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于归化和异化2种翻译方法的争论一直伴随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持续着。从语用角度探讨翻译实践中归化和异化的关系,适度归化可以使译文流畅易懂,更贴近读者;适度异化可以消除2种语言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使读者增加对源语国文化的了解,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4.
探究科幻小说汉译英翻译方法与技巧,寻找合适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符合外国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逻辑文法,帮助国外读者理解并接受中国式科幻理念,是中国科幻文学翻译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北京折叠》英译本,发现在翻译中国科幻文学时,应适度归化,并重视异化,以在保留中国文化内涵的前提下使译文便于国外读者阅读和理解,以便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促进中国科幻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关于贵州苗族特色文化专有项的英译,要正确运用归化和异化。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或者归化异化相结合,因为翻译应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有必要让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这也是翻译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6.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常用的两种方法。中国文学作品海外译介是一种文化交流,因此,译者需要熟悉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为了再现原语所承载的信息和美感,译者既要研究其文化差异,又要研究其语言差异。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译介中,语言形式应适当采用归化的方法,使译文流畅自然;而文化因素应尽量采用异化的方法,把原语文化译介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一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矛盾统一体。异化能促进各国间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归化为这一交流作好充分的准备。两者之间度的把握应始终以动态的读者反应作为判断的标准。在现时的译文读者能接受的范围内应尽量异化;超过这一范围则应选择归化。  相似文献   

8.
应该采用异化法抑或归化法,是译者在翻译时常见的问题。该文通过探讨小说片段与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提出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尽量使用异化法保留源语语言文化,加以归化法辅助调整译文,使受众更好理解源语作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应该采用异化法抑或归化法,是译者在翻译时常见的问题。该文通过探讨小说片段与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提出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尽量使用异化法保留源语语言文化,加以归化法辅助调整译文,使受众更好理解源语作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模因论的基础上探析翻译模因与文学翻译策略的关系。提出用辨证法去分析归化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即当归化异化都可取时,首选异化。反之,该归化则归化,该异化则异化。归化异化是同等重要的两种翻译策略,各有所长,两者应统一于译文被译文读者接受、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英汉翻译译中,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原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就会产生文化缺失,文化缺失会使译文读者不知所云,这就需要译者补偿。译者在目标语言中寻找可以激活源语言中缺省的文化背景信息或相似的词语,在保持原文含蓄性和简介美的前提下,补充原文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尊重文化差异,谋求文化共生与融合。异中求同,同中存异,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燕南 《英语沙龙》2011,(6):12-13
是异化还是归化? 异化和归化是翻译界常用的两个名词,前者指翻译时以作者或作品为导向,尽量沿用原作的表达方法,因而使译文带有很强的异域色彩;后者指翻译时以读者为导向,尽量采用译入语的表达方法,因而译文极易为读者所理解。现从Jane Eyre一书中摘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3.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发展,目前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都呈现出异化译法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本文以归化、异化为切入点,分析《阿Q正传》杨宪益译本,目的在于说明在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是翻译界长久以来争论的热点之一。归化翻译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运用目的语文化易于接受的表达法,使译文更通俗易懂,更适合于目的语读者。异化翻译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尽力再现原文的色彩以便更好地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以对等理论视角对归化异化在翻译中的作用进行重新审视,以求得翻译中归化异化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5.
江枫 《华章》2012,(26)
中国菜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主要以源语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为归宿,即异化和归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翻译中国菜名时既可以采用异化的手段,也可以采用归化的手段.异化的手段有利于让读者接受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而归化的手段则可以使译文基本上最切近地自然对等于源语信息.本文从中国传统菜名的英译实例出发,着重探讨了归化在中国菜名翻译中的应用,旨在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归化和异化,并非固定不变的翻译模式或翻译策略。它们与文化、意识形态、文本性质、目标读者息息相关。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翻译,应有机地将归化和异化结合在一起,以异化保持原文的文化意蕴,以归化准确再现文本意义。本文以哈萨克谚语翻译问题为例,试析归化与异化原则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源语和译语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的转换过程.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的日益频繁,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就必须通过异化方法,尽量保留原作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源语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在译语中建构源语的民族文化身份.同时,考虑到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的接受能力和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只能通过归化翻译对源语文化加以补充说明,使译文符合译语语言文化规范,以便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翻译中的文化异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语言上的归化则是对译文语言表达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处理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时,译者应乐子语用移情,尊重、适应译语文化.在准确判断源语语言文化规范和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基础上恰当地采取归化或异化策略,将汉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移植到英语中或将英语文本中的文化移植到汉语中来,以达到成功的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转化过程,更是跨文化交际行为。长期以来,归化翻译易于被大众接受而广受追捧。然而,在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异化翻译能够更好地保留异国情调,给目的语读者带来更多的思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民族、各文化之间经历着全方位的交流,读者的智慧和见识逐步提高,能够理解异国文化的特别之处,这为当前异化翻译发挥其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罗媛媛 《考试周刊》2012,(61):20-2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除了经济的往来之外更增加了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异化翻译让读者置身于奇异的文化氛围之中,让读者体验陌生,接触异国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是增强各民族之间了解的途径之一。文章从文化、翻译、归化和异化的角度,阐述从文化交流层面看,异化更有利于中国在对外翻译中保持中国文化的特色,便于世界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