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动员由于激烈的运动而令身 体大量流汗,使体内液体流失,同时,电解质及体内矿物质也会随汗流失。如果人体体液流失过多,轻则影响运动能力,重者可引起热痉挛、热衰竭、中暑、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在空气干燥的春季和天气炎热的夏季到来之前,要注意在运动时保持体内水分及电解质的平衡,时时保持良好的运动能力,维护自身的身体健康。下面是关于干热气候下运动时水分摄取的几点建议: 一、不要等到口渴或有机会时才摄取水分,必须足够摄取水分后才开始进行运动。 二、要有计划地补充水分,在运动前2小时,可以喝2~3杯以上的水(1杯约235毫升)。运动前15分  相似文献   

2.
<正>人体内的液体被称为体液,是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正常成年人体内65%以上是水分,儿童青少年身体内水分的占比可以达到70%~80%([1])。在人体运动时,特别是长时间耐力性运动和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炎热、高湿等)运动时,人体对水分的需求量更高。青少年由于认知水平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在运动中补液十分盲目,对运动补液的重要性、形式、量、时间等的认识存在着误区([1])。在人体运动时,特别是长时间耐力性运动和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炎热、高湿等)运动时,人体对水分的需求量更高。青少年由于认知水平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在运动中补液十分盲目,对运动补液的重要性、形式、量、时间等的认识存在着误区([2]),因此,科  相似文献   

3.
<正>一、水分摄入不足对身体的影响水分过少是指身体水分含量降低即身体从正常水含量下降到脱水的状态。在水分过少状态下,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运动会对心血管功能、体温调节和运动机能产生不利影响。当成年人进行长时间运动时,即使随时提供充足的液体(自由摄取),他们也很少会摄入充足的水分来补充体液损失。儿童、少年与青年人相比于年龄更大的人群,在脱水时通常伴随身体核心温度的快速升高,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清  相似文献   

4.
<正>一、水分补充学生游泳者身处水中,虽然身体流失一定的水分,但主观感觉,如口渴、体温过高、头晕等,却不甚明显。因此,游泳时的定期补水尤为重要。学生游泳者可在运动前2小时补水500毫升;运动中可将水壶放在池边,利用运动间歇每15~20分钟补液150~200毫升。  相似文献   

5.
干杯     
比赛中,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分,但仅靠水是远远不够的。 脱水现象对于正在比赛或练球状态时的运动员来说,就等于将他们从成功推向失败。它让你提不起精神,严重时会使你四肢无力,这时你最希望做的一件事莫过于来一杯提神的饮料。 著名运动营养学家简·葛里芬认为大多数运动员忽视了水分平衡的重要性。当你运动时,仅占身体重2%的水分随着体汗被排出,这样会损害正常的身体机能。所以,赛前、赛中和赛后不断地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提供了身体所需的水分,你就可以以最佳的状态来参加第二天的比赛,而不必为脱水而烦恼。 还有其他…  相似文献   

6.
关于在高温环境下运动时摄取水分的研究报告虽然为数很多,但对其成果的意见并不一致。作为极端的例子而言,Pitts和McArdle等人劝告说,应该比较频繁地摄取水分以补充失去的水分量;Timothy等人则认为在42公里的马拉松和90~160公里的超长距离马拉松赛跑中,没有必要补充含盐的水分,报告说如果频繁摄取含有电解质的水分,则会引起“水中毒”而陷于严重症状。此外,还有的报告说,摄取含糖份的水溶液可以消除疲劳感,提高运动成绩;但Kowisto等人却坚持说,在激烈运动时摄取糖份溶液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结果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或比赛时,运动员水盐代谢旺盛,丧失水分很多。合理而及时地补充水分不仅有助于血量的维持,对机体的血液循环和散热也是极为有利的。相反,如果当体内失水不能及时补充时,就会引起血液浓缩、脉率加快、体温升高、运动能力下降、易发生疲劳。运动前,要合理地补充水分,但不能过多,因为过多不仅吸收不了,反而会潴潴留在胃中,引起胃部不适,影响食欲和消化,同时大量水分进入血液,使血液稀释,可增加心脏、肾脏及排泄器官的负担量。运动中及运动后也不要一次性大量喝水,因为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在运动中及…  相似文献   

8.
饮水时刻表     
饮水可有讲究,在不同的时间段饮水,才能让身体感觉爽三餐后喝水医生建议用餐后半小时喝水较为适当,但是现代人习惯喝罐装饮料,不喜欢喝白开水,其实每餐饭后喝罐装饮料,也大概可以补充一天所需水分的一半了,然而,喝罐装饮料也要慎重选择,其中以运动饮料或是蔬果汁最好,因为蔬果汁可以补充多种养分,而运动饮料具备适量的电解质,和人体渗透压相当,比水还容易被吸收,最近市面上出现了Light的运动饮料,对于不常运动的上班族来说,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相当适合的选择。起床一杯水清晨可以说是一天之中补充水分的最佳时机,因为清晨饮水可以使肠胃马…  相似文献   

9.
运动与热     
普通健康人从事重体力劳动,由代谢产生 的热且增加10倍,而优秀运动员从事运动时产热将增加20倍,大约80%的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仅有少部分转化为肌肉做功。外界温度的升高以及机体内热的积累,加速热量的排出,并且伴随体内大量水分的散失,导致运动员水平衡失调或脱水现象(尤其在强度较大、时间较长的训练或比赛期间),必然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在安静状态下,体温调节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另外,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汗液蒸发成为体温调节的主要方式。在热环境运动时,心血管系统产生适应性变化,即皮肤血流量增…  相似文献   

