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长》2015,(3):10-1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表现吗?老师教给我的知识复习了吗?曾子(名参)在孔子学生中并不是最聪明的一个,其智远不如颜回、子路等人。曾参虽拙了那么一点,其实并不是笨,只是人比较老实,不太说话,喜欢一个人安静下来反思。不过,后来嫡传孔子学说的反而是他。他著了《大学》,而著《中庸》的孔子的孙子子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曾子"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受其启发,我开始引导、组织孩子们进行"每日三问".一问:今天,我努力了吗?二问:今天,我有收获吗?三问:今天,我快乐吗?而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三问",是因为我一直都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样的一种人:一个能不断努力与超越的人;一个能创造自身生命价值的人;一个能享受生命快乐与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人的眼中,"反思"似乎与"反省"或"内省"意思最近,都含有自我省察之意.<论语.学而第一>中有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思通过内心活动指向自己的言行,反思的主体和对象在这儿就合二为一了.  相似文献   

4.
<正>《论语》中曾子说过一段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德国诗人海涅也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他们的说法虽有不同,但大意都是说人要通过反省来修炼自己,提高修为,使自己少犯错误。心理学告诉我们,反省是对自身已往心理活动的回忆,指向对内部心理事件、心理活动、心理现象的回忆、提取和  相似文献   

5.
曾子有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一名教师,我把它稍微修改一下:"吾日三省吾教:为生谋而不尽乎?与同学交而不信乎?授不省乎?"意思就是:教师每天需要再三反思自己的教学,为学生谋划教学是否尽力?与同学交往是否守信?传授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反思能力,是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显著的功效。从古到今,教育都十分重视反思能力的培养。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鲁迅也曾指出:"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阶段性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形成了进行"自我反省"的能力和习  相似文献   

7.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语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 子贡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  相似文献   

8.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释义]孔子说:"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不是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是一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一种君子的风格吗?  相似文献   

9.
自由之风     
"自由之风"是自然的、人文的,最重要是少年的。自由是风的灵魂,表现了一个少年将风作为心灵自由的一种象征。"十一岁的我渴望的这种自由",之后"我依然渴望",禁不住使人想起孔子深许的"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美好。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超越了狭隘的个人经验而写出了:"风的自由其实是一种大爱,包容了世界的光和暗,然后拥抱世界,  相似文献   

10.
诚信与立人     
裴智慧 《班主任》2004,(5):21-23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视诚信教育.孔子的传人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相似文献   

11.
《中文自修》2024,(7):63-64
<正>[相关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不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拿破仑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海涅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人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话虽是针对文艺创作而言,却指出了诗歌鉴赏的不二法门。简单地说,"人乎其内"就是要"钻进去"——借助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的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当中,以获得真切地感受、体验和领悟。苏联符号学家洛特曼曾经指出:诗的特性就在于它激活了词语的全部潜能,迫使它携带远多于其在日常生活语言中所携带的丰富含义。正因为这样,诗歌强调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往往通过隐喻、象征、通感、夸张的手法,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人感到不容易  相似文献   

13.
“而”释     
《赤壁之战》“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一句中的“而”字,课本未作注释,也许作一般用法的词。因此一般译文都省去未译,有的为照顾语气完整,变通(或省去“而”另增补的)译成“怎么……呢?”我以为这个“而”字可训成副词“岂”,译成“难道……吗?”清·吴昌瑩《经词衍释》“而”字条下有云:“《博雅》曰:‘而,岂也。’此文《释词》不载.《孟子》:‘不贡而能之乎?’言岂能也。《论语》:‘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二十年:‘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言岂由人也。《襄二十四年》:‘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而,  相似文献   

14.
《少年文摘》2012,(3):88-89
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作文题目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1、命题作文:我还是有潜力的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写作中最好用上恰当的描写手法或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真切的体验与独特的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2、话题作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见,人在成长过程中"反省自我"是很重要的。例如经常反省自己:与同学交往是否真诚?做过的事情是否正确?学习的知识是否有  相似文献   

15.
子曰:"网而时上之,不亦说乎? 有mail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聊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聊故而知新,可以为虾矣。" 子曰:"网而不聊则罔,聊而不down则殆。" 子曰:"速度喻于命,时间喻于钱。" 子贡问曰:"大虾何以谓之'虾' 也?"子曰:"敏而好网,不齿网费,是谓之'虾'。" 袁公问:"弟子孰为好网?"孔子  相似文献   

16.
本讲探讨的问题有二:第一个问题是大学创造知识的动力何在?第二个问题是大学的知识社群特性如何?何谓"学术独立"、"学术自由"?为什么"学术"必须独立?在何种意义下,何种程度内说"学术独立"?大学作为知识社群具有很多特性,其中以自主性、独特性最为显著。作为知识社群的现代大学之第一个特性是具有"自我立法"的功能。大学要研究什么,不是经由大学以外的力量来支配。大学有它的自由意志,它是自己的主人。大学的知识社群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因此,重要的是:是否发现真理?大学作为知识社群而与政治社群有其本质上的差异,差异的原因在于大学是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因此,大学这个知识社群就要讲究"学术独立"与"学术自由"。但问题在于:什么是"真理"?正是20世纪伟大哲学家伽达默尔所说:真理需要不断被解释。经由对这一命题的了解,才能理解为何大学"追求真理"的工作永无止境。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下,大学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学已经变成一种产业,现代知识生产的方式已经改变,逐渐走向"数量化"、"标准化"、"商品化"。21世纪的大学作为一个知识社群,应该在创造新知识的"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以及在"道德教化"与"职能培训"的教育目标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大学一方面依赖政治、经济、社会等部门资源的挹注,但却又要不失去本身的自主性。在自主与依赖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创造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1915年,在美留学的胡适先生与康乃尔大学英文教授亚丹先生晤谈时,亚丹问:“中国有大学乎?” 胡适无言以对;又问:“京师大学何如?”他只能据所闻而答。亚丹说:“如国欲保留固有之文明而造新文明,非有国家的大学不可。一国之大学,乃一国文学思想之中心,无之则所谓新文学新知识皆无所附丽。国之先务,莫大于是……”此话极大地震撼了胡适,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吾他日能生见中国有一国家的大学可比此邦之哈佛,英国之康桥、牛津,德之柏林,法之巴黎,吾死瞑目矣。嗟夫!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四百万方里四万万人口之大国乎?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大国乎!”第…  相似文献   

1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之后经常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  相似文献   

19.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体味这句话,确实道出了人格完善和进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做对了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替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传授的知识自己是否熟悉了解?"曾子认为这些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