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对梁宗岱的部分德语诗歌汉译作品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对比梁宗岱的译文和郭沫若、钱春琦的译文,发现梁宗岱的德国诗歌汉译特点在于:作为文学翻译者,梁宗岱在翻译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使用上展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作为诗歌创作者,梁宗岱非常重视诗歌的音乐性和色彩感。梁宗岱的翻译以诗歌创作的经验和学术研究的理性为基础,诗人与学者的双重身份是保证他诗歌翻译质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高媛 《文教资料》2009,(18):133-135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梁宗岱的相关研究为对象,从梁宗岱的诗歌理论研究、与中国其他诗人的比较研究、梁宗岱作品的文本研究以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与贡献四个方面,对近30年的梁宗岱研究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3.
曾游学欧洲的梁宗岱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自己的象征主义诗学理论,与此同时,梁宗岱还针对当时新诗发展所出现的问题而提出了自己对新诗形式上的看法。梁宗岱诗学中对新诗形式的探索不仅有着到西方象征主义痕迹,也包含着他本人对中国传统诗学的认识,文章主要从诗歌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诗歌的音乐性和诗行构建以及诗歌形式的"真"这三方面阐述梁宗岱诗学中对新诗新诗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倪红梅 《文教资料》2011,(5):13-15,33
本文通过"创造底宇宙"去触及梁宗岱的宇宙意识之源,从而丰富梁宗岱研究的角度和意义。纵观古往今来文人创作中的宇宙意识,或者像哲学家那样去探究宇宙的本源,或者与生命意识相伴而生,与人生体验相观照而诱发生成生命意识。梁宗岱的宇宙意识却另辟蹊径,为了超越时空和生死的局限和孤独,独具匠心地创造一个"创造底宇宙",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对个体生命的和谐和超越。象征的"契合"最终指归"宇宙意识",而宇宙意识又指归到"创造底宇宙"。  相似文献   

5.
吴世永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5):35-38,51
梁宗岱译介象征主义、探讨"纯诗"理论,追求一种将音乐性、玄秘感和理想化倾向推向极致的"纯诗"世界。梁宗岱认为,"纯诗"是诗歌的最高境界,是一切伟大诗歌的共有品质。梁宗岱把"宇宙意识"看作是达到"纯诗"境界的必备条件之一。"宇宙意识"的确立,在梁宗岱这里便成为"纯诗"创作的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首先,本文指出梁宗岱辨明了象征主义关于象征的含义和特性,揭示了其追求的艺术境界。其次,认为西方象征诗派主张表观“内心梦幻”,而梁宗岱则主张诗人要接触生活。文章分析了他形成这一主张的两个原因。第三,分析了梁宗岱的现代格律诗主张与新月诗派格律诗主张的异同。第四,指出梁宗岱“纯诗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局限性。最后,对他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对李白与歌德、姜夔与马拉美、歌德与瓦雷里所作的比较研究及其所引申出的结论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在中西诗学交流的广阔背景下,注重形式的关感力量。梁宗岱就对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理论研究中的歪曲理解进行了纠偏,为象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掘了新境界与新可能。  相似文献   

8.
梁宗岱是 2 0世纪 30年代很重要的文艺理论家 ,很注重新诗理论的现代性建设 ,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梁宗岱以一种高度现代化的文化建构方式 ,融汇贯通中西文艺传统 ,建构起了“体验的形式诗学”。他在审美把握的基础上认为诗不仅是体验的、形式的 ,而且在其总体的境界上是“丰富 ,复杂 ,深邃 ,真实的灵境”,也就是“象征的灵境”。梁宗岱的新诗理论是对中国新诗发展流弊——反诗倾向的反拨 ,为中国新诗朝现代化的纯正方向发展作出过应有的贡献。梁宗岱的新诗理论对今天具有诸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中西文学与文化交流史上,梁宗岱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个案。除学界一贯关注的象征主义外,西方人文主义是梁宗岱西学渊源中颇为重要的一极。从蒙田、莎士比亚、歌德到罗曼·罗兰,梁宗岱对西方人文主义有一个清晰的接受路径。蒙田、莎士比亚、歌德和罗曼·罗兰等共同构成了这一集体渊源。  相似文献   

