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有这样一道例题:如图所示,质量为 m_1和 m_2的物体用一不会伸长的绳相连绕过滑轮,分别放在直角三棱柱的两个光滑斜面上,三棱柱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物体 m_1下降 h_1=-0.1米时,三棱柱沿水平面滑动多少米?三棱柱的质量 M=4m_1=16m_2,绳及  相似文献   

2.
题目(福建理综18题)如图1,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_1和m_2的物体A和B.若绳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_1和Y_2,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_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3.
1.一个质量为m_1的球,碰撞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_2的球,碰撞以后运动如图所示,如果m_1=m_2,m_1与m_2碰撞以后的速度之比为3∶4,求m_1碰撞前后速度比。 2.一个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ucms~(-1)飞来,击穿厚度为tcm的木板,子弹离开木板时速度为vcms~(-1),求阻力是多少克重? 3.如下列图中表示的一些力组成的系统,哪个处在平衡中: 4.一个物体被两根绳子悬挂起来,两绳的位置不同绳中张力也不同,哪种挂法绳中张力最大?  相似文献   

4.
如图 ,A、B两物体的质量为mA=3Kg ,mB=1Kg。求两物体在组成下述系统时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1 物体A、B用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2 物体A、B在光滑的楔形斜面上用轻绳跨过斜面顶端的定滑轮连接。3 物体A、B在楔形斜面上用轻绳跨过斜面顶端的定滑轮连接 ,物  相似文献   

5.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_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_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  相似文献   

6.
错在哪里     
题一条轻绳跨过同一高度上的两定滑轮,两端分别拴上质量为m1=4kg和m2=2kg物体,在滑轮间一段绳上悬挂第三个物体.试问此物体多重时,这个体系保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正一、试题及解答题目【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福建卷)18题】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_1和m_2的物体A和B。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  相似文献   

8.
黄晶 《中学物理》2012,(3):51-52
例1 一轻绳跨过两个等高的定滑轮(不计大小和摩擦),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m1=4kg和m2=2kg的物体,如图1所示.在滑轮之间的一段绳上悬挂物体m,为使三个物体可能保持平衡,求m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中常见轻绳连接物体构成求解诸多问题的力学习题。例如在湖中有一小船,岸上有人通过定滑轮以速度ν拉绳子使船靠岸,当绳子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船的速度是多大?有些同学将速度ν进行竖直与水平正交分解,而得到船的速度是νcosθ的错误结论。物体之间的相关速度是求解这类问题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明确:(1)绳端点的速度(速率)与它所连接的物体速度(速率)相等。(2)由于绳长不变,使得绳上各点速度正交分解时,沿绳上的分量大小相等。下面通过例题说明。 例1.质量分别是m_1,m_2和m_3的三个质点A、B、C,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已拉直的不可伸长的细绳AB和BC连接,∠ABC为π-α,α为一锐角,如图1所示。今有一冲量为Ⅰ的冲击力沿BC方向作用于C点,求质点A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师》1988年笫5期有一篇文章题为《对1987年高考试卷中一个选择题的看法》(以下简称《看法》)。高考题原题为:“某同学用一不等臂天平称量物体A的质量M,他先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右方托盘上,使天平平衡,左方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为m_1;他再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方托盘上,使天平平衡时,右方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为m_2,被称物体的质量为MA.等于(m_1m_2)(1/2).B.等于(m_1 m_2)/2.C.等于m_1m_2/(m_1 m_2).D.无法确定”该试题的标准答案是(A)。《看法》说(D)同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1987年物理高考第二大题的第(2)题是这样一个题目:某同学用一不等臂天平称量物体A的质量M,他先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右方托盘上,使天平平衡,左方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为m_1;他再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方托盘上,使天平平衡时,右方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为m_2,被称物体的质量为M A.等于(m_1m_2)~(1/2) B.等于(m_1+m_2)/2 C.等于m_1m_2/(m_1+m_2) D.无法确定,因为所用天平是不等臂的。该试题的标准答案是(A)。对于本题可作两种情况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T1=T2?     
在求解有滑轮的有关问题上,常常会用到跨过滑轮的绳两边的张力相等的条件.图①所示为最典型的例题,一细绳跨过定滑轮,两边分别挂着质量为m1、m2(m1<m2)的物体,为求绳子的张力,可列出方程式:  相似文献   

