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党的八屆六中全会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中指出:“在今后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內,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以及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間的商品交換,必須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这是因为,在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內,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仍然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旧中国,由于生产关系的束縛,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并不发达,商品生产沒有大发展的經济条件,商品率是比  相似文献   

2.
1962年以后人民公社进入新时期,其主要特征就是制度的稳定,主要表现在:它仍是政社合一的组织;“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没有发生变化;组织机构稳定,人民公社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我国仍然实行计划经济;中央从发展农业生产的角度致力于维护公社稳定,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侧重点的转移,妨碍着对人民公社的调整,人民公社的稳定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准确地为人民公社历史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逸认为人民公社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对人民公社应该进行准确的阶段和整体分析;它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物;"高积累"有许多弊端,它不是人民公社的成绩;人民公社不是家庭联产责任制的"胚胎",未来不需要恢复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城市人民公社运动,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沉重的一页。认真研究这一发生在社会主义中华大地上曾经“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汲取其中有益的历史经验教训,应该说是对于增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证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人民公社的兴亡和历史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公社的兴亡和历史的反思刘洪英一.兴亡过程人民公社兴起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废止于1982年。早在1955年毛泽东就称赞办大社好。①1958年3月,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小社合为大社的决定。8月上旬.毛泽东观察河南、山东,发表“还是办人民公社好...  相似文献   

6.
自从人民公社在我国出现后,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就给予这个充满了生命力的新社会组织以热烈的支持,伟大的人民公社运动,正是按照党的集中领导和群众的创造活动相结合的道路向前发展的.实际生活的运动逻辑,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上得到了鲜明的反映.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根据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结合我国具体的社会条件和革命情况,对人民公社和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合乎历史规律的阐明,对人民公社运动的今后发展方向作了纲领性的指示.关于这个历史文件,有许多课题需要大家认真地学习,下面先就三个重要问题作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毛泽东曾先后四次纠“左”。前三次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分别于1928年前后对“左”倾盲动主义、1930年前后对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1931年至1941—1945年全党整风运动,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的斗争和纠正。最后一次是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后到1959年庐山会议前期的纠“左”。四次纠“左”处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其历史影响都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人民公社思想探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毛泽东人民公社思想的来源:一是关于“人民公社”名称的来源;二是毛泽东毕生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追求;三是他对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认同;四是毛泽东对军事共产主义的怀念与推崇。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土地改革中获得土地并以其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民,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几年内便从初级社、高级社跑步进入人民公社,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使广大农民彻底摆脱历史悠久的以土地私有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的束缚,但小农经济生产模式仍然试图在人民公社里寻找生存空间。此类纷争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人民公社与包产到户的纠葛,这在国民经济遭遇困难时表现得更加尖锐。最终在国家干预下,人民公社继续了一个时期,而包产到户则暂时蛰伏下来。  相似文献   

10.
河南成为全国第一个建立人民公社和实现人民公社化的省,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1958年8月,毛泽东对河南农村的视察,尤其是对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和对山查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情况的了解,对全国实现人民公社化有着直接影响。毛泽东视察七里营人民公社后,认为“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河南都像这样就好了”。毛泽东十分赞赏山查岈山人民公社简章初稿提出的“吃粮不要钱”的观点,和其中规定的生产组织军事化、生产劳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同时认为五位一体、政社合一有利于领导管理。这个简章初稿后来就成为全国各地建立人民公社的依据。毛泽东视察河南农村后,河南全省在半个月内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这样,河南不仅是第一个建立人民公社的省,也是最早实现人民公社化的省。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社化以前,中国农村是小农家庭组成的社会,农村中家庭经济占主导地位,人民公社制度建立后,公社的集体经济取代了家庭经济。本文考察了人民公社制度对家庭经济的否定、限制和恢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文章的结论是:家庭经济适合我国的农业生产的发展,并将长期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石器时代,凡是农业经济比较发达而人们的食物又以谷物为主的新石器文化,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各种新石器文化,其制陶业都比较发达.其中彩陶在制陶业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分量.而彩陶艺术,不仅是关乎中国艺术发展的起源,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了解中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生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从中探析原始先民们头脑深处复杂观念和想象的一种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13.
人民公社研究状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学科类别与研究方法的不同,关于人民公社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等不同视角。虽然学界关于人民公社的研究成果颇丰,对若干重大问题的探讨已较为深入,但总体上还存在"三多三少"的状况,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追问,因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案例教学是公共理论课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以中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为例设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案例,一方面说明公有制经济的优势,进而认清坚持其主体性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人民公社存在的问题,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非公经济。  相似文献   

15.
平均主义是人们的平等观在经济上的要求。俄国历史的发展长期受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平均主义与俄国的农村公社密切联系在一起。农村公社是培植俄国平均主义的土壤,也是平均主义得以延续的载体。同时,平均主义原则又是农村公社得以长期存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思想史上的大同思想对毛泽东、邓小平各自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二者对富裕的内涵迥异的理论理解上,并以此为指导,形成了人民公社和共同富裕两种不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乡政村治"是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而产生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在实行过程中存在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冲突.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二者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苏共二十大并不是中苏同盟关系破裂的标志,台海危机及赫鲁晓夫对中国人民公社的批评、撤出在华专家才是导致中苏同盟关系破裂的两个主要事件。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追求的矛盾,以意识形态的同一性掩盖国家利益的差异性;把党际关系等同于国家关系也是同盟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虽然"反大寨"的政治压力很大,但还是出现了经营副业、扩大自留地甚至搞包产等"反大寨"行为.广大农民以不易觉察的方式,甚至在受批判的旋涡中,修正、改变或消解着这场运动.学大寨运动中"反行为"的出现,说明人民公社体制已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中的精神鼓励也不能代替物质刺激;话语宣传与社会认同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