10.
体育运动训练或竞赛不可避免地导致疲劳。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不仅是积极的休息,还要补回运动时身体所消耗和丢失的东西。因此,需要在运动前补充水分、能量和矿物质,确保身体内水分和能量的储存;延缓疲劳的出现,增进运动能力;同时,加快身体恢复,重获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徐锐 《中华武术》2009,(1):54-55
人体在运动中,出汗和呼吸会排出大量的水分。据科学研究,当人体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运动之后,身体内大约要失去2000毫升的水分。跳上一小时的有氧舞蹈所流失的汗量,竟然接近一瓶小包装的矿泉水。运动时的流汗量主要和运动强度有关,运动强度越高,流失的汗也就越多。以一般人经常进行的有氧舞蹈、中低强度的慢跑为例,通常在运动后流失的水分大约500毫升左右,如果是在烈日下打篮球、或是更高强度的运动,则流失的水分可能接近1000毫升。  相似文献   

12.
一、熟悉水性教学法游泳是水平运动,直立运动与水平运动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其一,由于水的浮力,人体有失去自身重量的感觉。水的阻力比空气的阻力要大800多倍,这样还要克服和利用水的阻力,如果游泳技术不合理,游进的速度会很慢。其二,由于水的压力,造成了呼吸困难,游泳是用嘴在水面上吸气,用嘴和鼻在水中呼气,呼吸技术要比在陆地上运动复杂得多。其三,由于胸腔的原因,人体下肢的比重比上肢大,浮心靠近上身,重心靠近下肢,在漂浮时容易出现下肢下沉的现象。要使身体成水平姿势,并保持平衡,可以改变身体的姿势来调整浮心和重心的位置,如将两臂…  相似文献   

13.
运动和水     
人体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不仅消耗大量的热能,同时也丧失大量的水分。特别是夏季天热,机体内失水更多。这就会引起各部器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降低,出现抽筋、四肢无力、工作能力下降等现象。据测定水占成人体重的65%左右。当失水占体重的4%~5%时,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约20%~30%;当失水至体重10%时,则会造成循环衰竭。因此,在运动中和运动后如何补充水分,是一个不可忽略和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强 《灌篮》2021,(3):32-33
排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运动,学术要想掌握好排球技术仅靠在体育课上的练习来掌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来练习和巩固课上所学的新的技术。排球技术全,高,快,变的特点决定了排球运动中的受伤情况比例大。再就是学生在课上或课下学习或练习时由于准备活动不足、天气场地等其他因素,也经常产生运动性损伤。尤其学生在课下练习时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时就会更容易发生受伤。本文根据对济南市长清区大学城大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排球技术时所出现的运动损伤,分析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并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更好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力争为今后排球公共课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帮助,为促进济南市长清区大学城排球公共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体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后,特别是在较高气温下,经过一定时间、一定强度的运动训练后,为了加快机体的恢复过程,使机体内部的水盐代谢和体温调节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必须及时而适量地补充水分(或略带盐分的水)的观点,已是毋庸置疑的了。但是,在训练持续进行的过程中,以及在训练之前,是否应该补充水分?补充水分的利弊如何?如何补充为妥?  相似文献   

16.
人体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80%,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不但构成了人赖以生长的内环境,还是生命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和各种重要代谢的底物。水是仅次于氧气的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是运动员最重要的营养之一。运动员在水分充足时才能维持良好的细胞功能,调节体温,获得最佳运动能力。因此,能否保障水分的合理供给,保持身体的水平衡,是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史仍飞 《网球》2010,(4):106-109
早前,水就是运动员的运动饮料。如今,市场上的运动饮料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这些花花绿绿的水被视为补充运动中的水分流失,给身体注入能量的燃料。每种类型的运动饮料都有自己特有的性格,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营养学博士史仍飞的流行运动饮料分析,给你提供了最佳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营养素的标准研究食物和饮料时,通常都是分为蛋白质、脂质、糖质所谓三大营养素以及维生素、矿物质几类,一般对于生理作用中最重要的水分却没有引起大的注意。而且,就营养素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说,尽管由于其种类不同而产生相异的生理作用,但还是以笼统考虑其作用为多。此外,在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中,把矿物质内的钠、钾、钙、镁等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与水分一起作为“水、电解质”对待,对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则另行对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运动员或学生在运动中猝死的事故时而发生。1984年,日木2500万中、小学生,在校内死亡的学生有250人,其中124人是由于体育课上心脏病突发而死。在我国,运动猝死事故也时有发生。这必须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的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如何利用学生兴趣搞好体育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体育兴趣包括体育心理兴趣和体育生理兴趣1.体育心理兴趣是指人对体育器材、在竞赛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竞赛规则、内容等不是由于肌肉收缩产生的兴趣。它是在运动或非运动状态下都可产生的,在教学中一定范围内增加体育心理兴趣刺激的密度或强度,学生对心理兴趣应激性下降或呈现下降趋势,体育心理兴趣培养是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学习,需要相应的兴趣刺激条件,既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无教师设置刺激条件的情况下学生不善自主学习。2. 体育生理兴趣包括主动体育生理兴趣和被动体育生理兴趣。(1)主动体育生理兴趣是人体经过运动时或运动后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