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所谓网络媒体,简言之,就是媒体意义上的网络,恰如媒体意义上的报纸、广播与电视。它是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发布新闻和进行新闻等信息服务的一种传播媒体。与传统的报纸、广播与电视三大媒体相比,它是一种“第四媒体”,是一种“新媒体”.  相似文献   

2.
仁义 《传媒》2002,(4):1
“载”为“下载”,“栽”为“栽下”。 这里的意思是说,有的报纸因为随意下载互联网上的信息而栽了跟头。 其实,互联网是个好东西。一点击,东西南北、世界各地的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等信息,尽收眼底。而且容量大、时效快,令人目不暇接。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对社会生活,对出版传媒,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互联网对报纸和电视媒体的“替代论”和“补充论”为起点,本文分析人们是否因为对互联网的新闻信息使用而改变对报纸和电视两种传统媒体上新闻内容的接触度。以一项2010年的网民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发现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电视和报纸既有替代效应,也有补充效应,但替代效应更为明显。研究进一步揭示出,互联网使用经历更为丰富的被访者,体...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互联网使报纸记者更加耳聪目明,也正在改变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操作方式。一、互联网推动报纸传统优势“升级”互联网上信息资源浩如烟海,成千上万网站上的数据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报道线索和信息。互联网的出现为报纸的新闻发现和采写带来了一场革命,传统媒体完全可以借助新媒体舞台获得第二个春天。  相似文献   

5.
“有好的编辑,才有好的报纸”; “互联网时代媒体的竞争,最根本是编辑的竞争; “组合编辑是未来媒体管理中最稀缺的人力资源”…… 新闻界眼下流行的这些观点,无论角度如何,都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同一个观念:在信息进入网络时代后,受众对信息传播渠道的选择非常广阔,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在争夺受众方面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一个显著特点是“信息过剩”,全球信息量正以平均每12至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作为信息载体的报纸同样存在“过剩”的问题。据统计,我国报纸从1978年的186种发展到现今的2000多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到8200万份。同时,由于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兴起,报纸的“注意力”空间被不断分割、挤压。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杂文《拿来主义》,对“拿来主义”进行了剖析。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的加入,社会生活中“拿来主义”是越来越多,比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企业管理新经验等等。所有这些“拿来”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是眼下,在奉行“拿来主义”的队伍中又多了一个新成员“拿来记者”。  相似文献   

8.
现在受众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满足受众对体育赛事的了解需求是办好市级报纸的责任,也是竞争生存的需要。要想把市级报纸的体育版办出地方特色,需要研究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加强编辑性负责体育报道的编辑记者要做到对近期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心中有数,分出主次,有选择地加以报道。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也给从事体育报道的编采者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从诸多信息中选择受众最为关心的新闻是办报人基本功之一。切忌简单地从网络简单下载,实行“拿来主义”,敷衍了事。坚持“三为主”原则。一是以报道…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互联网使报纸记者更加耳聪目明,也正在改变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操作方式。 一、互联网——报纸传统优势“升级”的助推器 互联网被一些人称之为天下大同的基石二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并不是“不共戴天”,事实上目前网上的大部分新闻,正是由传统主流媒体的网站提供的。从另一个方面看,互联网上信息资源浩如烟海,成千上万网站上的数据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报道线索和信息。互联网的出现为报纸的新闻发现和采写带来了一场革命,传统媒体完全可以借助新媒体舞台获得第…  相似文献   

10.
怎样认识“第四媒体”对报纸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是资格最老的大众传播媒介,现在又遇到了新的挑战。人称“第四媒体”的国际互联网已经对报纸构成了现实的冲击,报纸的命运问题再一次提到报人的面前。可以说,报纸这次遇到的对手与当初广播、电视兴起时对报纸的影响大不相同,它是一个超级高手。互联网在传播地域上的无限性。在传播手段上的极其多样性,确实使报纸遇到了历史性的挑战。与互联网的神话般的传播能力相比,传统的报纸显得很有些笨拙了。报纸做不到滚动播出新闻,互联网能;报纸做不到播出图像,互联网能;报纸做不到播出声音。互联网能;报纸做不到与读者即时性交流.互…  相似文献   

