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文瑞 《江西教育》2007,(12):21-21
1.“美景欢歌”话拼音。生动形象的画面,琅琅上口的儿歌是小朋友喜欢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汉语拼音部分图文并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并精心设计儿歌,让学生在“美景欢歌”中兴趣盎然地走进拼音乐园。如教学aoe时,根据插图,我编出了“丁丁唱歌aaa”“公鸡打呜ooo”。当教到e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讲出了“白鹅游泳eee”“水上天鹅eee”等一大串生动有趣的儿歌。  相似文献   

2.
儿歌以短小的形式、浅显易懂的内容、简单的结构、朗朗上口的韵律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儿歌,可以突破拼音、识字教学中的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儿歌的过程中心灵受到美的教育;引导学生放飞心灵,创编儿歌,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吕叔湘先生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我认为,要想让口语交际课“活”起来,必须有一种交际的情境或氛围。一、植根教材资源,创设说话情景在拼音教学中,教材安排了多幅生动有趣的情景图,并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在熟读儿歌的前提下,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给每幅图编个小故事,学生热情高涨,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适时加以指导和肯定。这样就把拼音学习与发展语言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儿歌内容浅显、篇幅短小、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借助儿歌教拼音,可用策略有:巧借儿歌“传要领”,识记发音;巧用儿歌“展形体”,辨别音形;巧用儿歌“讲细则”,明确规则;巧创儿歌“强记忆”,巩固新知。学生在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与汉语拼音相关的知识与技巧。  相似文献   

5.
1."美景欢歌"话拼音.生动形象的画面,琅琅上口的儿歌是小朋友喜欢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汉语拼音部分图文并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并精心设计儿歌,让学生在"美景欢歌"中兴趣盎然地走进拼音乐园.如教学aoe时,根据插图,我编出了"丁丁唱歌aaa""公鸡打鸣000".  相似文献   

6.
<正>汉语拼音是学生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汉字的前提。可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冗长而又枯燥的拼音教学很容易让他们觉得无趣,使他们上课心不在焉,甚至产生倦意,严重地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正确认识与把握拼音教学的特殊性,结合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点,从儿童的经验出发,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尤为重要。由于儿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尝试将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刚学汉语拼音时都觉得枯燥难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采用形象、有趣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拼音。这里,谈谈有效拼音教学三策略。一、让有趣的儿歌融入拼音教学儿童的健康成长,往往离不开优秀儿歌的熏陶与感染。教学中,教师把有趣的儿歌融入拼音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拼音"j、q、x"时,教师先借助插图中的"鸡""七""西"读准"j、q、x"的发音。  相似文献   

8.
拼音单调、枯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又少,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刻板单一地进行灌输,对于刚入学儿童来说,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拼音教学中导入有关拼音的儿歌、童话、小故事、游戏,学生便学得有趣、主动。  在儿歌中学拼音。儿歌容易记,学生较喜欢。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采用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儿歌形式帮助学生学习拼音。如教完声母,学生对“b和d”、“q、p和g”以及“f和t”这三组字母很容易混淆。我指导学生背诵三组字母的儿歌分别是: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分清字母b和d;正“q(九)”q,反“q(九)”p,“q…  相似文献   

9.
一、儿歌引入。激发学习主动性儿歌语句简短,读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深受小学生喜欢。当无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厌学”时,我就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编成儿歌,让数学知识“活”起来。在教学中.借助儿歌等形式.发挥语言直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享受阅读中的无限乐趣。我在一年级的朗读教学中做了下面一些尝试,愿与同行探讨。1.抓“词语、短语、句子”的分节朗读。“分节”朗读要在拼音教学时就进行。如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时,每课都附带一首儿歌,这些儿歌都得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学生在朗读儿歌时,又及时地复习了已学过的音节。在拼音教学即将结束时,我就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试着读一读,引导学生先画出词语。即“小蜗牛,背书包,迎着红日去学校。好长时间爬一米,天天早起不迟到”。然后按一个词一个词连起来朗读,也就…  相似文献   

