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楼,位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常州中心城区,因区内建于南唐时期古钟楼而得名,素有“江南富庶地、财帛聚散区”之美誉。聚江南水乡之灵气,得先人前辈之风骨,我们在行知路上追求本真,超越自我,尽自己所能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视域中教育改革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五代十国时期,“礼崩乐坏,献俱亡”,而南唐社会却“儒书衣服”,“物有元和之风”。北方士人南下,统治提倡儒学,使江南社会政治出现了人化倾向,社会生活中萌生出了某些近代化的因素,并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化。  相似文献   

3.
赵宋占有江南以后,白鹿洞学馆。已是民间人士所创之书院,而决非“国学”,“国库”。宋初白鹿洞书院生徒人数决不可能有数千人,无论从地域环境以及经费来源讲都可作证,白鹿洞书院在北宋时经历了三次兴废,事实如此  相似文献   

4.
据龙衮《江南野史》、马令《南唐书》、吴任臣《十国春秋》等史籍记载 ,有江梦孙其人 ,字聿修 ,江州 (治今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 )德安人 ,先世虽不仕 ,却“以儒道为高”。“少传先业 ,颇蕴经义 ,旁贯诸书 ,籍籍声誉 ,远近崇仰 ,诸生弟子不远数郡而至者百人。春诵夏弦以时开讲 ,鼓箧函丈 ,庠序常盈”。时江州为杨吴政权所统辖。由徐知诰辅政。知诰“欲广贤良之业 ,闻其学术 ,遂以币帛聘之数四” ,皆辞不赴。后强起为芸阁郎(一说秘书郎 )。梦孙颇为知诰所“亲礼” ,并被“委之荐进” ,亦称“得人”。梦孙以来自民间 ,“颇知民间利病 ,邑宰之政 …  相似文献   

5.
偶读北大学报所载孟繁清同志《元代学田》一文,得益非浅。但亦有令人不敢苟同之处。孟文称:“学田之设,始于北宋”。窃以为不然。孟文宣称,学田自宋仁宗乾兴元年所赐之兖州州学田始。据考证,早于乾兴元年(公元一○二二年)之前八十二年,即南唐升元四年(公元九四○年),庐山国学已置有田亩,“以给诸生”。陈舜俞《庐山记》称:“白鹿洞……南唐升元中,因洞建学置田,亦以给诸生,学者大集”。朱熹《申修白鹿洞书院状》称:“南唐之时因建书院,买田以给生徒,立师以掌教导,号为国学。”  相似文献   

6.
孙光宪曾有江南、湖湘之行。孙光宪长期任职于荆南,荆南地狭兵弱,而吴及南唐幅员辽阔,国力强盛,与吴及南唐的关系是荆南对外关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份,荆南与楚国的关系则复杂而微妙。孙光宪的江南、湖湘之行尤其是江南之行,有很大可能在其任职荆南期间。  相似文献   

7.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他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公元975年南唐被宋灭,他从有国之君一下子沦为阶下之囚,这使他从身体到心灵、从生活到思想都有巨大变化。他终日以泪洗面,触目生悲,所以后期词转为怀旧伤今,抒发亡国之痛、囚徒之苦,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在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经济条件的差异,各地所成的语言和文学也不可避免打上了地域差异的一些烙印,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产生于江南水乡的南唐词深深浸染了“江南地域风情”,深受江南地域特色的影响,清丽疏淡,极重主观抒  相似文献   

9.
盛莉  徐安琪 《天中学刊》2002,17(4):46-49
“诗言志”与中和雅正是儒家诗教的重要内容。南唐词因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儒家文化意蕴,其具体表现一是运用清乐词调,变花间促碎之音为清和雅缓之乐;二是抒写忧患意识和人生感慨;三是典雅的艺术风貌。南唐词因此对宋词题材的扩大和词的“雅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它是从花间词到北宋词过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11月27日夜半,金陵(今南京市)城外刀光剑影,映彻天宇;喊杀之声,震于四野,城内兵燹四起,百姓啼死嚎生。宋将曹彬率师乘胜冲向南唐宫阙,刚刚还在宫中宴乐的李后主,在曹彬“整军成列,至其宫城”的情势下,只好“开门奉表纳降”;被宋军围困近两年之久的南唐都城被攻破,存在38年之久的南唐王朝就此覆灭了。城被攻破的第二天清晨,李煜及其百司管属在宋军押解之下前往汴京(今开封市)。翌年正月初四,到达宋都。从此开始了他“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囚虏生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