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对美的艺术作品去进行鉴赏,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去发现美、感悟美,在美的意境中生化自己的灵魂,使其性格逐渐地趋向完美,有助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能够用自己的慧眼看清社会百态,能够用客观的方式去评价社会、融入社会。本文就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方式进行了浅析,以期能够对相关从事高中美术教学的同仁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14.
郑章木 《考试周刊》2014,(29):174-174
美术教育是初中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成为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美术教学以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进行绘画实践为核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对美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美的正确理解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室外美术活动中通过行为造型“花朵”以及运用各种材料组拼“花朵”,在活动中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各种形式、各种材料装饰组拼成花朵。教学难点组织教学,组拼成花朵的过程中各种材料的恰当运用。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16.
获取知识重在兴趣.在美术教学中,要使学生能顺利并乐意去探究和获取知识,教师要为学生做一些铺垫工作,激发其学习热情.而只有对学习美术产生兴趣,学习美术的热情才能调动起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开展丰富的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展示作为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的节假日前,笔者都组织学生将自己书画作品或手工作品参加"比一比,看一看"的比赛活动.通过这些比赛让他们感到艺术无处不在,只要自己稍微留心一下身边的生活,就能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陆丽 《教师》2010,(6):104-104
本文试对中学生的初中美术语言表达训练教学作探析,旨在阐述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美术语言技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激情和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获得美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8.
美术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而且肩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有机渗透德育,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美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相似文献   

19.
张华 《教育革新》2007,(5):68-68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美术教学成为一种静止的刻板的知识传授课,从根本上漠视了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的这一学科本质,对此,美术教学应以多种多样的教学途径、引导孩子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在实践中,在生活中诱发孩子的美术兴趣,因势利导地从个性出发。去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美术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欣赏美术、如何理解美术的概念,对每个美术教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展现形式来促进学生的美术欣赏,以此来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了解美术的魅力,让学生在欣赏美术的过程中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