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历史知识,不同的历史教师会有不同的认识。在我们看来,这种认识将直接决定一位历史教师的历史教育观,比如,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取什么样的历史教学方法,实际上就受该历史教师如何认识“历史知识”的影响。在澳大利亚《历史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第一章”中,  相似文献   

2.
在《怎样确定和复习主干知识》(载《历史学习》2009年7、8期)一文中,笔者向同学们介绍了三种历史复习方法,即知识要素复习法、专题复习法、视角变换复习法。在本文中,笔者要向大家介绍(推荐)的是历史材料、历史观念(观点)、历史主干知识相互搭配有机结合的历史复习方法,简称“三结合”历史复习法。  相似文献   

3.
张宏 《甘肃教育》2007,(11X):31-31
历史人物是历史知识的三个要素之一,是中学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讲好历史人物不仅是学生学好历史课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方式,那么应该如何讲解历史人物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章节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应在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注意历史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调动和运用知识"是《考试说明》要求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调动和运用知识是能力测试的基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说明历史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故事可以是现成的历史典故,也可以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汇编成新的历史故事,把理性的历史知识变成感性的历史认识,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最终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第二目“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不应只学习“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习“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知什么”的知识。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不应只学习“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习“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知什么”的知识。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以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所谓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历史研究专题,并在历史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历史知识、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历史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0.
刘学章 《山东教育》2006,(10):43-44
《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人这样比喻:倘若历史是滚滚的长河,那么时间就是长河的里程碑;倘若无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一盘散乱的珠子,那么时间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索。可见,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时间,是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优劣首先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韩愈在《进学解》中说 :“记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钩其玄。”“提其要”、“钩其玄”就是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抽象、概括、归纳、总结 ,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既便于记忆贮存 ,又便于应用时随时提取 ,也有助于从宏观角度上把握历史 ,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 ,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和做法。一、建立中学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方法(一 )引导学生分析建立历史知识体系的总体思路《考试说明》中能力要求的第一个方面“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包括…  相似文献   

12.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强调了阅读在教学过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从教书育人的意义上来说,在学生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历史素养教育无疑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01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版)》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等都对"历史素养"给出了概念并提出了一些课程教学实施意见,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更是明确提出在升  相似文献   

14.
凌剑 《考试周刊》2010,(12):3-4
主干历史知识体系,就是运用科学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准则,以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为依据,按照历史知识的不同属性加以科学分类整理并能反映不同类别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知识结构体系。在高考备考复习中,一定要处理好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关系,构建主干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广东第二课堂》2007,(6):44-44
读史可以知兴衰,获借鉴,长知识,明事理。《中国通史故事》从浩繁的中国历史著作中撷取精华,书中一个个篇幅不长的历史故事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贯穿起来,涵盖了古代历史、文化、科技和社会等各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6.
刘伟俊 《广东教育》2007,(4):51-51,29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崭新的综合文科课程。《历史与社会》不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专业性,而是构建了主题式的课程体系。面对学过的知识内容,大多数学生乍一回忆起来,大脑一片散乱,犹如满目树叶,不见枝干。那么,怎样进行整理呢?  相似文献   

17.
庞戈芳 《教学随笔》2009,(10):41-43
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能够与家乡历史联结在一起,不但可开发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还可在兴趣中学习知识,这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同时乡土历史还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全El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课上,我们会学到许多历史知识及其成语,注意总结这些历史成语,并把它的古今意思进行对照,将会大大丰富同学们的知识。下面是《中国历史第一册》涉及到的一些历史成语:  相似文献   

19.
拙文《以“应对危机”为例谈历史知识的理解、整合和更新》(见《历史教学》2012年第5期)发表后不久,笔者就发现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没有交代.有意写一点补充说明的文字,却一直疏于动笔。《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9期刊登了尹海峰老师《对历史的理解要注意认识的角度》一文,对拙文提出了商榷,尹文观点鲜明、文笔犀利,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易中天品三国在央视《百家讲坛》一炮走红,媒体各界,众说纷纭。叶力云老师《由易中天品三国想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11期)一文对易教授的讲授方式大加称赞,并谈了如何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笔者从易教授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中也受益非浅。然而,笔者认为高中历史课堂并非《百家讲坛》,易教授的讲授方式不能生搬硬套。对叶老师提出的课堂教学要“历史知识故事化”,笔者实在不敢苟同,理由有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