13.
题 如图1所示,一根轻绳跨过两个等高的定滑轮(不计大小、摩擦),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m1=4kg和m2=2kg的物体,在滑轮间的绳子上悬挂物体研,为了使三个物体保持平衡,则m的取值范围多大?  相似文献   

14.
例六如图6示,物体m_1、m_2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0.1m_1=4千克,m_2=2.2千克,斜面倾角分别为30°,45°求物体的加速度。“上当”途径:设物体m_1沿斜面向上,则m_2沿斜面向下。它的受力情况如图7示。 F_1=m_2gsin45°=11(2~(1/2))=15.5(牛) f_2=μm_2gcos45°=1.1(2~(1/2))=1.6(牛) G_1=m_1gsin30°=20(牛) f_1=μm_1gcos30°=2(3~(1/2)=3.5(牛)  相似文献   

15.
对于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表达式,其中的速度是矢量,一定要用即时速度。但对于系统在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时,其表达式可采用标量式,这时的速度我们往往可以用平均速度来代换,从而使解题过程大为简化。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我们不难证明,物体系动量守恒的标量式中的速度V,完全可以用平均速度V来代替。现证明如下: 现在以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为例。如果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_1、m_2,在碰撞前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_1、V_2,碰撞后为V_1′,V_2′,则动量守恒定律可写成如下数学表达式 m_1V_1 m_2V_2=m_1V_1′ m_2V_2′(1) 因为两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甲物体在速度由V_1变化到V_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16.
一、正碰撞的动能损失设发生正碰撞的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_1、m_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_1、v_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_1、v′_2。正碰前,由这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的动能为 E_1=1/2m_1v_1~2 1/2m_2v_2~2=(m_1~2v_1~2 m_1m_2v_1~2)/(2(m_1 m_2)) (m_1m_2v_2~2 m_2~2v_2~2)/(2(m_1 m_2)) =(m_1m_2(v_1~2 v_2~2) (m_1v_1 m_2v_2)~2-2m_1m_2v_1v_2)/(2(m_1 m_2)) =(m_1m_2(v_1-v_2)~2 (m_1v_1 m_2v_2)~2)/(2(m_1 m_2))。参照上式,可得正碰后系统的动能为 E_2=1/2m_1v′_1~2 1/2m_2v′_2~2=(m_1m_2(v′_1-v′_2)~2 (m_1v′_1 m_2v′_2)~2)/(2(m_1 m_2))。于是,正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17.
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单个物体,同时也适用于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本文给出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二体问题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的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 二体问题动能定理质量分别为m_1和m_2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不受外力的条件下,相互作用的内力分别为F_(12)、F_(21),则对m_1和m_2分别写出动能定理为: F_(21)·s_(1地)=1/2m_1v_(1t)~2-1/2m_1v_(10)~2, (1) F_(12)·s_(2地)=1/2m_2v_(2t)~2-1/2m_2v_(20)~2, (2) 由于F_(12)=-F_(21),(1)+(2)式得: F_(21)·(S_(1地)-S_(2地))=1/2m_1v_(1t)~2+1/2m_2v_(2t)~2  相似文献   

18.
1.一物升,一物降,升降高度相同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M〉m)的物体A和B.通过轻绳跨过滑轮相连.不计绳和滑轮之间的摩擦.开始时A物体离地的高度为h,B物体离地竖直悬挂,用手托住A物体,A、B两物体均静止.撤去手后,求:  相似文献   

19.
1提出问题 质量分别为m1=m,m2=3m的物体P和Q,由1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轻绳跨过一无摩擦的轻滑轮,滑轮固定于质量为m3-5m的劈的顶角上,如图1所示,劈的三角形截面为ABC,  相似文献   

20.
例1 有一架不等臂天平,两力臂分别为 l_左、l_右,把物体放在左盘测得m_1=120g,把物体放在右盘测得 m_2=125g,求物体的实际质量是多少克?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