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尔库塞是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爱欲与文明》是其代表作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他致力于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实现二者的结合.他吸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里的本能观点,将它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关于剩余价值、异化劳动、人类解放等思想相结合,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修改和补充,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爱欲”学说,使它不再局限于“性欲”的范围,同时他修改了弗洛伊德认为爱欲与文明相互对立的观点,提出“无压抑文明”的社会构想.  相似文献   

2.
作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毕生主要致力于“深层心理学”的探讨与开拓。不过,由于他对美学和文化问题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写了不少有关的专论,来论证和发挥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所以,弗洛伊德又成为精神分析美学的始作俑者。 那么,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和评价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及其研究方法,就成为全面揭示“弗洛伊德主义”奥秘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当说,新时期以来,随着弗洛伊德著作的大量译介,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经日趋深入,然而笔者认为,目前美学界对此还缺乏系统的研讨,甚至还有一些“空白”有待填补,为此本文拟提出几点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美、美的价值、美的根源 弗洛伊德没有写过系统论述美学理论的著作,但他在《文明及其不满》、《爱情心理学》中,尤其是在《论非永恒性》中,都谈论过自己对美、美的价值、美的根源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其观点虽然不具备理论形态,但却可从中看出弗洛伊德美学观点的一些线索。 弗洛伊德美学思想中蕴含某些合理的、可供借鉴的成分。他大体上承认美的客观性,认为美首先是存在于某些客观事物之中,也就是说,某些具有审美特质的客观事物给人们提供了审美对象。他在谈到生活中幸福主要来自对美的享受时说:“我们的感觉和判断究竟在哪里发现了美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受叔本华影响,劳伦斯把生存意志作为人物行动的基本动力,这主要表现为向性力和精神占有欲。受尼采影响,劳伦斯赞美躯体,重视生命的内在能量和自我超越性,并与基督教决裂,成为西方基督教道德观的激烈批判者。劳伦斯在性与无意识这两个领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接受,也有超越。弗洛伊德与劳伦斯都把性、无意识与文明对立起来,但弗洛伊德进行的是否定性研究,强调对其疏导和控制,劳伦斯则认为性与无意识是原初的创造性力量,是生活的源泉,是对抗人之社会化和理性化的正面力量。非理性主义丰富和深化了劳伦斯对现代人心理世界的理解,加强了他的小说的社会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是在西方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的人物。他以自己的批判社会理论,把“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推向高峰,使法兰克福学派名声大噪。他的著作特别是《爱欲和文明》和《单面人》,被称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大学生运动的圣经。因此,研究分析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五十年代以后,马尔库塞接受弗洛伊德的理论,把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嫁接  相似文献   

5.
弗洛伊德是二十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社会学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学者认为,弗洛伊德改变了二十世纪的思想进程,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可与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媲美。对弗洛伊德的学说,国内外都有大量的介绍和评论。本文只就其学说的核心——动力心理学作简单的探讨。一、弗洛伊德动力心理学的基础概念在分析弗洛伊德的动力心理学理论之  相似文献   

