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912年10月14-16日,孙中山应中国社会党邀请,在上海发表了一次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演说。这是孙中山详细阐述自己社会主义观的基本文献之一,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这个演说目前有两个记录本。一是张读侠的记录本,曾在《天铎报》连载,后为1925年上海三民图书公司出版的《中山全书》(以下简作《全书》)收录,《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以下简作《全集》)即据《全书》收录。作为对全集的补充,《孙中山集外集》据1912年10月15日的《天铎报》收录了被《中山全书》省略的一段重要的开场白。另一是邵力子的记录本,其前两天的记录发表于…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档案之《国父筹划铁路建设史》案卷中,笔者读到孙中山名著《实业计划》,将文中的23段引用孙中山文字处,一一与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孙中山全集》第一、二、六卷(以下简称《全集》一、二、六)中有关篇次之文字相对照,因馆藏案卷中之引用孙中山的文字,实为该稿作者运用任职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之良机,大量直接使用该会所藏有关档案原件、至少经二人以上审阅、最后确定之选用件中文字,故均符合孙中山言论与文字之习惯,其可信性、权威性远甚干《全集》,现举两例加以说明。例一:《全集》一第187—188页所载《<支那现势地图>跋》(1899年12月22日)一文,虽注明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新版12卷本《孙中山全集》正文11卷已在198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与读者见面了,第12卷是全书索引,即将编竣出版。它被推选为1986年中国出版界十件大事之一。我是此书的责任编辑,下面谈谈关于编辑出版这部“全集”的一些思考和感受。一、对选题的思考提出选题,是编辑工作的第一重要环节。选题的提出必须以  相似文献   

4.
近在系统查阅民国时期的天津《大公报》时,发现了一批孙中山佚文。这些佚文,不仅80年代陆续出版的《孙中山全集》未载,即后来问世的《孙中山集外集》、《孙中山集外集补编》等书亦未予以收录。现以报载时间为序整理刊出,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有消息说江枫先生正在主持编译一套十卷本的《雪莱全集》,而且有人说这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大工程。近日,记者满怀浓厚的兴趣,带着读者和出版者都会关心的问题访问了这位著名的诗歌翻译家。 问:听说您正在主持编译一套十卷本的《雪莱全集》,特来拜访。  相似文献   

6.
12卷本《屠格涅夫全集》与5卷本《纪伯伦全集》为由17人组成的“世界文豪书系”出台打了头阵;今年将有《海涅全集》、《普希金全集》、《雪莱全集》、《莫泊桑全集》、《莱蒙托夫全集》、《卡夫卡全集》陆续问世;余下的《乔伊斯全集》、《波特莱尔全集》、《马克吐温全集》、《勃朗特两姐妹全集》、《莎士比亚全集》、《泰戈尔全集》、《歌德文集》、《雨果文集》、《川端康成文集》殿后,将在明年推出。像这样大规模引进世界文豪全集或文集,并全部新译,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7.
被国家列入“六五”计划重点项目的《孙中山全集》,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孙中山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合作完成了全部编辑任务,并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发行。全书共分十二卷(包括附录索引一卷),预计将在今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时全部出齐。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6月中旬启动,至2005年11月正式出版问世,十八卷本的新版《鲁迅全集》,历时四年半时间,由众多人付出坚实的劳动,终于完成了鲁迅著作出版史上的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学术突破性的成果。新版《鲁迅全集》是在 1981年版全集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校勘、正误、补遗和修订,在充分保留原有版本基本面貌、已有优势和学术成果的同时,取得了许多新的可喜的进步。就本人承担的《鲁迅全集》第一卷的《坟》、《热风》和《呐喊》的修订工作来看,可以说是相当艰辛,相当复杂,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它所花费的劳动,远在我独立完成一部学术著作所需要的付出之上。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七十周年。为了纪念我国近代史上这一伟大的革命运动,全国各出版社(不包括台湾省)已出和将出的新书有四十余种。其中有孙中山和其他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重要活动家的著述,有关辛亥革命史或人物的专著,以及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等。《孙中山全集》,由广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  相似文献   

