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实物激趣鼓励发问出示实物“葫芦”。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什么?(板书:葫芦)引导小朋友读好“葫芦”一词。(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关于它的课文。(把课题板书完整)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把小朋友们的问题归纳疏理成:“我”是指“谁”?他要的葫芦得到没有?)(课始以实物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通过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疏…  相似文献   

2.
《我要的是葫芦》(第三册)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该文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对课文最后部分作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要的是葫芦》(第三册)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该文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对课文最后部分作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4.
滑俊芳 《山东教育》2000,(25):27-27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图画和课文的意思是,从前有个人种葫芦,只盯着葫芦,不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这里面隐含着一个道理,即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着的,只顾一点,不管其他,事情是办不好的。因此,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启蒙教育的好教材。为了教好学好这篇课文,现对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教学重点   根据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这篇课文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  相似文献   

5.
《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讲述的是一个人种葫芦,但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却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间是互相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结不好。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所以他们本身对于叶子和果实之间的联系不甚了解。因此,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什么地方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中,可采用步步渗透、层层推进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得到升华。一、揭题渗透,做好铺垫上课初始,教师板书课题,指读后,理解“葫芦”一词,用实物法使学生明确“葫芦”一词在…  相似文献   

6.
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个整体来看,低年级阅读教学处于起步阶段。在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尚未形成的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尤显重要。现以《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点滴体会。 一、把学生引入情境。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我们要采取多种手段,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发学生阅读动机。《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如果让学生情趣盎然地去读这个故事,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我首先放幻灯片(一株长得茂盛的植物)让学生观察:画面上是什么植物?它的茎、叶、花果什么样?再让学生说说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什么。这样,一方面明白了“葫芦”一词的两个所指;  相似文献   

7.
习惯定势论 <我要的是葫芦>(人教版第三册)写的是:有人种了一棵葫芦,他每天都去看它.有一天,发现葫芦叶子上爬了一些蚜虫,他一点也不以为意.邻居见了,要他赶快治虫.他感到奇怪:"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没过几天,葫芦藤变黄了,葫芦也一个个掉下了.  相似文献   

8.
《我要的是葫芦》是九义教材(3册)的一篇看图学文.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把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使学生的观察、思维、理解、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为此,我们从如下几方面去构思.一、以引形题,激发情趣.形象思维是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教师可抓住这一特征,用硬纸板做6个绿色的小葫芦,写上课题,成为我要的是葫芦然后逐一出示.并请学生读题思考:谁要的是葫芦?结果怎样?  相似文献   

9.
在执教《鲁本的秘密》(小学语文第十册》一文后,对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进行了反思。新课标指出:“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两种读书方法。1 .指导学生学会围绕课题提问。围绕课题提问是学习课文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整体感知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我让学生围绕课题《鲁本的秘密》提问,指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作者的写法、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提问,学生纷纷提出:“鲁本的秘密是什么?”“鲁本怎么会产生这个秘密的?”“…  相似文献   

10.
一、导读:质疑问难,激发情趣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趣从疑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引入课题“好学的爸爸”后引导学生提问:“小朋友,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小问号?”这样会很自然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我想知道”的冲动。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筛选整合出最有价值的问题:1.爸爸为什么还要学习?2.爸爸在学什么?3.为什么说他好学?4.爸爸学得怎么样?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做尽可…  相似文献   

11.
这是全国优秀青年教师陈建先在广西南宁市上的一节苏教版阅读教学课。本节课在处理理解内容与语言实践的关系,淡化分段、概括中心和必要的理解文章结构,领会中心思想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教师的积极引导的关系等方面将会给我们以诸多的启示。教师由当天在礼堂舞台上课这一“课堂”的特殊性入手引入课文《特殊的葬礼》的学习。读课题。学生正欲对课题质疑,教师提示学生先不急于质疑,而是读课文,从课文中自行释疑。师:读了一遍课文后,原先想质疑的问题解决了吗?生1:我原先想问《特殊的葬礼》为什么是“特殊”的,读课文后,我已经知道了是…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教师适度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求知,逐步走向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这是教育最美好的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位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我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再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完后,我告诉学生:老师要提出一个问题,请你猜是什么问题呢。这下孩子们的兴趣来了,读书的积极性高了。接下来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师想问课题为什么叫《只有一个地球》?”“您会问地球上的资源为什么不会再生?”“您会问我们怎样保护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为什么说地球是可爱的?”等等。学生们纷纷连续提出了十…  相似文献   

