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房四宝     
<正>中国文人的书房里,东西从不嫌多,许多还能成规模。《水浒传》开篇,当时还没成为宋徽宗的端王,在小王都太尉家看见个镇纸,说好,小王都太尉就派高俅送去府上,高太尉就此发迹。一个小镇纸都能成就一个人呢。李清照他先生精研金石,  相似文献   

2.
高俅的升迁     
《水浒传》里的高俅,从一个罪犯经营到独揽朝廷兵权的太尉之职其发迹史既富有戏剧性,又耐人寻味。在高俅向权力之巅攀登的过程中,有五个人起了推动作用,即:柳大郎、董将士、小苏学士、小王都太尉和后来成为大宋皇帝的端王。柳大郎在高俅走投无路的日子里,曾收留过高...  相似文献   

3.
世人皆以为,高俅是靠"球技"一招发迹,这倒也是小看了他。高俅在结识端王赵佶(后来的宋徽宗)之前,的确是个社会闲散人员。但他的一步登天,绝非踢几下足球(蹴鞠)那么简单。在高俅没有出现之前,赵佶的球友已为数众多、不胜枚举,但在这个球友群里,只有后来出现的高俅一步登天。可见,高俅绝不仅仅是球技上一骑绝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仅进入了赵佶的球友阵营,而且进入了赵佶的"人才库",在赵佶的"人才库"里,高俅应该算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4.
梁山足球队     
宋徽宗宣和末年,殿帅府太尉高俅率领的神州足球队,同几个小国的足球队打了几场比赛,竟然屡战屡败,这确实令爱好踢球的徽宗皇帝龙颜大怒。他召集文武百官,在金銮殿上,当着文武众臣的面,狠狠地臭骂了高俅一顿,要不是蔡京等人求情,高俅头上的乌纱帽早就不保了。此时的高俅颜面扫地  相似文献   

5.
梁山足球队     
<正>宋徽宗宣和末年的一天,宋徽宗和文武百官在金銮殿上议事。最近,殿帅府太尉高俅率领的神州足球队,同几个小国的足球队打了几场比赛,竟然屡战屡败,这确实令爱好踢球的徽宗皇帝龙颜大怒。当着文武众臣的面,狠狠地臭骂了高俅一顿,要不是蔡京等人求情,高俅头上的乌纱帽早就不保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骂人喜欢称自己为对方的老子,以示自己比对方长一辈,以此来贬损对方,所以,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有称爹的情结。不过这个癖好被唯利是图的人发现后竟然产生了无比强大的生产力,于是一些钻营的人就发明了一个新行当——专门给有权有势的人当干子女,说白了就是认干爹,高衙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高衙内原是高俅在市井的一个跟班,跟高俅处得不错。后来高俅因踢蹴鞠技术好而深得端王的喜爱,等端王当上皇帝后,高俅也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7.
苏轼与高俅     
《甘肃教育》2009,(19):33-33
高俅是北宋末年祸国殃民的奸臣。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说,高俅本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经人介绍,到东京投奔开生药铺的董将仕。董将仕不愿收留高俅,转荐给小苏学士。苏学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又把他推荐给了驸马王晋卿。高俅在王晋卿府结识了端王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徽宗皇帝,此后青云直上。  相似文献   

8.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太尉高俅的公子高衙内抢男霸女作恶多端,仗着的就是太尉老子的势力。类似情况在学校里也时有发生。在一些学校里常有本校教师子女或亲属就读,在这些人中经常会出现打架斗殴猖獗、疯狂敲诈钱财等严重违纪现象,有的甚至成为校园暴力团伙的头目。给学校管理和学生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虽所写及十几名太尉,但从写作内容所占的比重及安排上,作者重点还是刻画洪信、高俅、宿元景三人。不仅如此,由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构造,作者在总体构思及逻辑或抽象意义的表达上,也实倚重此三太尉。三太尉在《水浒传》所写太尉中明显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对于我们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创作意图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三太尉形象塑造成功,视角新颖,丰富了《水浒传》的美学意义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心理独白式……王进谢罪罢,起来抬头看了,认得是高俅。出得衙门,叹口气道:“俺的性命今番难保了!俺道是甚么高殿帅,却原来正是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比先时曾学使棒,被我父亲一棒打翻,三四个月将息不起,有此之仇。他今日发迹,得做殿帅府太尉,正待要报仇,我不想正属他管。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俺如何与他争得!怎生奈何是好?”———施耐庵《水浒传》[简评]高俅当上太尉后大发淫威,公报私仇,王进被招去打骂一顿后敢怒不敢言,瞻念前途,不寒而栗,不禁发出一阵哀叹。作者安排他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吐露心中的恐惧和不安,更加真实、自然、贴切。…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中的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小家庭,过着美满而平静的生活。一次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他忍气吞声,没有敢反抗。但这并没有息事宁人,相反,高衙内及其走狗处心积虑地设下陷阱,欲置林冲于死地。  相似文献   

