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随着信息化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微博这个最初只是社交工具的平台,从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至今,微博已经完全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不仅成为信息发布平台,而且还成为网民交流互动平台,更成为社会观点和言论的领取平台,目前还发展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随着微博功能的不断拓展,新闻评论"微博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新闻评论"微博化"既有利也有弊,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新闻评论"微博化"的  相似文献   

2.
如今微博已经成为社会热点的曝光台。微博使用的广泛性和便捷性,使微博成为公民发表言论的"自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也日渐明显,成为了重要的新闻源和新闻表现形式。本文结合微博的发展现状,从微博在构建新闻事实中的作用和误区进行分析,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微博更好地为新闻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3.
王昱力 《新闻世界》2014,(4):145-146
微博的迅速发展,带来一种新兴的新闻评论方式——微博新闻评论。本文主要围绕着微博新闻评论简短有力,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草根化的特点,以及其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逐渐成为了一种良好的舆论监督方式,也成为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一种优质的新闻资源等重要意义展开,继而对微博新闻评论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做出反思。  相似文献   

4.
目前微博成为了网络新媒体的代表,它以海量性、交互性、即时性以及多媒体性,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微博上也出现了各种媒体奇观,为吸引眼球,新闻报道趋向于以情节取胜的"好莱坞"化,这违背了新闻的客观公正性。因此,微博新闻要把握好度,坚持新闻的价值原则,加强把关,坚持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微博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的崛起与普及给媒体新闻评论的功能、内容与形式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对媒体新闻评论"微博化"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如微博时代新闻评论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包括以微博内容为由头的新闻评论越来越多,选题来源更加多样化,还有新闻评论形式上的许多变化,如微博体评论的盛行。与此同时,微博对新闻评论也存在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我国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在网络传媒的不断发展中,花样繁多的网络传播形式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这种网络化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外一种发展趋势,也实现了"足不出户闻天下事"这一最初想法。微博作为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新媒体之一,融合了国内外各大新闻事实及热点,在新环境下,微博对新闻传播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微博的特点和优缺点,浅谈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效果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辰瑶 《现代传播》2013,35(1):45-50
记者发微博已经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其对新闻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是新闻学界和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是现有的讨论多基于人们对明星记者微博和与某些热点事件相关的记者微博的观察,而对其他情况下的记者微博现象缺乏总体观照。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具有差异性的新闻生产者群体在日常语境下的微博使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与回应记者微博与新闻实践的可能关系。本文的意义在于提出一种观察记者微博的新视角,丰富对记者微博现象的理解,并避免对这类现象过度想象。  相似文献   

8.
社科文献出版社于2012年10月8日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指出,到2011年12月,中国的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中国成为微博用户的世界第一大国。微博作为一种社会化媒体,其对于传统媒体造成冲击表现为:一是新闻生产已经从传统的专业化生产过渡到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社会性媒体让"人人是记者"变成可能,促使组织化的新闻生产逐渐"去中心化"。二是微博内嵌到新闻生产环节中,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据相关调查,目前记者使用微博的比例为75.7%左右,记者一方面借助微博发布信息,寻找线人;另一方面记者积极地  相似文献   

9.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微博获取资讯,微博新闻应运而生。微博新闻以其篇幅短小、更新速度快、多媒体的发布方式等优势,赢得广大受众的喜爱。本文以微博新闻的写作为着力点,对其写作的要求与方法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0.
叶萍 《青年记者》2012,(15):43-44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下面,笔者就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博传播平台拓展新闻信息来源渠道,增强互动功能吸引网络受众,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等作一探讨. 利用微博平台,拓展传统媒体信息来源渠道,强化采访功能 美国有研究称,70%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现都始于微博.在中国,从2009年微博诞生至今,微博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李开复离开谷歇中国"、"方舟子炮轰唐骏造假"、"郭美美炫富"事件等社会热点,无一不是从微博发端而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11.
沈阳  罗婷 《新闻战线》2013,(8):28-30
人民日报将法人微博作为"增量",除了在微博上推广人民日报等母媒的新闻外,还发布突发新闻和评论。@人民日报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传统媒体在微博舆论场中的运营标杆。2013年7月,新浪微博风云榜媒体影响力榜上,位列前五位的传统媒体微博分别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闻晨报、@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通过  相似文献   