10.
这里刊布的二十九件孙中山先生批牍和来函,是从一九五五年台湾出版的罗家伦主编《国父批牍墨迹》一书中选辑的。这部价批牍已在最近出版的《孙中山全集》中收录,但未载来函,故不便于了解批牍产生背景。现将批牍和来函一并刊载,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四、古今作家作品集的出版初具规模中国古代大作家集的出版当首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分工合作出版的《中国古代大作家集》。这是一套中国历代最重要作家的全集校注本,在总结历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反映当代中国古籍整理的新水平。其中的《曹植集校注》已于1985年出版。近二三年陆续出版的还有中华书局的《李太白全集》、中国书店的《苏东坡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关汉卿全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的《李渔全集》、齐鲁书社的《郑板桥全集》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和《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以收作家诗文集为主。前者已出版的有《白居易集》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从前驻粤滇军第二军军长范石生(字小泉、(?)泉)的后裔范伦先生处,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资料。其中,有孙中山的亲笔信函5件、“大元帅令”2件、电报2件,特别重要的是:孙中山的这些佚文在目前搜集孙中山文稿最为齐全的中华书局1981—1986年陆续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孙中山集外集》中,仅辑录有3件,且都有异文或只是部分辑录,另有6件未辑录。因此,这些佚文乃为国内外首次发现,对研究孙中山的思想、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强 《全国新书目》2012,(12):53-53
《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向读者重点展示了章太炎在四个领域的治学理路和学术成就:金石文字、医学、理学、史学,这些内容是目前已经出版的多卷本《章太炎全集》所没有的,其展示的领域和方式也是《章太炎全集》以及已经面世的章太炎的著作和研究章太炎的著作所欠缺和难以做到的,可以说填补了章太炎研究资料的重要空白。  相似文献   

14.
一1980年,我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鲁迅全集》第六卷的责任编辑。第六卷包括《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三个集子。《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这篇,就在《末编》里面。这一篇的注[1],在发稿时有过一些曲折。这篇涉及当年左翼文艺运动内部许多人事纠纷的文章,其注[1]即题注本来是容易引起是非的。五十年代出版的十卷本《鲁迅全集》的这一条注释,说:  相似文献   

15.
香港报纸报道,最近,香港出版了1本《毛泽东诗词全集》。“全集”收入了毛泽东早期的诗作,计有:《挽易昌陶》、《送纵宇一郎东行》、《祭母文》、《咏蛙》、《虞美人·赠杨开慧》等。该书共收毛泽东诗词56首。同时,附录毛泽东所撰对联28副。这本《毛泽东诗词全集》由香港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卷首语翻开本期的目录,读者不难发现,本期的文章大体可分六个方面:其一,是对一些重头书的书评,如《第三次解放思想的政治宣言》、《孙中山与宋庆龄》、《朱自清全集》、《根系中华》、《中国翻译词典》、《中国民间四百宝相图说》、“岁月丛书”等。这些图书的共同特...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2月公布的第二届国家图书奖获奖名单中现当代文化名人的全集所占的比重颇令人注目。在国家图书奖荣誉奖(7种)中,有《巴金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闻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冰心全集》(海峡文艺出版社),占这个奖项的42.8%。在国家图书奖(29种)中,《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入围。在首届国家图书奖的评选中,《鲁迅全集(新注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获国家图书奖荣誉奖。此外,《李可染书画全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冼星海全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编辑》很有创意,他们让我谈一谈“比生命更长的书”。对于一个爱书人而言,这是一个绝好的题目;只是涉猎面宽泛了一些。面对自己的书架,《辞源》、《辞海》、《说文》最让我依恋;淡绿色的中华版《二十四史》最让我敬重;低价购得的《道藏》最让我骄傲;宋刻版《算经十书》最让我喜爱;还有《柏拉图全集》、《胡适全集》、《傅雷全集》、《朱白清全集》、  相似文献   

19.
一、重要典籍出版建国后首次出版《毛泽东选集》——1951年10月开始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首次出版《列宁全集》——1955年12月,《列宁全集》中译本第一卷出版。1963年2月出齐三十九卷。首次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6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译本第一卷出版。1986年5月出齐五十卷。首次出版《鲁迅全集》注释本——1956年《鲁迅全集》注释本开始出版。回959年出齐十卷。建国后第一本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刊创刊。——1958年6月《红旗》杂志创刊。首次整理校点《二十四史》——周恩来总理于1971年4月2日指示整理《H十四史》和《…  相似文献   

20.
谢旭 《大观周刊》2012,(38):11-12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先生首倡武昌首义,并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向全体国民昭示。中华民国政府独尊武昌起义为辛亥首义,是因为起义的导火索及成功点在武昌。而在《荣县志》(1993年版)中却出现了"荣县首义"的说法,这在史学界造成混乱现象。为严格忠于辛亥首义史实,文章利用《孙中山全集》、《中华民国史》、民国《荣县志》及碑刻等史料,对辛亥首义进行详细考证,依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