10.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梁宗岱留学法国接受法国象征主义,并与后期象征主义代表诗人瓦雷里以诗互动,再加上自己的诗歌创作和对新文化运动的接受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学理论。本文以法国象征主义为切入点,研究梁宗岱怎样使中国新诗通向现代化的正道推进了一步 。  相似文献   

11.
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在中西诗学交流的广阔背景下,注重形式的美感力量。在其象征主义诗学建构的过程中,对于诗歌应该具有的审美价值,在中西诗学交流的背景下对外在文化世界的理解及对象征主义诗学阐释时所显露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梁宗岱的诗学话语颇具理性思辨力,但也夹杂着中国传统点悟式的感性点评话语。梁宗岱在追求"诗与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由精神,对现代文人的精神建设有着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梁宗岱阐发纯诗理论的着眼点始终在于救治新诗坛的弊端,纠正主流诗学偏颇.梁宗岱关于"纯诗"的定义,揭示了纯诗理论提出的现实性、纯诗审美发生的机制、纯诗追求的审美境界.基于对纯诗的理解,梁宗岱从中外诗学中咀华掇英,阐释了象征的内涵、象征的特征、象征的审美感受.梁宗岱在诗论文章中涉及到纯诗的一些创作技巧和诗人修养问题,包括诗人是内倾和外倾的两重观察者,创作中人的心灵与万物的契合即冥想出神,新诗崇高的特征在于重视智慧之力,纯诗需要诗人全副精神灌注形式.  相似文献   

13.
梁宗岱创造的"灵境"论和"契合"论丰富了现代美学的境界学说和审美意识论。本文通过文化哲学的方法,在对比中揭示了梁宗岱美学思想的特征,并指出了其在现代美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斯诺"两种文化"命题与梁宗岱类似观点的文本比较,虽存在具体历史语境的差异性,但对当下和谐社会文化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斯诺的"两种文化"与梁宗岱的"非古复古",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斯诺命题更具系统性,因为其深入探讨了"两种文化"产生的根源,其分裂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与弥合这种分裂的可能性。尤其是其"第三文化"的预言,肯定了从"两种文化"到第三种文化的历史发展方向,对当下及未来的文化发展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和美学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学界未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两个时期的诗歌发展为层面,从诗歌创作的思想、形式、语言、以及对西方诗歌的借鉴等方面,系统阐释梁宗岱诗学和美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契合”与“融汇”是梁宗岱象征主义理论的两个基本观点。梁宗岱从哲学与艺术两方面,构筑起“契合”说中诗与自然、心灵与宇宙的相互关系。同时,他也注重于从融汇和比较角度来认识中西艺术,再建新的艺术理论。他充分强调了传统文化精神,对于借鉴西方学说、吸纳外来思潮的认知作用与同化作用,始终在中西艺术交流中保持自身民族化的对话基础。梁宗岱的诗学理论为象征主义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梁宗岱认为创作的最高层次,是内容和形式的不可分。他认为形式是承载精神的容器,是作品存在的意义。因为形式是永恒的,文艺作品由于有了形式的承托而能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被侵蚀。因此,文章从语言学理论出发,探讨梁宗岱对诗歌形式和内容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梁宗岱的纯诗理论在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但与其生平有关,同时,也与其个人的创作密切相关。本文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梁宗岱的"纯诗"理论,并关注外部时代环境对这种"纯诗"理论的影响,而这样的目的就在于阐明其理论的丰富性和本土化色彩。  相似文献   

19.
梁宗岱是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诗歌理论家,他以融通中西的平等眼光撰写了大量成熟的比较诗学论文,对中西诗学进行了微观而深入的比较,分析论述精细严密,并且专注于诗歌艺术的探讨,对我国新诗建设有着独到的理论建树,特色鲜明。梁宗岱对中西比较诗学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西比较诗学的前学科时期具有相当的地位,对中西比较诗学建设作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20.
梁宗岱试图借鉴西方象征主义来解决早期白话诗形式散漫、感情直露的缺陷,二者在文学理论和创作技巧上有高度的契合,但在发生学、本体论及审美观诸方面却又有所偏离。梁宗岱的诗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为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和纯正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