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26-I0019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一个距离地球约6000万光年的遥远星系图像。由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获得的X射线数据,以及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拍摄的该星系可见光数据合成而来。图像中可以察觉出这个星系与一个邻近矮星系之间发生过一次撞击事件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天文地理     
<正>旋涡星系初始质量函数研究进展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葛均强、毛淑德等研究人员,利用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积分场巡天项目——SDSS-IV Ma NGA数据,结合星族合成以及星系动力学模型,对816个河外星系的初始质量函数进行了研究,这也是首次利用积分场光谱对旋涡星系的初始质量函数进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天体物理期刊》。恒星初始质量函数(IMF)是当前星系形成演化的热门话  相似文献   

3.
时域天文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天文学和相关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方向,而时域天文的发展需要高性能的时域天文观测设备,以及能发挥设备观测能力的优质天文台址。2019年6月,青海省科技厅启动了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专项针对青海冷湖优良的天文观测条件及未来将落户冷湖的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观测能力,利用现有的天文观测设施开展了一系列时域天文先导科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光学时域天文的观测研究,如光学时域天文的观测策略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暂现源数据处理系统搭建,并利用姚安光电阵列CHES和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Ⅲ等设备进行时域天文观测。先导研究还包括围绕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开展的一系列前期研究,如WFST暂现源观测管线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的搭建,WFST对暂现源观测的预研,利用WFST开展星系形成和演化的预研,以及中子星、黑洞、引力波等的理论预研等。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2006,(6):15-15
密苏里州的ST.LOUIS巡天是目前最深度最灵敏的空间探测器,天文学家曾经试着用它揭示了宇宙深处存在异常明亮的X射线源。这些引人注目的X射线源正是超大质量黑洞,而并非其他已经被预言的任何天体。这还算不上是最惊奇的,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结论证明:几乎所有称之为宇宙灯塔的令人炫目的类星体,都仅仅存在于那些最古老的星系中。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I0013-I0015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2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通过对同一天区在红外和X波段背景信号的对比,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早期宇宙中可能曾存在大量黑洞。研究人员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以及斯皮策空间红外望远镜分别从x波段和红外波段进行了观测,得到的结论显示早期宇宙中每5个红外信号源中就有一个是黑洞。  相似文献   

6.
宇宙的最新地图囊括了巡天观测发现的数十万个星系,而成团的星系是从宇宙的原始涨落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星系的大小(如半光半径)与其恒星质量紧密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在红移z=0-3范围内,大质量宁静星系的半径-恒星质量关系随红移显著演化,且其半径随恒星质量增长显著增加。在本研究中,我们从CANDELS巡天的5个场中选取了一个红移z=0.5-1.5的星系大样本。我们利用UVJ双色图和比恒星形成率-恒星质量关系,分别选取了宁静星系样本,对宁静星系的半径-恒星质量的关系重新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质量(M*~2×10~(10)M_☉)宁静星系具有很陡的半径—恒星质量关系,而小质量(M*~2×10~(10)M_☉)宁静星系则具有相对扁平的半径-恒星质量关系。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大质量宁静星系的大小随其恒星质量增长显著增加,而小质量的宁静星系大小随其恒星质量增长演化缓慢。  相似文献   

8.
银河系中心有黑洞吗? 科学家通过日本的X射线天文卫星,在观测一个名为"MCG-6-30-15"的活跃星系时突然发现,来自这个星系中心的X射线发生了"引力红移",这令科学家们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60年代出现的天文卫星改变了人类长期以来坐地观天的方式,实现了对宇宙天体整个电磁波段的观测,并因而产生了空间天文学。空间天文学不受地球稠密大气层的影响,主要利用伽马射线,X 射线,紫外线和红外线4种波段来观测宇宙,是当代科技的重要前沿。美国宇航局为此制定了一个大天文台系列天文观测卫星计划,计划以这4种波段为特征来研制和发射4颗卫星。目前已发射了两颗,即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钱德拉"是第三颗。哥伦比亚号发射"钱德拉"已是竭尽全力了1999年7月23日,搭载着"钱  相似文献   

10.
宇宙空间内存在一种密度无限大,体积却无限小的天体,它就是神秘的"黑洞"。所有的物理定理遇到黑洞都会失效。这一神奇现象无疑引起众多天文爱好者的好奇,施勇自是其中的一位。在近20年里,他一直致力于活动星系核和恒星形成研究,并取得诸多突破性成果。他成功获得4项国际空间望远镜观测计划的支持,解决了活动星系核中尘埃环的观测认证、宿主星系的恒星形成率的测量、  相似文献   