11.
剽窃他人的文字,古今中外一向被视为禁例。近来发现有的报纸记者、编辑,对通讯员的稿件,实行“拿来主义”,经过一番改头换面,据为己作;有的照直抄来,署上自己的名字,作为“本报记者专讯”发表。这算什么? 眼下就有这样一件事情:有家报纸发表了一篇署名本报记者某人的新闻,报道的是一个先进典型。新闻中主人公所在地的通讯员看后不禁惊呆了:这不是我们供给这位记者、他又  相似文献   

12.
<正>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许多报纸纷纷登上“网络快车”,建立自己的网络媒体。据统计,目前连接国际互联网的内地报纸数量约300种,占全国报纸种数的13%左右,且呈专业化、综合性的发展趋势。 报纸进军网络“攻城掠地”,既是为了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在网络信息技术领域延伸和扩张自身影响力,也是谋求优势互补,在更广阔的时空发展和壮大自身实力。  相似文献   

13.
报纸杂志化     
所谓“报纸杂志化”,实际上就是把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构成所谓深度报道。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大部分受众希望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能够立即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闻信息,希望从报纸上获得到的信息,使自己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而杂志化恰恰体现了报纸对读者要求的顺应。一个成功的“杂志化”报纸,对每件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都应该有深入全面的报道,同时保持版面清晰和良好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李杰 《编辑之友》2015,(8):80-83
作为报业数字化浪潮中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云报纸从其概念提出到成功出版,始终面临着两种声音与论调:一种认为,云报纸能让“互联网活在报纸上”,能成为拯救报业的救命稻草;另一种认为,由于其费力程度高,受众需求小,云报纸注定与之前的二维码命运一样,只是昙花一现.到底哪一种论调是贴近实际的,文章通过对云报纸及其信息收受模式的认知度与接受度进行网络调查,对云报纸编辑出版的策略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报学专家戈公振曾说过:“报纸之元素,新闻而已。”英国著名记者斯蒂德也说:“报纸最大的功能便是采集、传播和解释公众所关心的新闻。”而一般说来,“新闻信息与受众的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大。人们会特别关注一些与自身在地理上接近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与他们的生活有更直接的联系。”①尤其是对于在互联网、电视、广播和中央、省级大报夹缝中生存的地市党报来说,充分重视、挖掘、利用好本土新闻资源,不失为提高报纸质量、赢得读者青睐、提高报纸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有着50余年办报历史的开封市委机关报——《开封…  相似文献   

16.
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迅速席卷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媒体革命。有人预言,传统媒体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恐龙,在未来的岁月,大多数现行媒体样式将被网络媒体所取代。 不管这些断言是否为时过早,一些有远见的传统媒体已开始“抢滩”互联网。据报道,美国的传统媒体几乎已全部上网,而国内新闻媒体也在近几年纷纷搭乘上互联网这辆“信息快车”。中国记协近日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种媒体上网总数约在300家左右。而截止到1999年6月15日,国内上网报纸的总数就已达27…  相似文献   

17.
乔静 《青年记者》2006,(12):83-83
互联网对传统报纸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其丰富的信息资源、高效的通信手段、现代的信息发布平台和商业运作空间,更为报纸的各项业务提供了丰富的战略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报纸新闻业务中,无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还是新闻策划,都能借助互联网得以拓展和提升。利用互联网挖掘新闻线索以往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一般是读者报料、参加活动、翻阅文件等,而互联网以其不断膨胀的普及率和多样化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更为庞大、便利的“信息源”,往往可以启发那些独具慧眼、善于思考的记者、编辑去发现有…  相似文献   

18.
围绕《深圳商报》构建“大舞台”,我们思考了很长时间,也积累了不少资料,有必要把它整理出来。 对“大舞台”的理解 报纸是传媒,是传播新闻的媒介,是发布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供编辑、记者和总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个“报纸自身”的舞台,凡报纸皆有之,  相似文献   

19.
张为真撰文指出,为应对网络时代的媒体竞争,报纸编辑必须具备3种新的能力:一是整合信息能力。编辑要能借鉴网络媒体的特点,对选定的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多元素的整合,对新闻实行“规模供给”。二是评点信息能力。报纸的根本责任除了成为受众的“信息管家”,还要充当“意见领袖”,报纸编辑有责任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报纸流程比作生产链条的话,那么记者就是第一道工序和第一生产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报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强势崛起,引发了受众获取信息渠道和方式的深刻变革。作为传统媒体,报纸必须重新审视记者的角色定位,以“完整报道”替代“残缺报道”,自我完善,直面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