13.
一次,听一位青年教师教《可爱的草塘》一课,颇有收获。下面录其教学片断。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板书课题:5美丽的草塘。)(学生窃窃私语:老师写错了。)师:有什么话要说吗?说大声一点,让我们听听。生:老师,您的课题写错了,应该是“可爱的草塘”。师:(故作惊讶)真的写错了吗?真的不能用“美丽”?生:我预习时发现,草塘不仅很美丽,而且里面还有很多鱼、狍子、野鸡,用“美丽”不全面。生:我预习时觉得,草塘景色美丽,物产丰富,就像西沙群岛那么“富饶”,用“美丽”不合适。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以前学过的课文课题中有“美丽”吗?生:《美丽…  相似文献   

14.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一次探索》。其中有一篇作文从布局谋篇到遣词造句都很好,但就是内容不切题。作文的内容是记叙他们三人小组完成的一个研究性课题,叫《数学、数与生活的关系》,但这个学生写得不是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究过程,而是选取的整个探索过程结束后要参加评比展示的演练过程,这显然不是探索。这篇作文该怎样指导?我想,教师不要直言否定,还是引导“上钩”“请君入瓮”好。师:用词典查一下“探索”的含义。生:意思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师:你们的这个研究性课题要寻求的是什么答案?生:数学、数与生活的关系。师:能讲一…  相似文献   

15.
一、从图入手,指导观察看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低年级看图学文的篇目虽不多,但结构形式多样,内容丰容。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结构的特点,侧重指导的观察方法有: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对比观察、抓主要部分观察、抓住图中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等。二、图文对照,理解课文结合看图,读懂段落。如《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种葫芦的人一心想要葫芦,却不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收到葫芦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图中葫芦的藤、叶、花、果实的样子,学生从图和文的对照中,从上下句的联系中,理解到:绿叶长得茂盛,葫芦才会结得壮实,从而读懂了这…  相似文献   

16.
师: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板书课题,但把“塘”字故意写错)对我写的课题有意见吗?生:老师的“塘”字写错了。师:哟,怎么错了?生:您的那个“塘”字,右边“唐朝”的“唐”字中间,您右边和下边都没有出头儿。(老师在学生指出的地方修改)师:他说得很对。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有这个结构(教师写“肀”)如严肃的肃、君子的君、建设的建、纪律的律等等。大家记住,这也是一个小小的书写规律:凡是有一竖穿过这样的结构中的许多横,那这个结构中间的一横,往往在右边出头,一竖下面也要出头。要没有一竖穿过,中间这一横就不出头,如“…  相似文献   

17.
1.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质疑能力。如《草船借箭》一课,引入课题后,学生质疑:“我觉得诸葛亮不是借箭,而是骗箭。”他的这种想法,充分说明孩子在预习课文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教者首先充分肯定他善于动脑,大胆质疑,这是会学习的表现。请大家读课文后说清自己的意见。究竟是“借箭”还是“骗箭”?孩子们兴趣大增,调动自己探究的意识,同时分小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2.引导学生在课中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小语三册第八课《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记叙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想要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也不管,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葫芦一个个落掉。课文故事简短,内容也易理解,但寓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学生很难领会的。根据教材的特点、难点和词、句训练的重点,为教好本课,提出如下建议: (一)课前指导观察,保证学生在学文时思维的流畅性。课前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的叶子是制造植物果实生长所需养料的重要器官,为  相似文献   

19.
(北师大版四(上)第十二单元)设计理念:语文学习讲求的是学生直面语言材料、自读自悟自主建构的过程。读,永远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如何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顺、读通、读透,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受到感染与陶冶,一直是我们探索的课题。本课设计集中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一、开门见山,解题引入1.今天我们学习《瑞雪图》一课,(板书课题“)瑞”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雪,才可以称得上“瑞雪”?出示课件,问:是这样的雪吗?见过吗?想说什么?2.齐读课题。这是一幅图画吗?你觉得这幅图画应该画出怎样的特点呢?3.引导学生去…  相似文献   

20.
首尾对比突破重点──《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谈浙江特级教师纪育华《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那个人十分喜爱小葫芦、小葫芦刚长出来,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叶子上出了虫,他不以为然,一心只希望小葫芦快长,“长得赛过大南瓜”,邻居劝他治虫,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