11.
正一、拼音教学要有童趣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地创设各种趣味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快乐地学习拼音。1.编儿歌记拼音。儿歌因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例如,在学习《b、p、m、f》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朗读儿歌"帆板冲浪b b b,推车上坡p p p,兔采蘑菇m m m,手拄拐杖fff",并让学生"击节而歌",以此来营造活泼快乐的教学气氛,调动其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针对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在拼音教学课堂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学习汉语拼音:联系身边的生活学习,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学习,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习,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学习。这些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汉语拼音,从而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节拼音教学的公开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记住“j、q、x与ü相拼时省去ü上两点”这个规律,就教了学生一首儿歌:“j、q、x,真淘气,见了ü眼就挖去。”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地背着,有几个“小调皮”竟用手模仿起挖眼的动作。看着孩子们那淘气的样子,我们只是感到他们的可爱。下课后,几个调皮的男孩竟唱着这首儿歌做挖眼状去吓唬小女孩。这不由得使我重新反思起这个教学环节了。“j、q、x挖‘ü’的眼睛”是不是太残酷了呢?在这首儿歌中,j、q、x是“暴力”的代名词,它们挖去“小鱼”的眼睛,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多么血腥的世界啊!如果换成儿歌“小ü…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苏教版汉语拼音第二课《iuü》中“i”“ü”四声的标注规则时,我在备课时动了脑筋。为了更易让学生接受,我形象地称“四声”为“小帽儿”,告诉学生小帽戴到“i”头上,要把“i”上的点去掉,戴到“ü”头上,“ü”上的点不能去掉。在讲课时,我认为我讲得够形象了,可还是有学生举起了手。“我记不准‘i’‘ü’戴帽子时谁去掉点,”小嘉怯生生地说。我本想说刚刚讲过,你上课认真听,动脑子记就会了。但灵机一动,这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形成的绝佳机会。于是说:“是呀,小嘉说得真好。有时我们只是知道,但确实不能真正地记到心里。要把它真正…  相似文献   

15.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易忘。按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要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后六周内既要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又要学会拼音方法,能直呼或拼读音节,这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怎样才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根据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优化教法、学法,组织、活动”,激励参与,创设学习拼音的良好氛围,使儿童变“苦学”为乐学,打好拼音基础,迈好汉语学习的第一步。 一、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习方法 1、自编儿歌、顺口溜、小谜语,激发兴趣,巩固记忆。如“半圆一个小尾巴,张大嘴巴aaa”;“花衣裳,真美丽,花边加点就是i”;“t和f是姐妹俩,分清钩上和钩下,姐姐钩下读成t,妹妹钩上读成f”;单门n,双门m,小棍赶猪lll等等。这些根据拼音字母音和形编成的儿歌,形象直观,朗朗上口,富有童趣,学生乐学易记。 2、增加拼读机会,调动学习兴趣。如把学生的名字用拼音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号入座”,学生兴致很高,就连学习较差的同学也紧盯着黑板读来读去,寻找  相似文献   

16.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在老师提问时,大多数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发言,认真倾听者却寥寥无几。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改变学生课堂上的不良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采用了以下几种很有效的做法。一、用儿歌组织教学小学生喜欢儿歌。教学时我运用自编的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二三,快坐端!七八九,快闭口!”“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谁的小手藏起来?我的小手藏起来!”“棒!棒!棒!你真棒!你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有节奏感地打着拍子,学生几乎同时做好了,不用我浪费半句口舌,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误程标准实验教材“汉语拼音”部分的内容.集“学拼音、读童节、识汉字、诵儿歌”为一体,以色彩亮丽的插图、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富有童趣龄练习为辅助,彻底摆脱了过去传统拼音教学“单纯地”“孤立地”学拼音的束缚,开辟了汉语拼音学习的新理念.给教师极大的创作空间。做为一线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模式,利用新教材.设计新教法.让汉语拼音教学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8.
本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义务教育教材对学生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说、写训练,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谈谈本人的做法。一、结合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练说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的课文很多。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指导学生练说。一年级上学期教学“汉语拼音”时,课本上的每个声母、韵母都配有一幅小插图,我在教每个拼音之前,都要求学生观察插图,用“谁在干什么(或怎么  相似文献   

19.
用v代替ü     
汉语拼音字母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排列顺序也完全和拉丁字母的排列顺序一致。在26个字母中,v是个备用字母,只用来拼外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但是我们在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这个“v”不用了,而是用了一个ü,ü是在u上面加了两点。如“女”字,在拼音的时候,拼的是nǚ;再如“绿”,拼音的时候,拼的是lǜ。但是ü不属于26个字母中的成员。用“ü”代替“v”,给小学的汉语拼音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首先,u与ü容易混淆。读音相近,字型也相近。其次,ü难写。对于刚学写字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在u上加两点,写起来难度…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 ,以全新的面貌与小学生见面了。无论是教师 ,还是学生 ,都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这套教材。那色彩亮丽的插图、浅显易懂的内容、富有童趣的练习 ,不正是为学生们准备的一道“美味、可口”的“快乐大餐”吗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实验教材中汉语拼音编写的整合 ,这部分内容集“学拼音、读音节、识汉字、诵儿歌”为一体 ,彻底摆脱了过去传统拼音教学“单纯的”、“孤立的”学拼音的束缚 ,开辟了汉语拼音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的新理念、新教法。一、活化语文 激发兴趣六七岁的儿童 ,特别活泼好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