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音乐是美的艺术,在大谈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在课堂上表达美,让学生感受到美并能表现美,就要求在课堂上营造美的环境、开启美的语言、展开美的想象和体验美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张旭丹 《成才之路》2009,(12):97-98
音乐是美的艺术,在大谈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在课堂上表达美,让学生感受到美并能表现美呢?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营造美的环境、开启美的语言、展开美的想象和体验美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美的音韵,美的语言,美的形象乃至美的意境,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寻。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让学生发现美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深化数学美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教育探索》2002,(5):72-7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化数学美的研究,深入挖掘数学美的内涵,掌握数学具有和谐美、简单美、对称美、奇异美和逻辑美的特点,从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素宝 《学周刊C版》2011,(11):152-153
语文课堂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掌握追求美的方法,形成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现乃至创造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教学中,美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应善于挖掘物理科学中关于美的一切因素,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美的审美教育。在学生享受美和体验美的同时,还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文中笔者从"物理理论美、物理规律美、物理实验美和物理学家品德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物理美的教学感悟。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上,老师要紧扣"美的对象——美的特征——写美的方式——写美的目的——我们的借鉴"方向,在审美导向中让学生主动地读美、审美,从而学会创美。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需要细心去发现美,用心去创造美。运用智慧在"美的富矿"中挖掘,把文学作品中的美感还给学生,赋予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种目的的实现,首先要有一个"美"的课堂,要让"美"充满美术课堂的每个角落。美术教师要营造美的课堂环境、创设美的课堂情境、使用美的教学素材、运用美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美的心灵,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育美工作应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物理学科美包括基于形象感性的“形态美”,基于科学理性的“神韵美”,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意境美”三个层次。通过育美的准备阶段(助学寻美)、育美的实施过程(协同审美)、育美的终极目标(自主创美)的美育实施路径,实现“以美促智”“以美促德”“以美促美”的学科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育美工作应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物理学科美包括基于形象感性的“形态美”,基于科学理性的“神韵美”,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意境美”三个层次。通过育美的准备阶段(助学寻美)、育美的实施过程(协同审美)、育美的终极目标(自主创美)的美育实施路径,实现“以美促智”“以美促德”“以美促美”的学科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即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与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挖掘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结合课文学习,指导学生鉴赏美;分析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美。审美教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品格完善,心胸开阔,思路明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足见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元素的学科。但很多教师开展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语言却无法体现出语文的美,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下降。教师不仅要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还要追求教学语言的美。只有运用充满文学美、童趣美、情感美的语言展开教学,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美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各类教学中,语文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语文可以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那么,如何将学生送进美的世界,如何让学生去感知语文教学中的形象美、音乐美、意境美,从而去感悟现实生活的美,也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有三种境界,即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田灵芝 《新课程研究》2009,(11):57-57,78
语文课堂是充满美的课堂,它以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韵律吸引学生叩开美的大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文本,遵循学生思维认识发展规律,不忽视质疑的自然美、生成的灵动美、情感的共鸣美、朗读的个性美,让更多的美贯穿语文课堂,学生才会在长期的“语”和“文”的熏陶中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展示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美育,即培养学生感知美与创造美的情感教育,也称为审美教育。美育以一定审美观念为标准,以情感为核心,以形象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美育,可熏陶学生美的情感,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形成美的品格,树立美的理想,提高美的素养。一、研读教材,挖掘情感美、思想美语文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具美感与艺术性,如篇章的和谐美、诗词的飘逸美、辩答的机智美等。因此,在小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形象性、审美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文本拟声词的声音之美、叠词的节奏之美和长短句的交叉之美,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探寻美的路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课本里蕴含着美的因素,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美的意境,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9.
前言:美术是一门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感知美、创造美的学科。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当教师在小学课堂上开展美术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习到美术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感受美术中所蕴含的意境、如何让学生们在感受美的同时还能创造美、如何从创造美的角度去表现美。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以美的创造来了解化学现象,以美的想象来感悟化学知识,以美的形式来揭示化学规律,以美的意境来领略化学真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发掘方方面面的美的素材,捕捉每一个美的机会,潜移默化地进行审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