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船模型 例1在平静的湖面上停泊着一条长为L,质量为M的船,如果有一质量为m的人从船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求船和人相对水面的位移各为多少?  相似文献   

2.
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容易出现一些错误.本文通过一个例题说明: 题在平静的水面上有一载人小船,船和人的共同质量为M,站立在船上的人手中拿一质量为,m的物体,起初人相对船静止,船、人、物  相似文献   

3.
题型:如图1所示,在静止的水面上停有一只小船,船身长为L=3m,质量为M=120kg.一个质量为m=60kg的人从船头走向船尾,若不计水的阻力,那么船和人对地的位移各是多少?解析: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人通过脚与船发生了相互作用(也可以认为是人与船发生间歇性碰撞的过程).选取船和人这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水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4.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的带薄档板P的木板,静止在水平的地面上,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与滑动摩擦系数相同,皆为μ,质量为m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始相对于地面匀加速地向前走向另一端,到达另一端时便骤然抓住档板P而停止在木板上,已知人在木板上不滑动。  相似文献   

5.
励箭生 《物理教师》2002,23(7):59-60
第 1 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预赛 )第 5题如下 :如图 1所示 ,一质量M、长为l带薄挡板P的木板 ,静止在水平的地面上 .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与动摩擦因数相同 ,皆为 μ ,质量为m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始相对于地面匀加速地向前走向另一端 ,到达另一端时便骤然抓住挡板P而停止在木板上 ,已知人在木板上不滑动 .问 :在什么条件下 ,最后可使木板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其值等于多少 ?参考答案如下 :图 1          图 2在人从木板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的过程中 ,先讨论木板发生向后运动的情形 .以t表示人开始运动到…  相似文献   

6.
逃生实验     
有一个很著名的逃生实验:一个细口瓶中装着三只不同颜色的球,每只球都系着一根绳子,三名接受实验的人各牵住绳子的另一端。瓶子代表一条船,球分别代表三名实验者。三秒钟内船将沉没,谁先将瓶中的球拽出来,表示谁顺利逃生。在一次社区组织的联欢会上,安排了这样一次实验。  相似文献   

7.
题目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带薄挡板P的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因数相等,皆为μ.质量为m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始相对于地面匀加速地向前走向另一端,到达另一端时骤然抓住挡板P,而停止在木板上.已知人与木板间的静摩擦因数足够大,人在木板上不打滑.问:在什么条件下,最后可使木板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达到最大?其值等于多少?  相似文献   

8.
一、“人———船模型”推论的导出如图1,长为L质量为M的小船静止在水中,一个质量为m的人立在船头.若不计水的粘滞阻力,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船和人相对地面的位移各是多少?解析:取船和人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节我在初二执教不等式应用题课的教学案例.一开始,课上得十分顺利,学生反应很好."下面开始探讨问题2",随着讲课的我一声"令"下,热烈的课堂气氛又转向了讨论的高潮.随之,问题2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小丽和爸妈三人玩跷跷板,体质量为72千克的爸爸首先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质量只有妈妈一半的小丽和妈妈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丽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她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翘起离地.猜猜小丽的体质量约为多少kg(精确到  相似文献   

10.
一、位移分配规律人船模型公式上两式表明,人船模型系统中,人相对船的位移分配有一定规律:人分得的位移与系统的总质量成反比,与船的质量和相对位移的乘积成正比;船分得的位移与系统的总质量成反比,与人的质量和相对位移的乘积成正比.例1在结冰的光滑湖面上,靠近岸边有  相似文献   

11.
“人船模型”是中学物理中十分典型的物理模型,它虽涉及到平均速度、动量、平均动量守恒等物理概念和规律,但应用它解题非常简捷,因此研究它的原型及其应用,从解题的角度对力学知识、方法的概括、总结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一、“人船模型”原型题目 质量为M的小船停在静止的湖面上,船身长为l.当一质量为m的人从船头走到船尾时,小船相对于湖岸移动的距离为多少?设水对船的阻力不计.解析 人在船上走动的同时,船受到人脚对它的静摩擦力作用,使船向人走动的相反方向运动.从题给信息“水对船的阻力不计”可知,在水平方向上,…  相似文献   

12.
徐建年 《物理教师》2009,30(12):56-56
题.(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5题)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带薄挡板P的木板,静止在水平的地面上,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因数相等,皆为肛.质量为m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始相对于地面匀加速地向前走向另一端,到达另一端时便骤然抓住挡板P而停在木板上.已知人与木板间的静摩擦因数足够大,人在木板上不滑动.同:在什么条件下,最后可使木板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达到最大?其值等于多少?  相似文献   

13.
题一个质量为M的人手里拿着一根长为L的轻绳,绳子的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现人使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已知小球恰好可以通过最高点,试求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源问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船长为L,静止于水面,质量为m的人从船左端走到船右端,不计水对船的阻力,则这过程中船将移动多远?  相似文献   

15.
一、分析解决问题时要目标明确,有目的性例1质量为M的人抓住长为L的轻绳一端,绳的另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小球,现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通过最高点时速率为v,则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解析:取人为研究对象,人在其重力Mg、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N和绳对人的拉力T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由物体平衡条件知Mg=T+FN.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绳的拉力和小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复习资料上有这样一道力学题,我觉得原解答的分析有错,现讨论如下.题目:三条质量都是M的小船在河中鱼贯而行,速度都是v.两人在中间那条船上同时分别以速度u(相对于中间的船而言,方向跟船行方向在一直线上)把两质量都是m的麻袋抛到前、后两条船上.问三条船的速度各变为多少?原解答:设抛出麻袋后中间一条船的速度为v_1,前面一条船接到麻袋后的速度为v_2,后面一条船接到麻袋后的速度为v_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7.
人在船上走,船在水中行,这是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常见的人船模型.在人船模型中,忽略水的阻力,因系统的初动量为零,故人和船的运动情况是人快船快,人慢船慢,人停船停.运用发散思维,可将“一人一船”模型推广到“二人一船”模型.  相似文献   

18.
绳拉船问题是力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该问题在一些中学物理辅导书中 ,也有提及 ,但多采用的是特殊方式 ,如皆采用速度投影法 ,并无一般性讨论。本文采用更一般、更普遍的方法讨论 ,更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此问题 ,供教师参考。如图 1示 ,细绳一端系着小船 ,一端跨过滑轮并以恒定速度V运动。细绳的长度不能伸长。这就是典型的绳拉船靠岸问题。下面 ,我们用多种方法分析船及绳上任一点M的速度及加速度。一 小船的速度及加速度1.小船的速度( 1)速度投影法由于假设拉绳速度V为常数 ,则细绳会一直处于伸直状态。注意 ,只有绳子处于伸直状态时 ,拉…  相似文献   

19.
题目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带薄挡板P的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因数相等,皆为μo质量为m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  相似文献   

20.
中学物理的习题中,有一些题目堪称“模型”题,只要我们掌握了“模型”题,就会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模型”:长为L,质量为M的船停在静水中,一质量为m的人站立在船头,若不计水的阻力.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船和人对地面的位移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