12.
传统媒体的微博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快"的消息源2010年7月28日上午11点,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一如往常的播出.11点17分,一条插播的资讯引起许多观众的注意:"本台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在今天上午10点多,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的一加油站发生了油罐爆炸……" 半个多小时后,这条视频被上传到新浪微博,细心的网友惊呼:"央视新闻用的图片是从微博上截取的,你们看左下角的网址‘t.sina.'."  相似文献   

13.
鲁丁晨 《新闻世界》2011,(12):106-10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俨然成为最新的新闻传播平台,而且发展十分迅速,但微博中新闻失实现象时有发生,混淆视听。由此,辟谣类微博应运而生,并在解决微博新闻失实问题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也有自身局限性,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4.
微博是一种微型的博客,起到即时发布相关信息的作用,微博新闻成为新闻发展的一个新工具。本文分析了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利与弊,并探讨了微博时代传统媒体将如何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柳忠实 《记者摇篮》2012,(12):43-44
从2010年开始,由互联网发展而来的微博(包括博客),成为一支新闻新军,其无所不在,迅速便捷,有人惊呼"全民记者时代"到来了,这也让报纸和广播电视的新闻业者齐呼"狼来了"!报纸这个传统的纸质媒体,如何应对微博时代,以赢得更好的发展,现已成为报界同仁共同关注的问题。微博冲击波微博,即微型博客,目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博客形式,博客作者不需要撰写很复杂的文章,而只需要抒写  相似文献   

16.
廖宇飞 《青年记者》2012,(20):85-86
微博时下成为风靡全球、影响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以微博为载体,对新闻进行评论,是新媒体下新闻评论创新发展的又一个模式.微博新闻评论成为人们思想观点交锋的重要"集散地",有利于实现个人利益的诉求,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也是网络问政的重要平台,对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已成为传播信息、报道新闻的重要平台。活跃在微博上的除了拥有众多粉丝的"大V"和象征权威的政务微博之外,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媒体作为一支拥有强大话语权的力量也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地传播信息,然而,微博在为我们提供充足信息的同时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本文研究微博谣言的传播特点和模式,分析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微博谣言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民记者,又叫民间记者,是指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却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随着信息的全球化以及网络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公民记者在新闻事件的传播中涌现,且作用不容小觑,可以说互联网见证了公民意识的成长。2009年8月,我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至此,微博正式进入我国上网主  相似文献   

19.
颜菲 《传媒》2015,(5):44-46
“微力进无止境”.2015年1月16日,新浪“2014微博之夜”多角度盘点了过去一年的热点人物、事件和话题.微博新闻已经成为新闻业发展的一种崭新的业态,可看作第一新闻源.地方新闻传播如何顺应微时代传播,重庆华龙网微博的经验可资借鉴. 华龙网是目前全国排名前三、西部排名第一的全国首批省级重点新闻网站,曾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09年10月,华龙网发出第一条微博,5年多来,该网致力于将“华龙微博”打造成重庆市最大、功能最全、最便捷的微博平台.本文将对华龙网微博的结构设计、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等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地方新闻网站微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140字的世界,传统媒体的文本位正被颠覆.这个越来越多人依赖的新闻渠道,遵循的是另一种传播规律.它与文采弱相关,拼的是速度、简洁与精确.本文以7·23动车事故的新闻微博为例. 更快 微博传递新闻,快是第一要素.7月28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记者见面会,在事故现场举行.根据以往发布会经验,虽然可能有电视直播和事后文字记录,仍有不少微博读者,会想看到"即时"资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