11.
近日.由美国专家率领的国际天学研究小组近日向外宣称,他们通过钱德拉X射线轨道望远镜观察到一颗近乎“冷冻”的脉冲星3C58(脉冲星就是快速自转的中子星),这颗脉冲星距离地球约1万光年。科学家们借助钱德拉X射线轨道望远镜成功地测量出了3C58号脉冲星的温度.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十年来,天体物理学家们不仅发现了越来越遥远的星系,观察到了星系剧烈活动的场景,而且还探测到了更多恒星之外的奇特天体,像白矮星、中子星、甚至包括黑洞等等,它们构成了奇异的新天体“动物园”,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所有这些发现不仅有赖于宇宙学理论的深层进展,还归功于X射线天文学的飞速发展。宇宙中的X射线 恒星(包括太阳)会辐射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包括从波长极短的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经可见光(青、蓝、绿、黄、橙、红)到长波的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的整个电磁辐射,X射线就是其中的一种。 X射…  相似文献   

13.
动态     
正新方法算出射电核光度函数国际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增刊近日在线发表了一项成果,我国科学家与国外科研团队合作用统计学的方法,可靠地估算了活动星系核中射电核的光度函数,这对理解活动星系核的射电活动、喷流触发以及黑洞吸积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活动星系核是一类特殊的星系,其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I0018-I0019
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卫星探测到来自仙女星系的疑似伽马射线暴(GRB)事件。经过对爆发源的持续观测和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雨燕"团队的科学家确认这次伽马射线暴是一场误报。  相似文献   

15.
《今日科苑》2014,(3):27
<正>2月7日,由西班牙加纳利天文研究所(IAC)和拉古纳大学(ULL)领导的国际天文学团队刚刚报道了他们在(科学)前沿场项目中,对Abell 2744星系团观测数据的首个分析结果:他们发现了一个迄今最遥远的星系,此发现清晰展示了将持续多年的前沿场项目的前景。该项目借助宇宙中天然的放大镜——前景星系团的引力透镜效应,大大增强极遥远背景星系的光度。通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正>黑洞"吃撑"会"打嗝"在离地球2000多万光年的地方,一个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发生"消化不良",打着"饱嗝"向星际空间喷出一大堆物质。天文学家利用多个望远镜的观测结果,研究了喷发物质的细节。这个星系编号为NGC5195,它有一个较大的同伴NGC5194,后者也被称为涡状星系,两者由引力束缚在一起。此前已观测到它们附近有两个X射线弧,据认为是  相似文献   

17.
就像高档女装一样,宇宙学也有自己的时尚和谬误。星系巡天和发现类星体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当前,搜寻宇宙第一代恒星以及探寻暗能量特性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如同超短裙和喇叭裤一样,一些已被抛弃的东西又开始复苏。特别是1990年代末被冷落的宇宙弦,正在卷土重来。现在的一些观测可能确实已经探测到了它们。  相似文献   

18.
星系的等光强轮廓性质与其结构性质紧密相关。因此研究星系的等光强轮廓及其演化,可为探索星系的结构演化提供有用线索。描述星系等光强轮廓的参数主要是星系的椭率(ε)和A4(傅里叶展开第四阶的余弦项系数)。研究星系的ε和A_4的径向分布有助于区分星系内部不同的结构成分(如盘、核球及恒星晕等)。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利用核球和盘的二维分解技术,从CANDELS五个场中选出一个高红移(0.5z1.5)盘主导的恒星形成星系样本,以检验盘成分对星系等光强轮廓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倾角的盘星系的ε和A_4的径向分布,我们证实了恒星形成星系的中间区域呈现"恒星盘"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永恒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专家,他第一个用国内2.16米光学望远镜发现新的类星体,开创了使用国内设备开展活动星系核观测的先河.主要从事活动天体的理论研究、高能天体的观测分析、多波段研究、数据分析技术、天文信息技术以及LAMOST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永恒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专家,他第一个用国内2.16米光学望远镜发现新的类星体,开创了使用国内设备开展活动星系核观测的先河。主要从事活动天体的理论研究、高能天体的观测分析、多波段研究、数据分析技术、天文信息技术以及LAMOST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