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柴淑霞 《考试周刊》2012,(45):120-12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环境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取环境知识.形成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环境心理的环境素质教育活动.最终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观、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质量观。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环境公德。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唤起青年一代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将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环境危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冲突不断增强。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在从全球未来认识环境、培养对环境负责的观念和行为方面,意义十分重大。地理学科作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年青一代环境意识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与可持续发展——对新高中地理教材第十单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高培英/山西省教委教研室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教学目的的第三条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  相似文献   

5.
一、利用地理价值观的教学去发展学生的道德行为意识 全球观、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均可以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意识.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事实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索,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价值观,促进其道德行为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环境问题日趋恶化,对人类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探讨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和对学生乃至全民进行环境教育,已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在从全球和...  相似文献   

7.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当前,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由于人类在人地关系上的无知、缺乏自觉的环境意识,使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不断困扰着人类,环境问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人类利益又不损害环境的地理行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姚维东 《考试周刊》2011,(55):162-162
地理学科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等诸多方面,系统性强、包容性广。地理知识的学习探究,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归纳总结,让学生学到知识、享受乐趣、获得体验,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9.
通过生物教学,利用教师收集到的环境恶化的资料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以"看、思、做、查"的方式,让学生具有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及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思想观念与价值信仰正在形成期的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危机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本文对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做了分析,剖析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就是普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以及利用、改造、美化和优化环境能力的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怎样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呢?我认为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地理教材内容、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渗透、促进、强化环境教育,从而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是人类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如今,环境的不断恶化给人类求生存带来诸多忧虑、困惑、担心和烦恼。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而环境保护有赖于公众的参与,公众的参与与否及其程度又取决于他们生态意识的有无、强弱。教育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它们学会用科学的环境观、发展观和环保实践观指导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活离不开环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人类对环境的开发与改造力度加大,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日益升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发展,人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人地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发展的严峻问题,如何处理好人地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相互协调发展,实现人地关系的特续发展战略,是我们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对青少年进行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的可特续发展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现、资源观、环境观、科学现,形成良好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科技意识,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对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对领导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本主要从新的学习观、创新意识、信息意识、科技意识、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等几方面来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意识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正在遭受环境问题的威胁与危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而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人,他们的环境意识对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道德意识、环境法律意识、环境审美意识、环境价值意识、环境忧患意识、环境责任意识、环境参与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廉洁意识观的培育是培养青年人才的关键一环,但在信息洪流的环境下,伴随着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体系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积极发挥现代媒体的正面导向作用,让大学生在信息背景下树立良好的廉洁意识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以高校培育廉洁意识观的必要性为着手点,再结合现代媒体背景对大学生廉洁意识的积极影响,尝试着探索拓展大学生廉洁意识观培育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扩展高校大学生廉洁意识观培育的手段和方式,这样将有利于大学生更好接受廉洁意识教育,深入践行廉洁行为,让大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党的未来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生物教学,利用教师收桑到的环境恶化的资料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以“看、思、做、查”的方式,让学生具有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及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科学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保护有赖于公众参与,而公众的参与与否及其程度又取决于他们生态意识的有无、强弱。生态科学意识是生态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界定为一种以对生态科学知识的提炼而形成的特定原理作参照去进行观察与思考的主体素质。培育公众的生态科学意识,最终是要使他们学会用科学的环境观、发展观和环保实践观指导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主要讨论了中国传统民居以实用观、审美观和环境保护观为内涵的自然环境观,还进一步探讨传统民居这一自然环境现形成的文化渊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风水理论和“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