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省级农村报是我国涉农报纸的主力军,拥有全国将近九亿的受众市场,然而这一重要的报纸种类却在媒体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无疑是各省级农村报的唯一出路。然而,受众如何定位?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品牌形象?如何加强品牌传播等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及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农村收集到了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省级农民报的现状及其分众传播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众多新闻传播研究学者热衷于探讨城市传媒发展之时,为占全国人口近70%的农民创办的报纸却未引起重视。本文分析了省级农民报的现状,并以《河南农村报》并期扩版为例探索农民报的分众传播,从农民报读者群划分、如何面对城镇化、报纸的新闻纸功能、分割发行是否可行等方面提出问题,寻求完善省级农民报融入市场之路。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村报报业经营难度大和报刊整顿等原因,近年来,我国的省级农村报数量逐渐减少。目前,仍保留并公开发行的仅18家。 这些报纸大多面临着广告经营难、发行难等问题。发行量10万份以上、广告收入200万元以上的,只有少数几家;半数报纸出现亏损或持平略亏的局面。 仔细分析,省级农村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省级农民报(农村版),是目前唯一面向“三农”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且非常受乡村干部和农民喜爱。在目前公费订阅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扩大农民报的发行量,是各省农民报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技类报纸特别是省级科技报,长期面向农业,定位在农村,以农业宣传和报道为主要内容,在读者心目中已经形成科技类报纸就是农业报、农村报、农民报的固有观念。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科技类报纸应该如何适应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6.
《农村报》原名黑龙江农村报,是面向黑龙江、辐射东三省的一张历史悠久的涉农报纸。近些年,我们农村报在如何打造“农业科技”版品牌上,下了许多功夫。在打造品牌栏目方面,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是行业报在媒体竞争中的有力武器。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报纸的可读性和整体质量,更好地满足受众期待和需求,是行业报副刊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档案报《文化》版为例,通过分析其发展现状,探讨行业报副刊如何在受众本位视域下打造自身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凡读报纸、听广播和看电视的人,不论是报纸读者、广播听众,或是电视观众,在传播学中统称为受传者或受众。作为新闻传播者,他们当然希望自己提供的新闻为受众所欢迎。如何沟通供需之间的情况,使新闻报道更有针对性、更好地为受众服务呢?必不可少的是对受众进行调查研究。过去常用的方法是在不同层次不同的对象中召开调查会、座谈会,深入到机关、街道、工厂、农村或家庭作个别访问,编辑部还可以经  相似文献   

9.
周建设 《青年记者》2016,(20):40-41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纸媒面临空前的挑战.尤其是面向市场的报纸,出现了人才流失、发行量减少、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在纸媒中,涉农类报纸(以下称“农报”)全国只有三四十家(包括省级党报的农村版、农村报、农民报以及部分面向“三农”的科技类报纸).这类报纸由于体量较小,影响不大,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弱.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多家“农报”陷入发展困局,徘徊在亏损的边缘.如何转型发展成为“农报”迫在眉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面对电视、网络、手机报等媒体的挑战,纸质媒体报纸如何应对?《独山子石化报》在实践中进行了大胆创新,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报纸进行包装设计,争取做到悦目悦心,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文章有血有肉细节感人至深在任何时候,内容都是第一位的。没有  相似文献   

11.
省级教育报,作为一张行业类地方报纸,既不具有党报的权成性,又不具备晚报、都市报灵活的办报机制和多层面的广大的受众群,如何在当前报刊如林的激烈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正大报、小报;全国报、地方报;综合报、专业报……尽管现在纸质传媒为数不少,但细察现实,究竟还有多少受众每天在浏览报纸?还有多少受众在细细地品味研读报纸呢?何也?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了互联网这一全新的现代化传媒工具,它以传播快速、信息量多、人人均可发声的双向互动效应,占领舆论市场,争夺舆论受众,使传统的纸质舆论传媒受到日益强烈的冲击。比如,你试着向一个信息的受众打听:你知道的这一信息是从哪里得来的?对方十有八九很可能会说:网上得来的。的确,当你拿到当天的报纸,上面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报纸新闻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无论是对媒体还是对受众都造成了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地市报如何发挥各自优势,迎接同质化挑战,打造独特品牌,实现差异化发展;如何优化新闻资源,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增强核心竞争力;如何增强编采人员竞争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等,已成为各媒体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拂晓报》及其《皖北晨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作为2010年重点突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作为党的舆论工具的报纸如何面对新的形势,适应新的特点,开拓新的思路,发挥新时期报纸的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而通过市场调节来办的周末报,作为党报的补充,在各类周末报、月末报、导报等蜂拥蝶至的时候,又该以怎样的身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赢得读者的青睐,这也是我们周末报人时刻不敢忽略的问题.报纸的竞争,实质上是特色的竞争.作为走进千家万户的综合性较强的周末报不可能像专业报那样,以自己的行业特色来吸引部分读者,而只能依靠自己独有的风味、特色、品牌来抓住读者的眼睛.而这些特色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两千种报纸中,城市党报仅占十分之一多一点。而在一个城市里,往往又是多种报纸并存,有省级党报、专业报,甚至还有晚报。城市党报要想更好地吸引读者,就必须把报纸办得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怎样才能增强贴近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杭州日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受到读者的欢迎。报纸发行量逐步上升,日报现已达到22万多份,下午版也已突破25万份。这些都与报纸增强了贴近性是分不开的。下面,我想结合杭州日报的实践,就如何增强城市党报贴近性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要从群众角度切题,抓好日常报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报纸副刊已成为凸显一份报纸的特色和品牌,延伸报纸"主刊"思想内容的重要载体,成为吸引广大读者阅读、增加报纸发行量、提高报纸经济效益的重要臂膀。作为工人报的副刊自然也是这样。近年来,《辽宁职工报》立足工人报的定位,在办副刊上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反响。一份报纸的定位是由它的主要受众决定的。工人报作为全总或各省市、副省级城市工会的机关报,它的受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在报纸版面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在传媒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期,报纸面临着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如何吸引读者眼球以及培养自己的忠实读者?综观当今的各大都市类报纸,新闻报道"以受众为中心"已经是平常事,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报纸的评论也逐渐体现出贴近受众的特点,本文以<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为例,剖析它的评论特点,从而对都市报评论的公众意识做一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报是报业市场化进程中最早运用市场之手对报纸进行调控的报纸,从全国广播电视报业中很早就讨论的“遥控器效应”到近段时间的“多版化”“报本化”尝试,广播电视报作为一种家庭型报纸正试图摆脱过去的某种定式,已经有论文在研究城市报纸现象,但纵观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描述现象的基础上。其实,从“城市”的角度把眼光深入下去,我们会发现,报纸运作在而对市场的时候,关键在于对受众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受众的宏观研究方面。一、城市报纸与区域优势近几年,中国的报业市场出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变化:农村报纸的迅速萎缩和城市…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报刊如林、报竞人择的情况下,省级工人报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并能独树一帜?这是我们江苏工人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两年多来,我们边学习,边实践,努力把报纸办得接近职工、接近实际、接近生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欢迎。我们主要从四个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报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报纸的广告收入成为支撑报纸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作为地市报的报纸,受到从中央到省级媒体的多方挤压,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是摆在每家地市报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