6.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在西方,弗洛伊德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其情形就如同孔子在中国那样被人们所熟知.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他所直接从事的精种病治疗及心理学领域,影响到现代西方人文科学、语言文学、宗教、艺术、哲学、伦理学等,并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西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弗洛伊德及其学说历来有很大争议,对其毁誉有天壤之别.恭维他的人把他比作哥白尼,认为他的学说具有“太阳中心说”这样的革命意义,而贬低他的人则把他视为江湖骗子,认为他的理论纯粹是无稽之谈.不过,人们对弗洛伊德及其学说的毁誉,更多的是出于情感而不是理智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分析发生在小说中几个主人公个体身上的悲剧,结合弗洛伊德的作品<文明与缺憾>,认为个人生活不可避免地受禁忌、法律和风俗习惯等"文明"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分析发生在小说中几个主人公个体身上的悲剧,结合弗洛伊德的作品《文明与缺憾》,认为个人生活不可避免地受禁忌、法律和风俗习惯等“文明”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他从精神分析哲学的高度揭示了文明的二律背反,即文明以持久地征服人的本能为基础。马尔库塞继承了弗洛伊德的衣钵,对其文明观进行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阐释,并与马克思异化劳动相结合,试图僭越文明之二律背反,假审美之维探究一种非压抑性文明方式。解构意在批判,但解构之后的建构则极具乌托邦情调,除却其批驳性,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留给我们的仅仅是幻想,而这正是本文与他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0.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本世纪最有影响,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一生著述甚多,其思想影响范围之广在医学、心理学和哲学界是少有的,也远远超出了上述领域。正象西方思想界有人指出的那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学说对于社会科学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的影响,已经达到了如此深刻的程度,以致可以把社会科学的发展划分为“前弗洛伊德或后弗洛伊德两个时期。”这种评价虽属过高,但从侧面说明了弗洛伊德理论的深刻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对他的评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与韦伯的文明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和韦伯都认为社会发展是基于对人内在的非理性的欲望的控制和利用之上的,前者认为这个非理性的欲望是人的“本能”,后者则认为是人的“获利欲望”。同时,弗洛伊德和韦伯都认识到文明对人的伤害,弗洛伊德认为这种伤害是文明的结果因而是不可避免的,韦伯则认为它是资本主义文明时期社会全面理性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在他思想理论发展的最后阶段,把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论相结合,提出一种乌托邦式的非压抑性文明论.本文主要从马尔库塞对性欲转变为爱欲的期待,对现代工业文明压抑人类爱欲的批判,以及对非压抑性文明社会的构想进行了一些剖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3.
容格的心理分析学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但却比弗洛伊德的视野更为开阔,他把心理分析美学从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领域拓展到了文化人类学的领域,用集体无意识改写与拓展了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并对原型以及象征作出了自己独到的探讨,他的理论要比弗洛伊德的理论具有更丰富的美学内容与更明显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章士钊是最早向国内介绍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的中国学者,他对于心理学的译介和研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原因.他率先将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文史、政治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以他的<弗洛伊德叙传>为起点,国内开始在争论的过程中认识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学说在中国近代学界和文学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1856—1939)及其精神分析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弗洛伊德不算最早的心理学家,但在他之前和之后的心理学家却都没有他久负盛名;精神分析不算最早的心理学流派,但在其之前和之后的学派却都没有它经久不衰。在80多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史学家波林在《实验心理学史》(1929)中写道:"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姓名,那就不可能自诩为一部心理学通史了。"在心理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几乎所有创  相似文献   

16.
袁晨 《华章》2007,(11):43-44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限制了人的两种本能,而人的本能的满足就是幸福的来源.文明成了危害幸福的因素.但是弗洛伊德绝不是要毁灭文明,文明有效的保护了人类的安全,这是文明之前的社会所不具备的.人们需要通过找到平衡于幸福和文明之间的办法,来在文明的社会中最大的获得幸福的满足.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晚期三大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弗洛伊德是当代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心理分析大师。他晚期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说、自我、本我、超我说以及道德与文明是压抑人性的产物等三大理论,对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其理论中泛本能主义、神秘主义、悲观主义等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析理论从弗洛伊德时代发展到埃里克森时代经历了很大的理论变迁。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倡导的自我心理学理论基本上是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先导,并在继承弗洛伊德理论精髓的基础上,提出了某些超越弗洛伊德理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范围。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埃克里森也并没有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生物学观点的束缚。今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正确评价和把握这个理论的发展动态,是科学和哲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宗教观中的唯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宣称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幻觉","产生于人的希望",是"人反对现实贫困生活的一种神秘化的抗议","逃避苦难和追求幸福的方式",一种"精神麻痹"的典型代表。并认为,宗教产生于原始图腾崇拜活动之中,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异常心理,是一种"强迫性神经官能症"。他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能"从宗教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可见,弗洛伊德虽然没有阐明宗教的社会本质和阶级根源,但是他对宗教起源的心理分析是颇有见地的,并显露出无神论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20.
赖希是第一个尝试把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理论结合起来的人.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各自的不足,然后尝试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补充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他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这种尝试最终归于失败,但他的开拓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