12.
蔡京的书法     
看过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北宋有“四大奸臣”,即蔡京、童贯、高俅、杨僭,他们仗势欺人、专横暴戾、残害百姓、恶贯满盈,被李逵、鲁智深等草莽英雄怒斥为“鸟官”。然而,这些令人不齿的“鸟官”们,却不乏才华出众、身怀绝技之辈,比如高俅是踢蹴鞠的顶尖高手,蔡京则是宋朝一代书法大家。蔡京(1047—1126年),字元长,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北宋熙宁进士。宋徽宗时,被提拔为尚书左丞右仆射,权重一时。后屡被罢官又屡次复出,几上几下,曾四秉国政,为四朝元老。蔡京擅权期间,由于倡行“丰亨豫大”之说,不顾国家实情片面追求高消费,人为…  相似文献   

13.
在林林总总的《金瓶梅》人物谱里,有不少宦官的身影。我们先按他们出场的次序,把他们一一罗陈于下: 童贯太尉;与高俅、杨戬、蔡京,合称北宋末年的“四大奸臣”;后又与蔡太师、李右相、朱太尉、高太尉,李太监,合称“六贼”,被参充军。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的寒假,我有幸读到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当看到"高俅升太尉"这一章节时,感慨很多:陷害了许多忠良之士的高俅的确是个泼皮无赖,但是谁能说他是一无是处的呢。人们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那有能耐之人也必有他的闪光之处吧。高俅能把自己唯一的优点练到极致,并  相似文献   

15.
雌黄     
西晋时期,太尉王衍喜欢谈论老庄,他所论的义理随时更改,被人称为"口中雌黄"(《晋书·王衍传》),后人便用成语"信口雌黄"来形容不顾事实,随口乱说的行为。这则小故事其实也说明了雌黄的一种功用;雌黄的颜色呈柠檬黄色,古时写字用的纸多是用黄染染成  相似文献   

16.
【前面的故事】北宋哲宗年间,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受太尉高俅及其子高衙内陷害,被发配沧州。高俅父子用十两金子收买押解林冲的公差董超、薛霸,让他们在路上害了林冲的性命。董超、薛霸途中百般刁难折磨林冲。到了野猪林,又以休息时怕林冲逃跑为名,将林冲连人带枷绑在树上,然后举起棍来,要取林冲性命。正在这时,情况突变——  相似文献   

17.
央视10套《百家讲坛》曾播出《李清照》第二集。在讲到赵明诚与李清照二人的家庭背景时说,宋徽宗继位后,新派旧派都用,执行了一种折中政策,"立国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赵佶(jí)是继其兄哲宗赵煦为帝的,朝代还是那个宋朝,他怎么能"立国号"呢?显然是主讲老师误把改元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语录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太平御览》所引《李固外传》记载表明,李固遭黄门常侍飞章诬奏,其死与马融无关。任武都太守和南郡太守之间,马融曾任大将军梁冀从事中郎。李固于质帝本初元年(146)闰六月被免去太尉之职。《后汉书·吴祐传》称"诬奏太尉李固",表明马融替梁冀诬奏太尉李固当在冲帝永憙元年(145)。马融颇具文名,且时任梁冀从事中郎,梁冀诬奏李固的"飞章"出于其手不足为怪,故《后汉书·李固传》所载"飞章"当出于马融之手。  相似文献   

20.
无赖流氓,地位卑微,处于社会底层。达官贵人,声势赫奕,踞于庙堂之上。这本该是两类相距甚远,品性迥异的人。可是,《水浒》的作者,却把这两者在高俅身上统一起来了。我们要赏析高俅形象,就不妨顺着作者的笔意,看他是怎样塑造这种无赖式的官僚与官僚式的无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